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本身是一個極為寬泛而籠統的概念,其中的個體有著不同的生活選擇和人生目「富二代」本身是一個極為寬泛而籠統的概念,其中的個體有著不同的生活選擇和人生目標,雖然的確存在著一些紈_敗家的子弟,但同樣也有自立打拼的精英。到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中,也有這樣的一個可被稱為「富二代」的群體。他們來自中國富裕家庭,家裡擁有自己的生意,有的資產過億。他們的父母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商業浪潮中成為了「先富起來」的一批人,而出生於20世紀80年代或90年代的他們,生活環境優越,並有條件接受良好的教育,掌握豐富的社會資源和人脈資源。
在「富二代」這個稱號之下,不同的個體有著怎樣不同的人生選擇和生活狀態?他們的真實生活和心態是怎樣的,又是如何形成的?就相關問題,記者近日對留英「富二代」的個體進行了採訪調查。
「圈子」的形成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無可否認,留英的「富二代」群體有著自己的社交「圈子」。在同一個「圈子」中的人,大都來自相似的家庭背景,因為業餘愛好、休閑方式和消費模式相近,能夠彼此建立起一種認同。
但這些「圈子」也並不都完全一樣,即使同樣屬於「富二代」,有的「圈子」夜夜笙歌,有的卻勤奮向上,不可一概而論。
晚上9點之後,英國各大城市華埠的KTV、夜店、酒吧和賭場等場所,是很多「富二代」圈子最常聚會和流連之地。
接受《華聞週刊》記者採訪時,18歲的Kelvin津津有味地聊起以前和「圈子」裡的朋友在一起的娛樂生活:「那時候挺好玩的,晚上常去唐人街,吃飯,唱K。也有不出去在家聚的時候,打牌是主要的娛樂活動。」他15歲時即到英國留學,從伯明翰到倫敦,轉學多次。自稱「不是好學生」的Kelvin說,多次轉學的主要原因是「學校管得太嚴」。
Kelvin 的父母早年從中國內地城市到沿海的東莞打拼,通過製造業起家,逐漸積累起過億資產,現已移居香港。
談到當初留學英國的原因,他直言,主要是剛開始覺得英國比較「好呆」。
「之前我在香港讀中學,沒畢業就到英國來了。來英國,主要是因為香港的學習環境壓力太大,課程太難,不好升學」,他說:「後來聽'各界人士'說英國讀書升學比較容易。所以我父母就安排我到英國來留學了。」
Kelvin 還向記者表示,父母最初本也打算送他去美國讀書,但又覺得美國「太危險」:「他們覺得我一去,肯定要出事。所以就直接把我'弄'到這兒來了。 」
Kelvin 最初來英國時讀的是私校,學費「一年兩、三萬」。他本以為英國讀書會比較「輕鬆」,但沒想到來英國後發現並非如此。用Kelvin 的話說,就是英國人做事「太死板」,學校既要要求「出勤率」,還真得讓他憑本事去參加「考試」,沒有什麼「人情」可講。學習壓力大,感覺自己「跟不上」的Kelvin,一提到上課、讀書就「頭痛」,也因為達不到學校的要求,不得不多次轉學。
在他看來,只有和與他有共同背景和相似煩惱的朋友們在一起玩,才覺得生活「有意思」。從伯明翰到倫敦,他認識了不少朋友,大部分是家庭條件跟他差不多、留學原因相似的中國學生。「大家能聊到一起去,也能玩到一起去,老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圈子。」Kelvin說。
朋友裡有人愛買名車,Kelvin卻說自己「不玩車」,因為還沒考到駕照。但其他的消費開銷卻「算不清楚」。買名表算是他的一個消費愛好:「最喜歡買的牌子是百達翡麗。」
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最初圈子裡的朋友,有的回國了,有的去了其他城市,這讓Kelvin 倍感孤單。他希望在最新轉學的學校中交到新的朋友,也希望走出自己的「圈子」,去結交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朋友,但卻不能如願。
「我邀請新認識的同學一起玩,但他們都說要打工沒時間。他們在一起談論的話題很多是'一小時能賺多少錢',我和他們沒有共同話題。」他說。
事實上,家庭背景、成長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差異也的確讓「圈裡圈外」形成了一種隔閡,在留學生群體中,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圈子」現象比較常見。
與此同時,在留學英國的「富二代」群體中還存在著另外一種「圈子」。在這些群體的家庭中,上一代對子女教育極為重視,對他們做人的方式也要求極為嚴格,培養他們上名校、掌握最先進的知識,成為行業精英,鍛練他們的自立能力和商業眼光。
而這些「富二代」群體,也從上一輩白手起家、創富開拓的軌跡中,學到了低調、穩健和勤勞的作風,希望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他們在各行業勤勞打拼,也正在崛起為一股重要的力量。
人生選擇無關貧富?
