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現的新型黑洞,位於圖中用白色圓圈圈出的球狀星團核心部位(網路圖片)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一項最新研究結果發現了一種新的黑洞類型——中等質量黑洞。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使用錢德拉X射線空間望遠鏡和雨燕探測器對一個距離地球近3億光年的超亮天體進行長達3年的研究之後,他們近日宣布發現了首個代表一種新類型黑洞的天體,編號HLX-1。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認為黑洞只有兩種大小,一種是小型的恆星級黑洞,其質量一般為太陽的數倍,另一種就是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為太陽的數百萬倍。其中超大質量黑洞由於會吞噬大量恆星和其它物質而「聲名狼藉」,它們只存在於大部分星系的核心,包括我們銀河系的核心。而此次新發現的中等質量黑洞則介於這兩類黑洞類型之間,其質量數約為9萬倍太陽質量。
早期宇宙的遺蹟?
這件事還要追溯到2009年,當年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幾乎是在無意中發現了HLX-1。當時他們注意到這個天體正輻射出大量的X射線和射電耀發,並且這樣的爆發並非如一般的超大質量黑洞那樣是來自其宿主星系的中央部位,而是存在12000光年的偏離。
這項研究的首席科學家,法國空間輻射研究中心研究員娜塔莉·韋伯(Natalie Webb)表示:「我們在2009年至2010年間的觀測顯示HLX-1的表現和恆星級黑洞存在相似,因此我們預計應當可以觀測到其發出的射電耀發,當我們在2011年8月和9月期間進行更多觀測時,我們確實觀測到了這樣的現象。」
這種中等質量的黑洞可能位於一些球狀星團核心,所謂球狀星團就是數十萬顆恆星在引力作用下相互緊密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星團。這些黑洞可能是宇宙早期留下的遺蹟,是由最早期的恆星形成的。有關這項研究的論文已經發表在近期的《科學》雜誌上。韋伯表示:「在宇宙早期可能曾經存在質量巨大的恆星,其質量可能可以達到太陽的1萬倍,它們的壽命很短促,最終的結局是塌縮成一個中等質量黑洞。」
或可幫助解釋超大質量黑洞之謎
這些中等質量黑洞的發現或許還將幫助人們解答有關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謎團。舉例來說,韋伯懷疑這些中等質量黑洞可能是超大質量黑洞的原始形態,是它們的前身。
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可能是一個中等質量黑洞吞噬了足夠多的物質逐漸長大後形成的,其質量達到了至少100萬倍太陽質量。再或者,早期宇宙中幾個中等質量黑洞相互合併,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超大質量黑洞。
但不管如何,在沒有經過更加細緻的研究之前,還沒有辦法知道這種中等質量黑洞在宇宙中究竟有多麼普遍。韋伯表示:「目前還很難進行評估,因為HLX-1是目前唯一發現的一個樣本。但是有些科學家認為在每一個星系內部都存在著上百個這樣的黑洞。」
来源:新浪環球地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