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們並非現在才開始擔心影子銀行業會爆發危機。過去一年裡,中國一直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在中國富裕的沿海地區、特別是溫州(位於上海以南的民營企業集中地),許多非法的高利貸機構都已經倒閉。隨著出口不斷下滑、房價出現暴跌,漫長的地下融資鏈(往往是高息貸款)已經斷裂。
這件事的後果十分嚴重,而且已開始波及正規銀行體系。中國媒體上充斥著關於溫州工廠主欠錢跑路的報導。溫州當地人說,還有一些工廠主因還不起債而跳樓。溫州今年上半年審理了10269宗經濟糾紛案,是去年全年的近兩倍。這些案子大多與無力還貸有關。
截至今年8月底,溫州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升至3%,是十年來的最高點,而一年前這一數字僅為0.4%。中國中央政府已建立一支專項紓困基金,用以修復溫州的金融體系。中央政府還啟動了一項予以嚴密監控的試驗:培育更多能向溫州小企業放貸的民營銀行,積極主動地根除高利貸的生存基礎。
不過,這個問題並不具有普遍性。由於高利貸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溫州,因此在溫州以外,這件事並沒有產生多少連帶影響。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中國全國銀行業體系的不良貸款率僅為0.95%,接近歷史最低點。
如果合法的影子銀行業體系崩潰,影響的範圍則會廣得多。信託基金、理財產品和委託貸款業務這些合法的影子銀行,規模要比高利貸大得多,業務範圍遍及全國,而且最令人擔心的是,它們與傳統銀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董事長肖鋼在《中國日報》(China Daily)上撰文指出:「銀行在被投資者和投資者之間扮演著‘中間人’角色。」銀行以兩種方式來發揮「中間人」作用。
第一,銀行代表信託公司推銷投資產品。第二,銀行通過理財產品籌集資金,然後用籌得的資金投資各種資產,包括一些影子融資交易。
一個關鍵問題是,影子融資出現的任何虧損,是否將由銀行直接承擔。銀行推銷信託產品或銷售無擔保理財產品時,交易並不體現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然而,如果發生違約,交易體不體現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可能並沒有什麼實際區別。
花旗(Citi)分析師何德亮(Simon Ho)說:「我們認為,許多人購買這些產品,都是因為相信(銀行)默認為這些產品提供擔保。」
原題:案例研究:溫州的地下融資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