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報導稱,6月份對持倉股民的一項調查顯示,最近一年未參與交易的A股有效賬戶達到2080.74萬戶,比去年末激增600萬戶。而在開戶數增長的背景下,活躍賬戶從4700萬戶跌落到3650萬戶。與一些人的悲觀看法不同,我看到這些數據,多少感到了一絲欣慰,因為這表示股民在「用腳投票」,市場對上市公司的約束力量正在逐步積聚。所以,在上市公司很難退市的情況下,「股民的退市」可能還是一件好事。
在我們過去接受的所謂投資教育中,兩種從西方直接引入的理念直接拿過來放在國內,實際情況已表明對投資人是有害的,即每個家庭的財富結構中都應配置一定比例的股票,並且應該長期持股。這讓很多人內心躁動,覺得好像不投資股票就不對勁;結果即便虧了也要堅持,不會退出股市,因為「教義」告訴他要長期持股才行。這種理念實際上是對股民的一種心靈麻醉,讓個人投資者自動喪失了「用腳投票」的能力。沒有「用腳投票」,沒有「水落石出」,市場也就無法鍛造和遴選出優秀的企業。
其實,並非每個人都應該、都適合參與股市投資,成為一名合格投資人的最重要素質,就是要知道自己有能力做什麼、沒有能力做什麼。從投資產品來講,得益於市場的迅速發展,可選擇的範圍已比過去要多很多了,投資人不必在股票一棵樹上吊死。如同十八般兵器,本無所謂優劣,自己使用得得心應手就能威力無窮!
多年來,各路人士一直在呼籲對股票市場進行制度改革,然而,「自上而下」的股改口號已喊了很多,但終歸「雷聲大、雨點小」,十年輪迴到原點,去年底股市點位回到十年前的水平,而不同的是IPO卻照樣能發出去。
既然當初股票市場被退出來,首先考慮的是「支持」國有企業改革,現在則是「支持」戰略振興產業、新興產業、中小企業以及國民經濟薄弱領域,既然是「支持」,大家就得「解囊相助」嗎?既然是「支持」,只要還能夠募集到「支持」資金,這個市場就不會有「自上而下」改革的動力!所以,股改難動,股民至少負有部分責任。如果大家紛紛「用腳投票」離開市場,使得IPO淤塞,沒法繼續從市場獲得「支持」了,或許可以倒逼出呼籲多年的市場改革。
西方最早的金融市場,其實也是為「支持」國有部門服務的,但是最後發現不保護投資人的利益,他們的利益也無從實現,由此最終建立起了「投資人保護至上」的制度安排,最終形成了投資人和籌資人的良性市場互動。比如,在17世紀西方出現的國債,其最初也是來源於政府財政收入不足之後的融資需求,政府沒錢要向國民借錢,如果第一次忽悠到了錢就不還了,那麼第二次就沒人會再上當,政府就再也借不到錢了,所以後來每一期政府都會還本付息,才有人再給你借錢,而每次還本付息,就是對投資人利益的保護。因為他覺得只有切實保護了投資人的利益,自己的利益才能實現。現在,很多投資人都在呼籲改革,卻未能實現,這是為什麼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存在大量「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投資人,他們不會「用腳投票」來倒逼改革。大家對「郭氏新政」有很多期待,但很多改革牽涉面廣,很難一步到位,需要等待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累積過程。
「股民退市」當然與市場的不景氣有關,但並不能就此簡單得出市場已經破滅的結論。現在很多人對股市表示極度失望,但很多時候極度悲觀失望的事後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時期。去年下半年股市已經很低迷,但是到了今年才知道原來還可以更低迷。應了那句老話:牛市不言頂,熊市不言底。我2011年末對今年股市的概括是「筑底慢回的小行情」,會區間震盪上上下下,但散戶會很難踩准節奏。必須提醒投資人的是,市場不只有「牛市」和「熊市」的變幻輪迴,還有「豬市」。在重大改革關口之前「突而不破」尤其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大家要有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