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網路)
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有云:「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裡講到的佛貍祠在今江蘇境內。元嘉年間貿然北伐的劉宋大軍慘敗,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趁勢反擊劉宋,到達建康(今南京)北面的瓜步山(今稱瓜埠山),在山上建行宮,這處行宮後來成為一座廟宇,民間把它叫做佛貍祠。拓跋燾,字佛貍。一般認為北魏鮮卑族有狼圖騰崇拜,貍和狼是關係密切的兩種動物。南宋時,當地的老百姓竟然把北魏太武帝這個「外族」領袖當成了他們的地頭神、土地公,每年還舉行盛大的社祭,讓大詞人辛棄疾感慨不已。
我國古代農業社會中,土地神一直有著重要的地位。不過,明清以來,土地神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似乎不高。在我國很多地方的神廟、祠堂中,正位供奉著本殿正神、祖先牌位,供桌下貼近地面的位置,才擺一塊五方或本宅土地龍神的神牌,插上幾支香。老百姓家裡,也常常把土地神位供在自家大門外的門坎邊。
民間傳說,土地神得到這樣的待遇是因為朱元璋。相傳朱元璋生於今江蘇旴眙縣靈跡鄉的土地廟。按道理說,他應該對土地神有特殊的感情才對,但事情偏偏不是這樣。據說朱元璋當上皇帝后,一次微服私訪,來到一家酒店,想坐下來吃飯,發現店內客人很多,已經沒有座位。於是,朱元璋便把「福德正神」(土地神)從酒店裡的供桌上拿下來,自己坐在供桌旁吃飯。這個故事大概是要說中國王權大於神權,土地神經皇帝這麼「拿下」,就再也不敢跑到供桌上了,只好屈尊在桌下。也有傳說把故事中的主角換成宋太祖趙匡胤。
土地神是「最基層」的神明,從古代歷史文化名人到平民百姓,甚至異族領袖,如上文說過的「佛貍」,乃至鬼胡仙怪,都能當土地神。筆者在廣州著名風景區蓮花山附近考察時,在景區大門不遠處的一個路口,發現了一處拜「牛郎」為土地神的神壇,十分有趣。當然,大多數的土地神是沒有名字的,一般只稱為土地公公、土地婆婆,比較常見的稱呼還有「福德」神與「伯公」(客家人對土地神的稱呼)。德國大哲學家康德在《實踐理性批判》中論證有福者必有德,有德者必有福,福德相符是人類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伯公,這個名字很親切,讓人感覺土地爺就是自家的長輩親戚。
土地神廟往往比較簡陋,有獨立神殿的不多,常常是在別的大神家門口「傳達室」的位置,給土地神留一個小房子、小棚子。獨立給土地神蓋高大廟宇的情況不是很多,大都是露天或半露天的神壇。在南方,將土地壇建在大樹下的情況很多。筆者在廣東揭陽三山國王祖廟旁邊的村中,見到一個土地壇竟然修在一株老樹的樹洞中。而且,土地神廟一般不設神像,簡單地說,那裡只是一個供老百姓燒香的地方。
不少土地神「躲」到桌子底下的真正原因,或許還不是因為朱元璋,筆者認為主要是土地神跟「龍神」合祀的結果。這裡說的龍,是風水中的「龍脈」之龍,是地脈之龍。自古以來,我國修宅建房都講究風水,要有「來龍去脈」 ,才能人丁興旺。
地脈龍神,廣義上說也是屬於土地神系的,合祀土地龍神的情況非常普遍。不過現在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許多人已經將家門口的「五方/本宅土地龍神」,換成了「五方/本宅土地財神」。我國古無財神,真正意義上的財神是宋代才開始出現的。這本也並不奇怪,我國本是農業大國,人們的觀念中長期以來是以農為本,有田有地,男耕女織,自給自足,只要拜土地龍神就好了,並不大需要商品貨幣交換,因此財神一直提不到「歷史日程」上來。在古人心中,似乎只有巧取豪奪、妄圖一夜暴富的人才會去拜財神。這從財神爺的出身也可以看出。早期財神大都是從瘟神轉變過來的,趙公明、五通、五路等原本都是瘟神。最初拜財神的人,似乎也形跡可疑,古代筆記小說中記錄了大量光怪陸離的故事。
隨著人們對商品經濟的認識不斷改觀,原本作為瘟神的財神,以「武財神」的面目在財神系統中得以保留,他們「不光彩」的歷史逐漸為人淡忘。而「文財神」也大量出現,關雲長這些忠義之士也來兼職財神。
来源:中國民俗學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