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報導,去年中國最賺錢的10大上市公司都是國有企業,其中7家是國有銀行,它們去年每日淨利潤高達27億元。而中國上市公司的總體利潤增幅下降,為三年來最低。
中國證券時報網日前報導,中國滬深兩個股市交易的2011年年報和2012年一季報顯示,中國2367家上市公司去年累計營業收入超過22萬億元,相當於中國大陸22個省市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總和。上市公司整體實現淨利潤1.93萬億元,同比增長13.2%,增幅為三年來最低。有專業人士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形勢的好轉,A股整體盈利水平有望在今年二季度得到改善。中國上市公司盈利增幅下降主要是下游需求不足以及運營成本攀升所致。在2011年開展出口業務的601家深交所上市公司中,有279家的境外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同比下降,佔出口企業數的46.4%,其中27家上市公司的境外營收佔比降幅在10%以上。
2011年最賺錢的A股公司仍是金融、石油和煤炭等大型國企央企。工商銀行以2082.65億元的盈利水平穩坐榜首,建設銀行以1692.58億元位居第二,中國石油、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緊隨其後。在淨利潤總額前十大公司中,上市銀行就有7家;其餘為兩桶油和中國神華,十家公司累計淨利潤為9908.18億元,是A股上市公司淨利潤總量的一半多,它們去年每日淨賺利潤達27億元,平均每秒淨賺3.14萬元,速度超過「印鈔機」,相當於中國1197家上市公司去年一年的淨利潤總和。
旅美中國經濟問題學者程曉農指出,中國這10大國營企業之所以是最賺錢的公司,因為它們都是國有壟斷企業:
「中國經濟現在確實只有壟斷性的企業才可能在目前這種經濟狀況下獲得比較良好的收益。中國政府的政策是只要是有良好收益的壟斷性行業都要控制到政府手裡,也就是中央政府控制的所謂央企。這樣的結果就會看到凡是央企情況都不錯。央企的利潤通常很高,所以用利潤來衡量似乎是效益不錯。但是前面提到這些央企都是壟斷性的,壟斷的特點就是通過政府的政策,把一些行業的經營(權)壟斷性地交給了這些企業,同時這些企業通過壟斷可以在產品的價格上,服務的價格上具有完全的支配力。比方講中石油、中石化這兩大公司控制著中國的汽油和柴油的供應,油價完全是由他們自己定,它說是多少就是多少,哪怕國際市場油價下降,他們也在漲價。通過壟斷而獲得利潤,這個現象是中國經濟不正常的一個特點。」
中國證券時報網的報導還說,中國大型企業巨頭成為去年A股整體業績持續增長的中流砥柱,但部分央企巨頭也成為股市的最大拖累,其中中國遠洋年度虧損104.49億元,中海集運虧損27.43億元。另外,鞍鋼股份、重慶鋼鐵、韶鋼松山等鋼鐵企業也都集體虧損。而中國西電上市後的第二份年報就出現5.18億元虧空。
美國印地安那州博爾大學經濟學教授鄭竹園認為,中國要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就必須打破國營企業的壟斷,允許民營企業的擴大和發展,否則壟斷企業最終會損害中國經濟:
「它是壟斷的,沒有人跟它競爭。這些壟斷的國營企業控制中國的資源,像石油、電力,沒有人可能和他們競爭,它的成本很低,因為是國家的資源。這個制度非改不可,長期來講,對國家是不好的。沒有競爭就是沒有新的創意的東西出來,像所有重要的發明都是在非壟斷的國家,不是在中國,都在外國。」
中國證券時報網的報導說,中國股市除了2011年年報業績增幅創下三年來最低外,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財報也差強人意。中國上市公司2012年一季度經營整體情況差於2011年全年,而且2011年第四季度與2012年第一季度業績連續下降。而上一次出現季度業績連續下降是在2009年第一季度,正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