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跌跌不休」來形容今年的樓市現狀實在是不為過。而相比自然氣候的寒冷,樓市似乎是提前步入了「冬季」。
11月1日公布的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顯示,今年10月,全國100個城市的住宅平均價格為8856元/平方米,與9月相比下降了0.23%。而在降價的城市數量上,與9月份相比,10月份價格環比下跌的城市增加了14個,這是自去年8月以來下跌城市數量最多的一個月,這一數據也創下了今年以來環比下跌城市數量的單月之最。
導致上述成交價格下跌的原因,無疑是來自成交量的壓力,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最新統計還顯示,截至10月28日,10月份監測的30個城市中,有近五成城市成交面積環比下跌,其中三亞環比跌幅最大,達53.88%。
開發商集體行動
如果說今年年初開發商的降價行為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話,眼下開發商的降價似乎開始變得赤裸裸。
繼不久前中海、龍湖掀起席捲上海的降價潮之後,萬科等品牌開發商又在北京掀起了新一輪的「降價潮」。近日就有消息稱,位於昌平的金隅萬科城將在本月推出第三期房源,其均價為每平方米1.4萬元,與前兩期的價格相比,單價至少下降了千元以上。
不僅是萬科、龍湖和中海等這些地產龍頭企業,和訊網從公開資料上看到,目前幾乎各大開發商都開始採取了大規模的實質性降價行為。星河灣集團、華潤置地、金地集團、遠洋地產、綠地集團等都加入到了這場降價「保衛戰」當中。
從表面來看,這波降價潮主要是出現在像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不過查閱相關的數據也發現,其實大開發商在一些經濟較發達的二線城市也採取了相應的降價策略,比如萬科在東莞、南京,龍湖在重慶、杭州、青島,以及世貿集團、中海地產都在杭州採取了降價措施。
而此番降價潮所呈現的特點,不僅是其所涉及的範圍較大,力度也是前所未有。
公開資料還顯示,星河灣在上海的閔行星河灣項目就降了20%,遠洋地產在深圳的龍華花半里項目降價30%,中海在上海的中海御景熙岸項目則是將售價下調了30%,而華業地產在北京的華業東方玫瑰項目甚至還推出了8.1折的特價房。
10月29日,招商地產在深圳推出果嶺項目,以低於周邊4000-5000元的單價開盤;在萬科雙月灣項目所在地惠州,卓越地產推出4900元/平方米的蔚藍海岸新房源,在此之前,碧桂園十里銀灘也以低至6000元左右開盤。此外,團購促銷、送精裝修等各種優惠宣傳語都出現在了樓盤的銷售語當中。
數據還顯示,近期京滬深等地的部分樓盤的降價幅度有的高達30%。以北京房價下降最嚴重的通州為例,自8月份以來,通州房價從1.7萬/平米持續下降到1.5萬/平米,再到現在的1.3萬/平米左右,幾乎每個月的下降幅度都達1000元/平米左右。而隨著房價下降幅度的不斷提高,目前這個區域的房價基本上已經回到了2009年時的情形。
房價下行無懸念
對於開發商而言,導致他們目前採取實質性降價行為的顯然是多方合力的結果。除了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外,其實近年來房價一路的「高歌猛進」早已與人們實際的購買能力背道而馳。近日某網站進行了一項關於「您認為以目前整體房價,下降多少才算合理」的公開調查就顯示,有47.20%的認為房價應該下降一半。
那麼為什麼開發商會選擇目前這樣一個時間點進行如此大規模的降價,一位業內人士的分析似乎一語中的,「對於開發商而言,在目前的市場形勢下已經不是考慮降不降價問題的時候了,關鍵是降多少才能賣出去。」
相關人士還認為,此次大型房企領銜降價,一方面反映了現實的市場銷售壓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房企為了衝刺年底的銷售業績。
萬科三季報顯示,今年三季度主要城市商品住宅供應量增加,銷售卻進一步放緩。萬科進入的包括深圳、廣州、東莞、佛山等在內的14個城市的商品房批准預售面積同比上升5.1%,成交面積卻同比下降20.9%。
此外三季度萬科的存貨增至1926億,同比增長約57%。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所佔比例較大。另外,深圳萬科上半年銷售的項目僅有四個,而下半年推出的房源則高達11個,總共1萬套房源,佔深圳同期新盤供應量的1/3。每年10月前後歷來都是新盤額上市高峰期,未來一段時間內,預計新房的供應量還將繼續增加,市場存貨壓力也會進一步加大。與如此巨大的供應量相比,深圳樓市的需求在限購政策下卻在不斷萎縮。
隨著近期參與降價的樓盤越來越多,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房價已經開始步入實質性下調階段。經濟學博士馬光遠就指出,在經歷了長時期的僵持之後,包括萬科在內的大開發商不僅正式加入降價促銷行列,而且一些一線城市的新開樓盤的降價幅度大多在15%到20%左右,這意味著業內對房價的下降已達成共識。
此外,高盛高華的分析報告也顯示,鑒於限購令政策放鬆的可能性較低,他們取消了對2012年以及2013年房價反彈的判斷,並預計未來12個月國內主要城市的房價將由當前水平下降15%-20%,或者由2010年的房價最高值下降約25%,並且到2013年前都不會出現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