對「富二代」群體來說,到底是「財富」決定了他們的生存方式,還是家庭教育影響了他們的人生選擇?
晚上8點,接到記者電話時,Lina稱自己還在加班,「剛剛領到飯,工作還沒做完,看來還有下半場。」經常加班到晚上10點,早上7點就到公司,餓了吃盒飯,這樣起早貪黑、勤奮敬業的「上班族」形象,和人們想像中的「富二代」完全不同。
Lina來自中國深圳,其父親的企業資產雄厚,涉足金融和房地產業。Lina先後在英國名校劍橋、LSE讀書,目前就職於倫敦金融城的一家跨國投行。但她為人低調、做事努力,也很少購買高調的品牌,所以極少有人知道她是「富二代」。
「我知道人們一提起'富二代',就會想到炫富、敗家這些詞,的確是有這樣的人存在,但我認為家庭條件並不能決定你走哪條路,關鍵還是看家裡的教育和自己的選擇。」Lina說。
Lina說自己其實沒有刻意去迴避「富二代」這個詞,因為她認為自己「最大化」地利用了父親為自己提供的條件,努力地學習,用心地工作,可說是「對得起這些資源」 。
她很佩服自己的父親,從一無所有,到獲得現在的成就,完全憑藉的是自己的一種勤奮和努力。
「我父親從小就告訴我一定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自力更生。而且直到今天,我父母依然非常努力、低調和勤儉。我在這樣的家庭長大,從小耳濡目染,不可能去過一種依賴別人、自己不努力奮鬥的生活。」
而在Lina的同學中,也有很多來自中國富裕家庭。「我在劍橋讀書時的朋友圈子中,很多人家庭條件都不錯。但他們都很努力地學習,有自己事業上的追求。」
Lina說自己的人生目標是成為金融行業的資深人士,對行業走勢能做出專業的點評和預測。「如果父親需要我去幫忙處理公司的事情,我當然願意出力,但我不會放棄自己的事業目標,會努力去找到平衡。」
據Lina透露,在她的朋友圈子中,有一些人畢業後回國,因為家裡擁有豐富的人脈資源,加上自己的知識才能和國際視野,的確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時也創造了不少的社會價值。
「不愛讀書」的Kelvin則坦率地承認,「財富」的確在有的時候會限制自己的成長。「特別是你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就會想到依靠家裡。但我卻並不認為'富二代'有什麼不光彩。我們一出生,就在這樣的環境中了,我們沒得選。」他說。
Kelvin認為自己雖然「不愛唸書」,但愛「經商」。父母是「白手起家」,憑藉自身的商業眼光和努力從無到有,他從小接觸到的商界名流也不少,所以他認為在經商方面自己還是很有先天的優勢。他說現在已想好了將來創業的行業,也與這些行業的人有了一定的接觸。
儘管在英國留學一波三折,Kelvin卻自認留學過程中還是有收穫的,比如提高了自理能力、英文水平和交際能力等。
「我讀完書就要回中國去,我是中國人,自然要回去。但我不會回父母的企業,而要自己創業。不為賺錢,只為讓自己超越父母的成就,以後我還要做很多的慈善」,他說:「人這輩子總要做點兒事,不能讓人生'空蕩蕩'的。」
子女「炫富」vs父輩「藏財」 英國華人遇代際尷尬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富了,但是越來越多的在英華人卻變得尷尬難耐了。在接受《華聞週刊》採訪時,蓄意或不經意「炫富」的新生代對父母絮絮叨叨的「藏財」要求十分不理解,而多年打拼財富殷實長期「藏財」的華人流露出想「炫富」卻又不敢的無奈。
