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網昨天有則消息,美聯儲11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人的家庭財富2010年比2007年縮水將近40%,剔除通貨膨脹因素後相當於重返20年前的水平。
報告說,金融衝擊波輻射所有群體,無論窮富,無論年輕年老,無論教育程度高低,無論有沒有孩子。
其實,金融危機雖然波及一切,但對不同群體的影響大有不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斯蒂格利茨最新專欄文章指出,在2009到2010年的「復甦」中,收入最高的1%的美國人獲得了93%的收入增長量。即使銀行家毀掉了全球經濟和所在公司,他們仍獲得不少獎金。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收入和財富向頂層集中,中產階級被掏空,而底層日益貧困。
沒有誰不希望致富登頂,但假如頂層階級的致富之道,就像斯蒂格利茨描繪的,「有些人從壟斷權力中獲得財富,有些人身居CEO高位,利用公司治理的漏洞將不成比例的公司利潤攬入自己腰包,還有人利用政治關係從政府的慷慨中獲利——比如政府的高價採購和低價出售(礦權)」,則這樣的「頂層」必然建在中下階層受傷的基礎上。
法國思想家蔚五海(Patrick Viveret)接受《信報財經月刊》訪問時說,當前世界經濟的主要困境在金融領域,金融經濟已被拖入無節制的黑洞,結果是每一次注入資金,本當用於重振實體經濟,這些資金卻都再次進入投機。於是,一方面是投機經濟的超級通脹,一方面是現實經濟中的人為的貨幣短缺。
「當世界上225人擁有的財富相當於25億人的財富總和,這就是無度;當世界首富所擁有的財富是世界貧困線標準530美元的5500萬倍,這就是無度;當世界上97%的金融交易用於投機而非實體生產或服務,這就是無度。」蔚五海指出,金融領域的危機、生態的危機、社會的危機,像連體人一樣同步加劇,而它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無度,無度的氾濫。
「無度」源於人類的幻覺,彷彿資源取之不盡,而活動的副產品卻可任意排放;「無度」也源於人類的焦慮,「總要更多」,彷彿只有「量的增加」才能緩解焦慮。無度者的佔有行為,讓他人受苦,但並不會給自身帶來快樂。「賦取無度,貨幣無法,義窮而詐勝」的環境中,誰能保證不是下一個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