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辭職不選年底 跳槽一年工資全泡湯

作者:倪方六 發表:2011-12-22 13:4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核心提示:又快到年底了,這個時候,有兩類人是比較糾結的:一類是要發工資、獎金的老闆,一類是打算辭職、跳槽者。如果穿越一下,換到過去,情形又是如何?在古代,這個時候也是一年中最難過的,也是一道關口,正因此才有「年關」的說法,當然那時的「年關」說的是農曆。但是,這個時候在古代卻非辭職最划算的時間,與今天流行「年底走人」不一樣。

現在實行年薪制,通常是對高工資的白領級別而言。其實,在中國古代相當長的時間裏,從當官的,到打長工的,主體實行的都是「年薪制」,儘管也有月薪。如果以現代的年薪制概念來理解,那時的中國人個個都是白領了。實際不然,年薪也分三六九等的。

那時的「年薪」,官方書面語言叫「年俸」,俸,當然是指俸祿,是有官宦之身者才能享受的,普通人叫口糧或工錢。中國古代時的「年薪制」是真正的年薪制,到年底才發呢,按年結算,給地主老財家打長工的失地農民也是這樣,要到過年時才能領到一年全部的勞動報酬。如果家中實在急需,手頭實在拮据怎麼辦?可以「支」,即臨時借點用用,到年底一併抵扣。

到了唐代,中國才出現全部用貨幣來支付勞動報酬、發工資的形式,但大多數的單位和部門還是發實物工資,當時的說法叫「職田年米」。一直到明代中葉以後,實物工資才漸漸退為次,貨幣工資成為重要選擇。當時有的單位有的時候是發金子,絕大多數則是用銀子來支付,稱為「月費」,後來改稱「柴薪銀」,現代的「薪金」、「薪水」名詞,都是由此而來。

中國古代的「月薪制」,真正出現於何時?應始於南朝宋政權。別看人家宋政權是個偏居江南的小朝廷,但在布衣開國皇帝劉裕的領導下,該朝做了不少有利於人民和國家的事與改革。劉裕三兒子劉義隆繼位後(史稱「宋文帝」),繼承了他老子的一套改革,連老百姓欠官府的稅租債款什麼的也不要了,即免去「通租宿債」,受到老百姓的衷心擁護,因其年號叫元嘉,史稱「元嘉之治」。劉義隆當年的工資改革——「按月分俸」,對工薪階層影響巨大,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月薪制」的雛形。據《南史·阮長之傳》記載,宋實行「月薪制」的具體實行時間,是元嘉末年(西元450年左右)。

別看這「年薪」與「月薪」僅一字之差,但可以解決好多因薪水發放引發的問題。如果辭職、升遷什麼的,用今天的流行語來說,如果跳槽了,這年薪制是個麻煩,員工隨意跳槽很可能一年的工資就泡湯了。月薪相對就好辦多了,月結月清,清了走人,給勞動者的「跳槽」帶來了便利(現在不少工地上更先進,實行「日薪制」,干一天活拿一天的錢,當天結算,這更靈活了)。

為瞭解決「年薪制」引發的矛盾,各朝代也會結合本朝情況,進行適度的工資改革。如在辭職和跳槽的時間上,都會作出明確的規定。在南朝宋政權以前,辭職者結算工資時間一般以「芒種」為標準,即每年的6月6日前後。如果在芒種前辭職,則其一年的工資(俸祿)悉歸後任和替崗者。現在流行的最佳辭職時間是年底,穿越一下說,如果放在古代,辭職者就虧大了,白幹一年。

到了唐代,則將結算時間提前了約一個月,即每年的5月5日。據唐天寶十五年(西元756年)進士封演的《封氏聞見記》(卷九)所記,凡在每年5月5日以前上崗的,可領全年工資(職田年米),否則便不可以。這樣,會算賬的,便趕在這日前辭去舊職,去新單位報到。

據此可以看出,古人辭職最划算時間在年中,而不是現在流行的年底。最後提醒一下,辭職也別忘了曾給你開過工資的人!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