沒覺得是「炫富」
「一點都不好玩,在倫敦這麼時髦的城市,都沒法秀'酷'。」去年就讀倫敦大學學院(UCL)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Tina Wang來自中國蘇州的富商家庭。她在談到自己有一衣櫃的普拉達、巴寶莉,卻不敢在自己宿舍所處的國王十字火車站附近穿戴時,顯得很「不爽」。
Tina 4年前從蘇州一家英國私立學校中國分校來英國布萊頓(Brighton)某私立中學讀書。「在國內時,每到週一,死黨們都會亮一亮週末從父母那裡「劫」來的包包、靚鞋。每週五學校不限制穿校服時,一定會秀出剛剛淘來的巴寶莉。」
後來在布萊頓讀英國A-Level,「那時最開心了,每天都能換我最喜歡的包包。有一段時間和一個'石油女'(父親是一個石油大亨)來事,每天都會跟她拼手煉,看誰的卡迪亞最炫。」
「可是,去年考上大學,我媽媽來倫敦看我時在Kings Cross被搶了手機和包包,從此以後我媽給我下了命令,不能在倫敦穿戴得太好。之後再買衣物,都會選外表沒有明顯商標的。」
「我不覺得這是你說的'炫富',如果我真心喜歡Burberry或者Chloe,為什麼不能穿呢?」
儘管去年聖誕節,她在巴黎也被搶過LV,但Tina仍然覺得父母的命令讓她很委屈。「媽媽一看到英國有什麼中國人被偷了或搶了的新聞,就會給我打電話問是不是我,如果倫敦都不安全,那麼多名牌店還開什麼呀?」
據《華聞週刊》瞭解,在Tina的中國同學中,有大量的此類喜愛名牌,卻礙於父母的擔心而「鬱悶著」的人。「我們經常會盼望著有Party什麼的,偶爾過一下癮。」
小心翼翼悶著「秀」
和「90後」的Tina想秀卻不讓秀的情形不同,祖籍山東,如今住在倫敦富人區溫布爾登並經營兩家中醫店多年的孫先生表示,經常有想要「顯擺」一下的衝動,但多年謹慎的「藏財」心理以及個別華人「露富」後被入室搶劫的事件,讓他謹慎有加。
「其實'炫富'和'顯富'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我辛苦了多年,又住在不錯的區域,其實簡單的'顯富'並不會招來什麼麻煩。」孫先生對《華聞週刊》表示,「但是最近兩三年,總會有英國朋友吃驚中國人的有錢程度,讓人心裏不踏實。」
孫先生覺得,留學生的「炫富」和中國遊客的大手筆購物潮流,讓身邊的英國人覺得中國人「富不可測」:「儘管我也會不時地犒賞自己和家人,買一兩塊浪琴或柏達翡麗手錶或者金銀首飾什麼的,但是我不希望中國人成為'錢多好搶'的代名詞。」
《華聞週刊》記者最近留意到一位中國女士在其微博上大秀自己在倫敦富人區Richmond的房子。
由於她對房子前後左右的情形進行了詳細描述,更「晒出」房屋照片等,很容易讓人從這些信息中知道她家的具體位置。記者認為這種「秀」房產的做法,有引起竊賊注意的危險。
當《華聞週刊》向孫先生提及此類「炫富」現象時,孫先生表示,在好區域買房置業、到名牌店購物消費都沒有錯,但是如果一個人將自己富有信息和家庭詳細信息拿到網上晾晒,「只能說是沒腦子。」
来源:華聞週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