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8月,清政府宣布實行憲政的計畫。清政府發布了《欽定憲法大綱》,併發表了《九年預備立憲清單》。清單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路線圖或曰時間表。《九年預備立憲清單》承諾,在第九年(即1916年)頒布憲法和選舉國會,國會將於1917年召開。清單列舉出九年中每一年應該完成的預備工作,包括國民教育、法典的編訂、地方自治的推行和地方議會的籌辦和選舉,等等。
無獨有偶,在兩年前,革命黨也發表過一份類似的實行憲政的路線圖或曰時間表。1906年冬,《同盟會軍政府宣言》提出一項革命方略,把革命進行的程序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為軍法之治,由軍政府督率國民,推翻帝制,以次掃除積弊,以三年為期;第二期為約法之治,由軍政府總攬國事,而授權人民從事地方自治,為期六年;第三期為憲法之治,軍政府還政於民,由憲法上的國家機關分掌國事。後來的《中華革命黨總章》,則把軍法之治、約法之治、憲法之治改稱為軍政、訓政、憲政。
比較清政府和革命黨的憲政計畫,最大的區別在目標上。清政府的立憲,是以日本的君主立憲為藍本,而不是改良派即立憲派所期望的英國式的君主立憲;所以不但被革命派拒絕,而且也被改良派反對(迫於壓力,後來清政府大幅度修改了它的憲法大綱)。有趣的是,革命派的主張和清政府竟然也有共同之處,那就是,革命黨提出的實施憲政的時間——三年加六年——也是九年,和清政府提出的預備立憲的時間完全一樣。
實際上,在當時,不論是清政府,改良派即立憲派,還是革命派,都認為中國民眾還沒有做好治理自己的準備,民主憲政不能一步到位,需要用一段時間訓練民眾。兩派的區別不在於要不要訓政,區別在於由誰來訓政。一派主張由開明的君主來訓政,一派主張由革命黨來訓政。
在清政府頒布的《九年預備立憲清單》裡,有國民教育一項。其中規定,在第七年,使人民識字義者達到百分之一,第八年達到五十分之一,第九年達到二十分之一。照這麼說,在預備立憲之初,在中國,文盲竟然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假設當年中國人口有四億,那麼,識字義者連四百萬都不到。不過也有資料說,清代的識字率是20%。不知哪種說法更可靠。
話說回來,當年所說的民主參與,本來就是少數人的參與。只有少數具有一定教育程度者才有選舉權被選舉權。這可以叫「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所以識字率低並不能構成拒絕或推遲民主憲政的理由。
至於談到訓政,胡適批評得很到位。胡適說:由極少數人把持政權,是永遠也不可能使民眾獲得現代政治訓練的。學習游泳要先下水,學習彈琴要先有琴可彈。最好的政治訓練,就是逐漸開放政權,使人民從實際的政治參與中去接受政治學訓練。
一百年過去了,中國仍然沒走上憲政之路。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人以「中國人素質不高」為理由拒絕民主憲政。這個理由比一百年前更站不住腳。就拿識字率一條為例,根據2007年聯合國的資料,中國大陸的識字率已經達到90.9%。憑什麼還說條件不成熟呢?若說循序漸進,問題是,直到今天,中共當局都還沒拿出一份時間表,甚至沒做出實行憲政的承諾。就在不久前,中共領導人不是還在重審幾個「不搞」嗎?
要問中國離憲政民主還有多遠,我的回答是:說遠也遠——因為中國在錯誤的道路上,沿著現在這條路走下去,只會離憲政民主越來越遠;說近也近——拐個彎就到了。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