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來,緬甸發生的變革舉世矚目。而過程中,中緬之間的合作受到了不小的影響,緬甸政府單方面叫停了中方投資建造的密松水壩工程。與此同時,緬甸則向西方國家敞開了大門。
吳登勝去年就任緬甸新總統後,叫停了中國投資建造的密松水壩工程,著實惹惱了北京政府。按照原計畫,這座位於緬甸境內的水壩建成後,將向緬甸當地及中國西南省份輸送電力。吳登勝叫停工程的舉動,在本國民眾中則贏得了尊重與認可。德國海因裡希·伯爾基金會東南亞問題專家帕哈利(Jost Pachaly)認為,這一舉動同時發出了兩個政治信號:
「一方面,它標誌著緬甸將向西方開放,另一方面,則回應了緬甸國內民眾的反華情緒,在內政上獲得了加分。」
貿易新航路 規避馬六甲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政府在緬甸的經濟投資項目可謂是毫無阻礙。目前,中資公司正在建設一條穿越緬甸的輸油管道,建成後,原油及天然氣將能夠從孟加拉灣的港口直接輸送到中國雲南。此外,中國企業還計畫投資建設一條鐵路,連接雲南與仰光,這樣,中國的能源及貿易運輸通道就能多一個選擇,從而避開風雲莫測的馬六甲航線。曾經擔任德國駐緬甸大使的威爾德(Klaus Wild)指出:
「一部分原油能夠通過緬甸轉運中國,這多少能夠緩解中國的壓力。」
對中國同樣是機遇
十多年來,緬甸軍政府始終壓制該國民眾一切的改革需求。但2010年秋,該國局勢發生了顯著變化,政府釋放了眾多政治犯,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姬;該國的新聞法也得以重新修訂,與少數民族的談判進程也重新啟動。一系列改革舉措,也加速了該國重新融入國際社會的步伐。2011年底,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訪問緬甸,西方國家也在逐步解除對緬甸的制裁。
而與中國的關係就顯得極為微妙。2011年前,中國是緬甸軍政府唯一的盟友。兩國政府間的交易非常簡單:中國確保緬甸軍政府的獨裁體制得以延續,而緬甸則給中國提供豐厚的資源。而隨著如今緬甸的日益開放,中國不得不面對眾多競爭者。東南亞問題專家帕哈利說:
「中國面臨著一個新情況,但它也會從緬甸的開放中共同獲利,因為緬甸如今更為關注經濟發展了。」
前大使威爾德也認為緬甸的變革對中國同樣也是機遇;對於一個從前衝突不斷的國家而言,如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將能使局勢更穩定。威爾德說:
「中國非常注重周邊國家的局勢穩定。對於北京政府而言,緬甸到底是民主還是獨裁併不重要,關鍵是關係要穩定。」
目前,緬甸局勢確實穩定,經濟也越發有起色,這對該國是至關重要的。威爾德認為,中國作為地區性大國,將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
「中國的發展勢頭遠遠強於周邊國家,這多少都會促使緬甸的經濟與中國的發展相掛鉤。」
而這也許會扭轉此前只有緬甸權勢階層才能從對華合作中獲益的局面。或許,將來緬甸的全體民眾都將獲益於穩定的對華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