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黎世生活成本最高
根據經濟學人智庫公布的「2011年全球生活成本調查報告」,瑞士蘇黎世在131個受調查城市中生活成本最高,中國上海列第42位,美國紐約列第47位。這份報告的數據是通過調查全球131個主要城市的160中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得出的,將紐約的數值設定為100,作為比較的基礎。排名根據不同貨幣匯率和各經濟體的相對實力進行了調整。不過,該調查主要依據的是各城市外籍居民的生活方式。
受瑞士法郎升值影響,蘇黎世比去年上升4位,超過東京,成為世界上最昂貴的城市。排名2-10位的分別是:東京(日本)、日內瓦(瑞士)、大阪神戶(日本)、奧斯陸(挪威)、巴黎(法國)、悉尼(澳大利亞)、墨爾本(澳大利亞)、新加坡(新加坡)和法蘭克福(德國)。中國上海與美國洛杉磯和俄羅斯莫斯科並列第42位,均高於紐約。
受調查城市中生活成本最低的是巴基斯坦卡拉奇、印度孟買和伊朗德黑蘭。
詳解蘇黎世生活成本
通過生活服務類網站numbeo顯示,蘇黎世市民的月平均工資:39552元人民幣,市區內平均物價如下:(單位:人民幣)
食物:1升牛奶 9.3元 1斤白麵包 17.8元 12個雞蛋 42.6元
1.5升可樂 15元 1斤雞肉 185元 1斤蘋果34元
生活類:1包萬寶路 46.6元6MB寬頻 316.8元/月,一般的餐廳吃飯平均 131.7元/人
交通類:地鐵單程 27元出租車起步41元每公里28元
房價:租房市中心一居室 11867元/月租房市中心兩居室 16478元/月,買房市中心 61673元/平米,住宿類:三星級 600元/天五星級 1121元/天
蘇黎世湖美景
蘇黎世觀光
蘇黎世是瑞士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甚至很多人以為瑞士的首都就是蘇黎世。蘇黎世被譽為湖上的花園城,市內滿是的精心修整的花園,漫步城中,整齊、潔淨,隨處是鮮花綠草與別緻的建築物。蘇黎士的舊市區沿著蘇黎世湖流出的利馬特河兩岸展開,至今仍保留濃厚的中世紀氣氛,也是觀光的重點,到處可看到歷史悠久的教堂建築物,畫著壁畫的牆壁、及被稱為艾爾卡的凸窗。舊市區以外不可錯過的唯有瑞士國立博物館、市立美術館、蘇黎士歌劇院。而夏天正是演奏會、歌劇上演的季節,這段期間世界知名的歌劇、芭蕾舞都會前來共賞盛舉。當地的旅遊服務中心有表演節目表可供索取。時間充裕的話,也可以欣賞一些藝術瑰寶。
海拔871公尺的烏特立山Uetiberg是蘇黎士最高點,可俯瞰整個市區、蘇黎世湖及遠眺阿爾卑斯山的壯麗,此外還有餐廳及兒童遊樂場,是蘇黎士市民假日休閑、享受大自然風光之處。目前可以乘坐火車到達Uetliberg站,然後步行大概10分鐘登上山頂。
市政廳(Rathaus),是蘇黎世最漂亮的建築之一,建於1694-1698年,是文藝復興式的建築。
聖母教堂(Fraumnster)位於山丘的南部。可以追溯到853年,最早曾經是蘇黎世首個女修道院,13世紀改建成教堂。教堂採用羅馬式建築,教堂的花玻璃和壁畫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因此非常著名。
水教堂(Wasserkirche),哥特式的建築,建於15世紀,在利馬河邊依水而建得名。
大教堂(Grossmnster),羅馬式的教堂建於11世紀。曾經是宗教改革的發祥地,著名的宗教改革者茨溫利曾在此傳教。
車站街
車站街(Bahnhofstrasse)這條南北向的大道,從火車總站一直到蘇黎世湖畔,總長不過一公里多一點。這條街和周圍的街區是蘇黎世最大的金融和商業購物區。街道兩旁薈萃了著名的百貨店、名牌專賣店、古董珠寶店等,是遊客購物的天堂。
美術館(Kunsthaus)展出中世紀古董和藝術品,有17世紀瑞士繪畫和蘇黎世19及20世紀歐洲的繪畫和雕塑。
瑞士國家博物館(Schweizerische Landesmuseum)建於1893-1898瑞士最多的收藏歷史的文物的博物館。
萊特博格博物館(Rietberg)展出非歐洲的藝術品,包括中國、日本、印度、東南亞及非洲等國家的藝術品。
蘇黎世美食
蘇黎世有美食之城的聲譽。世界的名品美食盡集於此,全城一千三百多家餐廳提供任何一種遊客所能想像得到的各國美食。到瑞士當然先要品嚐瑞士風味的乳酪火鍋及煎馬鈴薯餅。世界的其它美食如法國大菜、地中海小吃、日式料理、中國風味菜餚等等,應有盡有,遊客可以在飽覽花園之城美麗風景之餘,嘗盡不同的各國美食,不能不說是一種樂趣。當地人以喜愛甜食出名,因而甜品種類繁多,不勝枚舉,最著名的莫過於瑞士傳統乳酪。雖然新一代的瑞士人開始崇尚健康食品,但傳統乳酪的魅力似乎絲毫不減。
来源:環球旅遊論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