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報》15號的報導說,習近平訪問美國前接受《華盛頓郵報》書面採訪的時候,對於有關他父親習仲勛的問題避而不答。紐約城市大學教授夏明表示,對於習近平來說,避而不答有關他父親的問題也許「是一個好的選擇」。
一位政治人物不回答或者拒絕回答媒體提出的某個問題,這並不罕見,但是習近平對《華盛頓郵報》有關他父親的問題避而不答所透示出的有關中國政治的信息應該說饒有意味。
旅美中國事務評論家劉念春表示,有關習仲勛的問題難免涉及中共歷史,而中共領導人對於歷史,特別是那些回憶起來帶來痛苦的問題,一般不願去碰:
「《華盛頓郵報》採訪習近平,提出他父親的問題。他要說什麼?措詞是否適當?因為他父親的問題牽扯到以前的歷史。現在共產黨不願意談過去的事兒,像反右,他父親也是這種情況。他父親文革中被整,監獄的問題對兒子來說肯定有自己的感受,也有自己理解的方式。可是他要談出來是否是疑?那就不好說了。我想他不談此問題,是因為這是一個敏感問題。他到了這個位置上,他得按照共產黨的要求去做。共產黨的規則是對歷史問題盡量少談。尤其是造成中國社會災難的那些問題他們更是不談。」
中國事務評論家、紐約城市大學教授夏明作了大致相同的分析。夏教授分析了習近平對《華盛頓郵報》有關他父親習仲勛的問題避而不答的複雜原因。首先,夏教授說,習近平如果公開他父親過去的事,將不利於國人對他成為最高領導人後政治立場的公允作出評判:
「這個原因確實是多方面的。對於習近平來說不談他父親的問題恐怕是比較好的一個選擇。一方面作為一個政治家來說,尤其他將成為中國最高的領導人的話,如果把家裡私人的事扯在一起會給別人造成印象,他的執政是不是公允,對他公允的形象沒有幫助。」
夏明說,習仲勛在延安整風時期、文革前和文革中所受迫害,對於習近平即將領導的黨的形象不利:
「另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父親不僅在文革早期,他父親是很早就被打倒了,比其他在文革中受迫害的幹部還要早。他比彭陸羅楊稍微晚一點點,但是也很早就被打倒了。我們看到不僅是文革受迫害。而且他在延安整風時期,在康生下面也受到很大的迫害。因為他爸在陝北是跟劉志丹一起的,後來紅軍長征到了陝北以後,當時整風也有擴大化,也把他爸爸給迫害。而且據一些報導說他爸爸差點兒被活埋、被處死。所以,我們看到習仲勛受迫害,不僅僅涉及到文革的一些問題,恐怕涉及到整個中國共產黨的一些歷史。現在他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接班人,他顯然不想把中國共產黨犯的錯誤挑出來。」
這位學者說,有人把習近平跟「太子黨」這個稱謂聯繫在一起,而習近平本人不願公開談論自己的父親,很可能也是避諱「太子黨」這個稱謂:
「還有一個敏感的地方,因為習近平是一個高幹子女。但他也不願意把自己跟‘太子黨’掛在一起。有人覺得習近平是‘太子黨’的一部分;有人也解讀說習近平跟薄熙來他們都是‘太子黨’。我覺得這些都是錯誤的判斷。因為習近平很早在他爸爸受迫害期間,很早他就養成了一個獨立的能力。而且他當時已經不覺得他爸爸是個政治資產,而是他負面的一個政治資產了。所以他想離開京城,自己闖天下。後來他爸爸恢復工作以後,他也想到基層去,能夠自己幹一番事業。所以,我覺得他不願意跟‘太子黨’搞得太緊。因為這些人對他來說恐怕是負面的資產。他如果要打造一個完全靠自己誠實、勤奮而且樸實的作風上去。顯然他沒有必要把‘太子黨’的標牌給顯露出來。」
夏教授還說,習仲勛是一位改革派領導人,他的開明與開放與當下一些人所認為的中國改革的停滯形成對比:
「還有因為習仲勛他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因為他在廣東沿海開放尤其是經濟特區的建立,當時推動南方的經濟自由化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我們也知道在胡耀邦和趙紫陽被撤職這些歷史事件過程中,習仲勛也有仗義執言的時候。在八十年代出現了許多的民主法制建設了,他的爸爸當時是人大的常委會的常委副委員長,也都起了很多的作用。我覺得習仲勛他的改革無論在政治體制還是在經濟體制的改革上都起到了非常先鋒的作用。所以,我覺得如果他把他爸爸的態度過多提出來的話,還牽扯到一個看怎麼樣看跟八十年代相比較今天的停止和倒退。」
據多家媒體報導,去年美國副總統拜登訪華期間,習近平曾私下向拜登談到自己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