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呼市西口子就有食品公司和冷庫了。記得那時如果有熟人,就能走後門從食品廠買到湯油。所謂湯油其實就是食品廠煮肉時從鍋裡撇出的浮油。食品廠裡煮肉的鍋非常大,能放下一頭牛,煮肉的灶是抽風灶,煙囪非常高,燒的煤都是大同蘭炭,火力非常強。動物被剝皮肢解後,除去頭蹄下水,便被扔進鍋裡用沸水煮。當然調料咸鹽是少不了的。凡是肉都有油脂,煮沸後,油脂及污垢融化後就會漂浮在鍋面上。要是擱現在肯定就倒掉了,也許會賣給製作地溝油的販子,但在那個清湯寡水的年代,人們飢腸轆轆,那可是至寶呀。
鍋面上的湯油漂浮的多了,煮肉的師傅們就會用杓子把浮油撇在桶裡。每天自早至晚地煮肉,湯油自然非常多,有時幾個汽油桶都放不下。這些當今的廢物、那時的寶貝就被賣了好錢。
凡那時去過食品廠的人,都有深刻的記憶。提著各式鐵桶的人絡繹不絕。都是經人領來的或寫條子介紹來的。湯油論斤賣,好像才幾分錢一斤。關係硬的人,給你撇浮上的,關係差些的,杓頭一圪攪,下面的沉澱的水就上來了。水分大的湯油拿回家還要自己繼續熬,把水分徹底蒸發乾淨,這樣的油脂才能用來炒菜。
不知為何,湯油的顏色總是黑呼呼的。現回想起來有點噁心。我現在分析,一定是肉不夠乾淨所致。肉被工人們在地上拖來拖去,上面沾滿泥土,入鍋時並不清洗。那時的人因為飢餓,健康意識並不強。人一旦飢腸轆轆,衛生就放在其次了。
買湯油要用鐵桶,鐵桶掛在自行車的車把上,回家時,需要小心翼翼地、慢慢地向前推,否則桶就會搖擺,湯油就會濺出來。湯油買回家的那天,是全家的盛大節日,反正湯油不管用來煎煮什麼,味道都好極了。
後來,我家自己也熬過湯油。1968年的夏天,因為舅舅從老家來,糧站供應的油幾天就吃完了,聰慧的父親從舊城買回了一副羊架子。回家打斷後,放在鍋裡慢慢地煮。隨著鍋裡水的沸騰,一個個滾珠大小的油珠兒飄了起來。小油珠又慢慢地匯合,形成了大油珠。父親站在灶前慢慢地觀察,不時用小杓輕輕地把大油珠撇在了碗中。「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臨近午間,這個羊架子竟然撇出多半碗的湯油,母親和妹妹們看了都欣喜萬分。這半碗湯油我們足足吃了半個多月。應驗了「偉大領袖」「卑賤者最聰明」的最高指示。
近年來,食品研究人員的實驗表明,熬煮肉時會產生一些危害人類健康的致突變性物質,這種物質的形成分為延緩期和活性期兩個階段。延緩期大約是4個小時,就是在開始熬煮肉湯的4小時之內,肉湯中沒有或有很少的致突變性物質生成。4小時後為活性期,湯中逐漸有緻突變物質生成。
食品廠煮肉的老湯是經年不換的,湯少了就添水、加鹽、放調料。骯髒的湯油更是在鍋裡不斷地沸騰,至於產生何種物質,那時沒人去關心它。尤其出身不好的人,政治壓力重於泰山,求死尚不得,誰還期望活到高齡呢?
(本文略有刪節)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