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又被推上風口浪尖,這頭再也經不起折騰的老牛甚至讓我都有點不忍心下筆。不過,既然七夕節多少也和牛有關,我們不能任由放牛的牛郎就此墮落。
媒體報導稱,浦江一市民從超市買了延期牛奶向超市索賠。結果調查發現,這是一樁大案。蒙牛公司駐義烏銷售經理王某夥同趙某低價收購、改造即將過期的蒙牛牛奶的生產日期,篡改數量多達3000餘箱用以銷售牟取高額利益。
蒙牛是多變的。「蒙」字換個聲調可以念做「萌」,這個生產日期可大可小,牛奶可老可萌。當然「蒙」字本來也念做蒙人的「蒙」,日期塗改隨心所欲,蒙你沒商量。蒙字念第四聲就是「夢」,看來中國奶業走向復興是一場遊戲一場夢啊。
蒙牛所說,這只是偶然事件,是個別不守規矩的放牛娃私下搗的鬼。不過不能否認的是,食品行業的塗改生產日期行為其實並不鮮見。而且,這樣「弄虛作假」的行為對於違法者來說,不僅操作簡單,而且成本低廉。食用油、卸甲油甚至口水輕輕一抹就可以整容成功。
據說,生產日期怎麼印刷大有蹊蹺。可以用油墨印也可以用鋼印、激光印和針孔印,後面幾種難以篡改,但是成本較高。國內有不少大型奶業企業都採取鋼印。我想蒙牛這樣的領軍企業應該不會在乎這幾個小錢。不過,讓公眾失望的是,它的生產日期竟然這麼弱不禁風,一個沒有高科技手段的放牛娃就能越獄成功。
公眾更加擔心的是,蒙牛是有意為之。眾所周知,「貨物不好賣-退貨-修改生產日期-再上架」已經成了很多商家心照不宣的常規手段。個別貨品究竟修改了多少次生產日期,估計連負責修改日期的員工都不清楚。如食品安全專家王興國所說,企業篡改生產日期在食品企業中非常普遍,而這對大企業來說,更不應該。
相比而言,在美國,食品包裝上一般有四個日期:銷售截止期、最佳口味期、食用期和封箱包裝期。也許,在國內不少食品企業眼裡這屬於「過度保護」,但是消費者再怎麼保護也不為過。商家和消費者本該是牛郎織女,真情牽手合法結合,篡改年齡賣萌騙錢騙婚,法律自然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