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澤東時代,豬的肥肉的厚度,民間是用多少根手指的寬度來衡量的,一般有二指膘、三指膘和巴掌(整隻手掌)膘的說法。若能看見一頭巴掌膘的肥豬,會激動一整天。因為達到巴掌膘的一頭豬,其體重會在500斤以上,在那個吃不飽穿不暖,人們多走幾步都冒虛汗的年代,500斤以上的豬算是個龐然大物了。那時想,500斤重的肥豬能熬多少壇豬油啊!
以前凡是面黃肌瘦的人,不是有病就是長期缺乏油水,很久沒吃油,人們就說腸子都生鏽了。當時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一貧民家的門楣上懸掛著一小塊豬油,每天出門都要用豬油抹抹嘴,以示家境富裕油水濃厚。那個時候一個家庭的殷實程度,是以這個家庭存有多少壇豬油來衡量的。有肥才有滋潤,有油才有讓人想念的慾望。
我的外祖母曾給我講過一個故事:舊社會有個老財,天天吃肥肉餡餃子。因為奢侈,他專吃餡不吃皮。剩下的皮,佣人給他曬乾後積攢了起來。後來,家道中落,又適逢天災,顆粒無收,一日家裡竟然無米下鍋。他忽然想起佣人積攢的那一瓮干餃子皮,才得以渡過荒年。
在我很幼小的時候,外祖母就替我立志,長大當個西醫大夫。到那時就能頓頓白麵饃饃,燉豬肉。在我兒時的腦海中,大夫是天下最令人羨慕的職業。
郭德綱在相聲裡也不止一次提到,他當初的理想就是:等我將來有了錢,天天中午吃一大碗刀削面,面上放一大塊肥肉片子。
後來在美國看電視才知道,美國的豬也很肥,但是肥肉的膘子,在出廠之前都被電鋸切割下來,做了航空潤滑油。即使稍肥些的豬肉,富人也不吃,都給窮人充了飢。因此在美國,分辨窮人和富人的辦法與朝鮮截然相反,越胖的人越窮。
不知道美國的富人為啥不喜歡吃肥肉?直到今天,我每當看到一盤紅燒肉熱氣騰騰地上桌,立刻就有想要一碗大米飯的衝動。這類香噴噴油汪汪的肥肉和白米飯的搭配,永遠像一對熱戀的情人。
脫北者從鴨綠江爬上岸,看到丹東一戶農家的狗食盆子裡竟然是肥肉拌大米飯,激動地立刻大快朵頤,金元帥多年的教誨頃刻間土崩瓦解。
在改革開放前的山西雁北地區的貧瘠的山區,許多老年人不能吃豬肉,一吃就會犯病,這是由於長期吃不上豬肉所致。在國外也有記載:久被關押的犯人,被釋後,飽餐一頓豬肉後能夠使人致死。
記得在大學裡,我問物理老師朱先生:如果不吃肥肉長壽,吃肥肉短命,你會選擇哪個?他說:我寧可選擇吃肉,不吃肉,活得再長有啥意思?這話是在1975年說的,不知他現在的想法改變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