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時間的醞釀準備之後,美國老牌大報《紐約時報》中文網本星期終於登陸中國大陸。但登陸的腳步,或登陸所踏之地明顯搖晃。
*登陸之初議論紛紛*
在此之前,美國《華爾街日報》和英國《金融時報》這兩家英美大報中文網已經登陸。因此,《紐約時報》登陸說起來也並非破天荒、開天闢地之舉。
然而,或許《紐約時報》畢竟是《紐約時報》,所以在登陸之前便在中國受到特殊的待遇。該報在中國開設的新浪、搜狐、騰訊微博一度受到封殺,然後部分恢復。此景招致中國網民調侃道:
「紐約時報中文網取保候審恢復自由了嗎?」
顯然,發出這種調侃的網民認為,《紐約時報》的那些微博賬號受到程度不一的封殺,是中國當局給該報的一個下馬威,或是當局對該報打出的殺威棒。
也有網民對《紐約時報》中文網在中國是否能言論自由感到擔心,如:
「呂尚彬: 《紐約時報》的中文版與英文版有差異嗎?會不會按照‘中國模式’進行自我調整?」(新浪微博)
不過,許多網民對《紐約時報》中文網對中國大陸媒體的積極影響立即給予了高度的讚揚:
「邱林川:《紐約時報中文版》剛開不久,這篇富士康的深度報導就被推到‘中國版’熱門文章的第二位。如果這發生在內地傳媒,估計早被‘低調’了。」(新浪微博)
邱林川在這裡所說的《紐約時報》有關台資富士康公司設在中國的裝配廠勞工工作條件的調查報導(題目為「iPad裡的血與淚」)的英文原文最初在今年1月下旬發表。
邱林川所說的這樣的報導在中國大陸傳媒會被「低調」,則顯然是指在中國執政黨共產黨控制下,新聞媒體發表讓中共及其政府(中央及地方中共機構及政府)不高興的報導,如發表跟政府提倡的大力引進外資政策相左的揭露外資工廠勞動條件惡劣的新聞報導,會受到當局的干預,不得不撤銷或低調處理。
*《紐約時報》與新聞自由*
在美國,《紐約時報》以及其他新聞媒體享有保障宗教和言論自由的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為了表達自由、新聞自由,《紐約時報》多次跟美國政府打官司,並打贏了大多數重要的官司。
然而,中國是一個擁有特殊國情的國家。《紐約時報》進入中國,再次凸顯出美國和中國的國情不同,以及中國的表達自由和新聞自由的缺乏。
在《紐約時報》進入中國之際,國際媒體的有關報導除了強調它進入中國的商業考慮(在中國爭取高學歷、高收入的高端讀者,並以此獲得廣告收入)之外,也著重於該報所必須面對的中國特殊國情。
6月28日,也就是在《紐約時報》中文網登陸的當天,日本共同社發出報導說:
「《紐約時報》將伺服器設在中國之外,以此避開中國當局的出版檢查,貫徹該報的編輯方針。中國當局先前曾經在中國國內限制其英文網站的一部分報導的閱覽。預計其中文網站也會成為被限制對象。該報表示,‘希望中國當局能予以接納。’」
法新社星期四從紐約發出的報導說,
「在被法新社問到就報導內容是否跟中國當局達成過任何協議的問題時,《紐約時報》發言人艾琳•默菲說,「沒有。《紐約時報》中文網的內容將由《紐約時報》決定。」
*彭博通訊社遇到麻煩*
就在《紐約時報》中文網在中國大陸登陸、該報中文網的微博賬號遇到程度不一的「故障」、導致人們對《紐約時報》中文網的新聞報導自由感到擔憂之際,中國再傳出報導財經新聞的美國彭博通訊社網站星期五在中國大陸遭到屏蔽的消息。
美聯社星期五從北京發出報導說:
「中國屏蔽了在中國大陸的彭博網站。星期五,報導財經新聞的彭博社發表了一篇報導,詳述了即將成為下一屆中國國家主席的習近平的親屬所擁有的上億美元的資產。」
「彭博社的報導指出,那些資產沒有一筆能追蹤到習近平、他的夫人、或他的女兒那裡。報導說,也沒有什麼顯示習近平本人或他的親屬有什麼不當行為。」
儘管如此,彭博社網址在中國大陸還是被屏蔽。
分析家們普遍認為,彭博在中國遭遇屏蔽是因為在中共即將進行最高領導層換班之際,中共對有可能令人聯想到高級領導人及其親屬貪污腐敗的消息超敏感。
*外國媒體在中國面臨的挑戰*
外國媒體在中國遭遇富有中國特色的麻煩,並非僅限於《紐約時報》、彭博社。星期四,在《紐約時報》中文網登陸中國大陸之際,美聯社記者黃敬齡(Gillian Wong)發表報導說:
「《華爾街日報》在10年前開始推出中文報導。《華爾街日報》網站雖然一度業績平平,但該報主管人員表示,在過去的三年裡其中文網非常興旺,每個月有3500多萬網頁閱覽。該報一位主管人員對一個商業團體表示,2010年,在發表了一篇關於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文章之後,其中文網網站被屏蔽了五個星期,損失了一半的網頁閱覽。」
中文媒體一位不要透露姓名的記者表示,今天的中國,令人想到100年前北洋軍閥時期的中國。他說:
「當年老報人邵飄萍(1886 -1926)說過,不被北洋政府封過的報館不算好報館,沒被北洋抓進監獄的報人不算好報人。紐約時報如何打這個擦邊球,既在大陸落地,又能無愧於‘紐約時報’這四個字所代表的西方新聞價值和理念,並不容易。最後很可能又被封殺。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北京城頭出現的這面新旗能打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