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九上天,道德探底,中國社會道德已經進入有史以來最敗壞的時期。造成當下社會道德全面淪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邪惡的一黨專制及其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毫無人性道德的政治架構,中共六十多年來大力灌輸黨文化和對傳統道德的毀滅性打擊,人的信仰普遍喪失和瘋狂拜金不擇手段牟利的常態化,多數人沒有宗教心態缺乏宗教感情,中共血債派取締和持續打壓奉行「真、善、忍」弘揚傳統美德的法輪功等等。此外,還有一個對道德探底起推波助瀾作用的因素近來很少被人提及:那就是人們對道德問題的錯誤看法和由此形成似是而非的道德觀念。因此,批判和糾正某些模糊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觀念就顯得十分必要。
以前沒有開通微博時,我很少聽到有關「私德」的說法。自從上了微博之後,才知道現在不少人接受這樣的觀點:把道德分成「公德」和「私德」,「公德」指人們在履行社會義務或涉及社會公眾利益的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是與組織、集體、民族、社會有關的道德;「私德」指個人品德、作風、習慣以及個人私生活中的道德。一個人「公德」不好,損害群體或他人利益,大家可以批評譴責甚至制止其不良行為;而一個人「私德」不好,通常不會直接危害(間接或輕微危害不可避免)公眾和他人,外人不必也無權批評制止。也就是說只能干預違背「公德」的行為,卻不能過問和染指別人的「私德」,無論對方是普通公民還是公眾人物,也無論其「私德」是好是壞,甚至表現得多麼糟糕。
「公德」這個概念好理解,人們通常都會運用得恰到好處。而「私德」是褒義詞,從字面上理解,其含義應該指良好的個人品質,積極向上不頹廢的私生活。然而在實際運用中,「私德」幾乎無一例外都是指不良的個人品質、甚至荒淫墮落的私生活。把消沉、頹廢、甚至淫蕩的東西稱之為一種「德」,這是對道德或「德」這種崇高字眼的濫用。無論什麼樣的倫理道德,幾乎都是指比較高尚的行為準則。如政治倫理、經濟倫理、軍事倫理、外交倫理、以及個人道德、群體道德、社會道德、職業道德、家庭道德、愛情道德、性道德等等,指的都是崇高的東西,推動社會進步和促進人際和諧的行為規範。即使最不濟的「次道德」,也包含盜亦有道,凡事都要講規矩這一層正面意義。而「私德」卻專指不良的個人作風和頹廢的個人生活,很大程度上排斥個人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行為,實在玷污了「德」這個神聖字眼。
對道德進行分類、探討和傳播,目的是為了強化道德觀念和提升道德水準。把道德分成「公德」和「私德」,把不檢點的個人行為和放蕩的私生活統統納入「私德」,如此劃分和歸納出來的「德」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不但無助於提升個人品質,反而會造成思想道德觀念的錯亂,導致私人道德下滑甚至淪喪。打個比方,如果把某種經常食用的美食稱為糞便,或者把糞便稱為美食,結果必然令人作嘔,使人大倒胃口,食慾銳減、喪失、嚴重的會患上厭食症,而且還會造成香臭不分,甚至可能把美食當糞便倒掉,而把糞便當美食儲藏以備食用。同樣道理,把不良的個人作風和頹廢淫蕩的私生活稱為一種「德」,也會造成人的思想道德行為方面的混亂,使人美醜不分,善惡不辨,甚至以低俗下流為榮,以高雅正派為恥,結果必然導致個人道德大幅下滑甚至全面淪喪。
在現實生活中,「私德」往往成為追求頹廢放蕩生活的藉口和拒絕道德批評的擋箭牌。在微博上不時見到這樣的情形:每當有人批評公眾人物(包括所謂公知)品行不端、偷情外遇、吃喝嫖賭、賣淫嫖娼、甚至集體淫亂換妻之類時,通常都會遇到一群另類「衛道士」跳出來反駁:那是人家的「私德」,言下之意外人無權介入和批評干預。「私德」這個擋箭牌果然十分了得,批評者聞之理屈詞窮、無言以對。「私德」成為某些公眾人物放浪形骸,玩世不恭的保護傘,在權力不受監督的官場,自然某種程度上也成為官員腐化墮落、包二奶搞女人的護身符。如今金瓶梅效應在官場持續發酵,民眾對官員貪婪淫蕩的舉止司空見慣,容忍度越來越高,這也許就跟人們「私德」意識增強有關。上樑不正下樑歪,達官貴人、公職人員、公眾人物在「私德」之類說辭或多或少保護下腐化墮落、品行惡化的表現對普通民眾產生示範作用,造成社會上諸如「性賄賂」「拼(干)爹」之類叢林規則盛行,社會道德全面崩潰。
把缺德(缺乏家庭道德、性道德,私生活道德)稱為「私德」,只會加速道德下滑、推動道德探底。把不良的個人嗜好、品味歸納為「私德」,很容易給人這樣的心理暗示:那些不好的個人品行也是一種「德」,值得提倡和推廣,這樣就會在無形中推廣這種名義上的「德」而實際上的缺德。因此必須慎用「私德」一詞,盡量不要把猥瑣的個人舉止、頹廢的私生活叫做「私德」,而應該以「私域」「私權」「隱私」「隱私權」之類稱之。「私域」或「隱私」是中性詞,既包括對社會具有間接或潛在危害但又基本上不違背「公德」的個人不良品行,也包括對社會完全無害的個人習慣或嗜好,還包括對社會有益無害當事人不想公開的個人良好品質。
「私德」一詞賦予不良個人品行或頹廢私生活的神聖性和不可干預性,這樣容易釋放人的原始慾望和人性弱點,造成人慾橫流的局面。而改用「私域」或「隱私」就能克服這種缺陷。對於個人「隱私」來說,一方面政府、社會、個人都必須充分尊重普通公民的「隱私」,另一方面對普遍存在於普通公民「隱私」中的個人不良品行媒體和公眾可以從宏觀層面批評疏導,但不能具體干預或強制糾正。這就像社會公眾對待吸菸的態度,一方面大家可以大張旗鼓宣傳吸菸的危害,另一方面又不可干預成年公民私下吸菸或實行強制戒菸。這樣既能充分保障個人自由,又能抑制人性中邪惡的一面不受限制地釋放。而政府官員或公眾人物的「隱私」必須加以限制,他們猥褻的舉止和頹廢放蕩的私生活可以被公開曝光和批評,這樣既能淨化上流社會,又能提升民眾道德判斷力,扭轉道德下滑探底的頹勢。總之,慎用「私德」,盡量用「私域」或「隱私」代替之,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