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漢鋼鐵集團(簡稱武鋼)已開始進行多樣化經營,向釀酒和養豬領域擴展。類似的還有中國揚子江船廠,該公司也在利用收到的船舶定金,開展一項借貸業務。
這兩條消息也許聽起來像是一個遙遠國度的趣聞,但它們有更大的涵義。它們向我們展示了迄今最大的信貸泡沫。
揚子江船廠和武鋼的做法提醒我們警惕兩件事。
第一是中國離譜的房地產泡沫。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在印鈔票,以購買美元,維持人民幣對美元的固定匯率。通常情況下,這種做法會導致通貨膨脹。但Eclectica的休•亨德利(Hugh Hendry)指出,中國並未出現這種情況。
為什麼?這是因為,在這同時,中國當局將存款利率設定為0.72%並保持不變。到2008年,中國通脹率達到7.9%。也就是說,存款的實際回報率為-7.2%,這幫助將消費壓低到對任何國家來說的創記錄低水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4%。
當中國當局第一次想到這個主意,他們肯定覺得非常聰明。但沒有哪一項經濟政策能夠擺脫「非預期後果」定律。不願接受高度金融抑制的中國人,紛紛投入房地產投機和影子銀行業務。
他們通過非官方貸款機構——也許是揚子江船廠等渠道——借入短期資金,然後在全國各大城市購買房產。
在中國官方壓低存款利率之前,住宅投資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佔比例不到3%。2011年第一季度,該比例達到10%左右。就連官方的估算也表示,到2010年中,18%的北京家庭擁有不少於兩處的房產。眼下房價開始波動,但仍存在亨德利所稱的「新興市場史無前例的泡沫」。
第二,中國已到達了亨德利所稱的「重商主義的最後階段」。這個階段是指,擴張得太厲害,以至產能大幅超出需求,價格再也支撐不住了;這時,企業不得不進行多樣化經營,比如通過養豬來賺取利潤。
2009年,中國似乎做出了一個拯救世界的政策決定——建造一座由災難通往復甦的信貸橋樑。在其他國家艱難地使自己擺脫衰退之際,中國通過大舉支出穩定了全球經濟。
最初,中國的政策奏效了。投資大幅增長,鐵路網建設支出增長了67%,總放貸金額中有50%投向了基礎設施項目。
但目前看來,這個政策與其說像一座通往復甦之橋,不如說更像一座絕路橋。中國已投下大筆開支保持經濟增長,但西方仍未復甦到能夠接棒的程度。結果是,中國經濟不但在運行上槓桿化(非常依賴出口保持增長),而且在金融上也槓桿化(沒有增長就很容易爆發金融危機)。隨著中國最大的市場歐洲陷入衰退,局面相當危險。
也正是出於這一原因,你不想持有揚子江船廠的股票,該公司新造船舶價格僅略高於二手船,同時在空前的信貸繁榮期間大舉對外放貸——利用從農村微金融到風險投資等多種金融手段。
我想說的是,我們都如此關注歐洲,以致可能看不到正在演化中的危機的下一階段。
這場金融危機始於美國,後來蔓延到歐洲,而現在正朝著中國而去。中國可能是下一場衝擊波的源頭。那麼,你應當怎麼做呢?
有些人會表示,你還是應該買入,別管什麼泡沫。畢竟,人們對於信貸泡沫唯一能說的是,它是存在的,而既然泡沫存在,就總有破裂的時候。我們不可能知道泡沫會在何時破裂。股市表現與經濟增長也不是特別相關,否則,從2010年至2011年中國股市不會跌去43%。
你還可能辯稱,目前中國股票便宜——不過,這可能僅僅反映出中國股指的成份股主要是半官方企業。
然後就是這樣一種可能性,即隨著中國房地產泡沫漏氣,渴望獲得收益的投資者將推高中國股市。
最後,匯豐(HSBC)的查爾斯•莫裡森(Charles Morrison)指出,中國正在放鬆貨幣政策,而且從歷史上看,「凡是在此類擴張期購買中國股票的投資者,都獲得了很可觀的回報」。莫裡森正在買入匯豐中國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成份股。如果你有自己不介意打水漂的錢,那你就追隨他好了。
我不會這麼做。我不買中國股。我不買工業用大宗商品和大宗商品股。我也不買奢侈品股。當中國的信貸泡沫破裂時,有誰還會買那些定價過高的手錶和手袋呢?這太冒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