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卦經濟學中,樓的高度與女性的裙子長度一樣,成為度量經濟的指標。樓越高,經濟崩潰的可能性越大,女性裙子越長,經濟越冷。
目前中國的高樓數量之多,似乎已經印證中國經濟離坍塌不遠,可業績不這麼看。湖南長沙望城區擬建設一座高達838米的摩天大樓"天空城市",超過目前「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10米。不僅長沙,各地都在大興土木,除了軌道交通、污水處理站外,最醒目的就是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以至於筆者到湘江、贛江、長江邊上,常常產生時空倒錯感,這些城市江邊建築大同小異,甚至連樓盤的名稱都很像。
據專業網站摩天城市網歷時半年的不完全統計,以美國"152米以上的建築為摩天建築"為標準,中國大陸現有摩天大樓350座,在建摩天大樓287座,規劃摩天大樓461座。如果一切順利,五年後中國摩天大樓的總數將超1000座,達到現今美國的4倍。
筆者到長沙時,當地朋友興奮地告知,很快世界第一高樓就會矗立在長沙,所有人都在強調,比迪拜塔還高,由當地的遠大企業建設。在很長的時間裏,作為中國重要商埠、米市的長沙靜默不語,現在,這座城市終於要擁有一座全球第一的標誌型建築了。人們表現得有些興奮,有些擔憂,有更多的自豪。
高樓追求症像政績追求症一樣,不可克服。高樓已成為當地發展水平的象徵,是發展中國家追趕式經濟的圖騰,象徵在任官員業績、企業家能力的直觀標誌。高樓一旦建成,容易被超越,各個城市難以掩飾內心的焦慮,他們擔心本地的高樓只能獨領風騷三兩月。在焦慮心態主導下,讓人難以逾越的「更高」目標紛紛出爐。
高樓經濟常常成為經濟的反向標誌,因為「建築熱是信貸過剩的一個信號」,香港巴克萊資本房地產調查主任安德魯·勞倫斯認為,摩天大樓的建造與信貸寬鬆、土地價格飆升和過分的樂觀緊密相關;往往建築完工之日,便是經濟進入緊縮衰退之時,這就是「勞倫斯魔咒」。巴克萊資本的研究表明,過去140年來,摩天大樓熱是標誌著經濟崩潰即將來臨的一個可靠的指標。讓紐約的克萊斯勒和帝國大廈騰空而起的建築熱,就發生在1929年的紐約股市崩盤和大蕭條前夕。
政府是高樓熱情的始作俑者,高樓不僅可以成為城市象徵,還能夠帶動周邊的商業氣氛,讓周邊土地增值,可謂一舉數得。而對於房地產開發商而言,既然政府可以給予廉價土地、稅收優惠、期房銷售、配建住宅項目等政策,何樂而不為?
據《21世紀經濟報導》今年5月31號披露,綠地集團內部一位人士表示,「做地標性建築不是我們想做的,而是政府想做。」當地政府為政績工程心甘情願支付隱性成本,鄭州市政府為了280米的綠地廣場,給予綠地包括土地出讓金等值金額獎勵性補助,建成營業之日起5至8年內所交納的營業稅、所得稅等值金額獎勵性補助等。低廉的成本如同興奮劑,助漲了建樓熱情。綠地已經把為地方政府建設超高層建築作為重要的業務定位。該集團的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綠地建成和在建超高層城市地標建築達15幢,統一冠名為「綠地中心」。
對中國城市化、對亞洲泡沫經濟的信心,是支撐高樓經濟的重要因素。當記者把同樣的高樓魔咒問題拋給上海金融中心的締造者日本森稔株式會社的社長森稔時,他根本不屑駁斥。森稔在日本東京市中心擁有100多處高回報率的建築,用17年建造了日本的「香榭麗舍大街」,用14年完成了日本東京六本木新城,雖然承擔著72億美元債務的高負債,但東京核心地段的土地與商業物業租金,給了他足夠的底氣。
後來者選擇性地遺忘了史玉柱巨人大廈的前車,轉而津津樂道於香港中環、上海陸家嘴、北京金融街的高租金回報率。人們相信,在各經濟區域的中心城市的核心地段建設摩天大樓,必然會帶來一年10%以上的租金回報。如果資金鏈遭遇問題呢?沒關係,大不了出售部分物業回籠資金,反正——商業中心地帶的房地產只會上升不會下降。上海金茂大廈一度出現財政困難,而現在被證明是個好投資。
城市化,人口,房地產特色,支撐了摩天大樓經濟,中國能夠有遠超美國的摩天大樓而不會出事。所有的人都在信奉這一點,在房地產泡沫崩潰之前,已經成為一種不亞於魔咒的信仰。有一點可以肯定,目前房地產市場泡沫從住宅轉向商業,雙輪驅動,泡沫的增長速度將更快,在全球多數地區房地產價格下行時,中國是少數不得不維持房地產泡沫的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