被北京官方媒體譽為「反腐理論研究專家」、曾任中央紀委重要官員的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副院長李永忠上月中旬提出,要對一些高層貪污官員實行「有條件的部分赦免」, 可以減輕那些已經有腐敗行為的人對反腐敗的抵抗,以換取他們對政治體制改革的支持,這一建議在中國大陸內部引發激烈爭論,並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中國觀察,要向大家介紹有關赦免貪官的分析評論。
北京《京華時報》署名李光東的評論稱:「這樣的思路,體現的是現實主義的一種策略。」「這種有條件的部分赦免,的確免除了腐敗分子的後顧之憂,在無形中拆掉了阻力之牆,增大了改革的推力。」「國家和民眾暫時讓渡一部分利益,以換取剛性制度的建立。這種讓渡可以視為制度不健全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是腐敗分子的一種原罪,有條件赦免這種原罪,有利於反腐的根本性改觀。」
北京《京華時報》署名傅達林的評論稱:「問題是,如此良好的願望似乎高估了腐敗官員的自覺性。暫且不談有多少官員會自覺清退,也不論‘赦免’的具體可操作性;單從原因分析,造成今日反腐嚴峻形勢,根本上就是由於懲治偏軟,沒有確立起刑事執法的普遍性、嚴密性。在執法已存偏漏的情況下,再行‘網開一面’的方案,豈不是‘與虎謀皮’?」
北京《中國青年報》署名謝昱航的評論稱: 「在世界範圍內,財產公開是官員從政的起碼要求。」「貪腐行為本沒有赦免理由,嚴重犯罪不能因為人家主動交待和退回非法所得就完全免於處罰。但當下對貪腐官員,不得不讓法律作某種形式的讓步,這完全是無奈之舉。18年立法醞釀無結果,可以印證李永忠‘赦免說’的實際性。但另一面也說明,反腐的挑戰異常巨大,腐敗的程度和危害驚人,」「制度的阻力來自腐敗分子的反對,隨著腐敗越來越嚴重,腐敗人數越來越多,財產公開的阻力會越來越大。」 「如果遲遲不實行官員財產公開,實行的難度會越來越大。不得不通過妥協的方式減少阻力,說明時機已經不早,如果還不出臺,可以想見,可能性會越來越小。」
香港《東方日報》「神州觀察」的評論稱: 「中國目前的最大問題是腐敗問題,以及由此產生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問題,反腐如果沒有制度上的突破,經濟發展只是水中撈月。」「中共第五代若想有所作為,將中國帶入新境界,就先要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特別是藉助反腐爭取民心。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副院長李永忠的觀點與本欄不謀而合,提出通過對貪官進行有條件的大赦,以換取他們對官員財產公示制度的支持。當局可以設立特赦期,期間官員可將貪墨的財產交公,以換取特赦,期限過後,若再發現貪腐罪行,財產抄沒,罪加一等,並罪及子女,不允許加入政府。只要第五代進行這項改革,中國起碼還有十年繁榮盛景。」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社論稱:「民無德不立,政無德不威。公職人員失信於民,便失去了道德的權威。沒有了道德權威,民眾的信任也難以維持,體制的合法性也將受到動搖。中共將貪腐形容為亡黨亡國的禍害,不無道理。因此,以赦免的方式換取貪腐官員對政治體制改革的支持,不僅是對腐敗的妥協,也難以贏取合法性。」「中國領導認識到貪腐問題背後的體制深層原因,因此也不斷強調政治改革的重要性。然而,如何有效及有序地進行,則是個大難題,但這不應該是赦免貪腐官員的理由。公職人員不僅是人民的公僕,他們的操守也體現社會的價值導向及社會文明的程度。為了減低反腐的阻力而赦免腐敗官員,在邏輯上是個扭曲,在道德上也是個諷刺。在這種情況下的政治改革,也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