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8月31日,上市公司2011年半年報披露完畢,滬深兩市2244家披露半年報的公司共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943.30億元。其中,16家上市銀行共實現淨利潤4654.5億元,幾乎佔據了A股公司的半壁江山。銀行股作為A股市場最大的權重板塊,四分天下有其一;而銀行股的利潤又佔據了A股的近半,銀行股名符其實成了A股市場的「控股股東」。正是基於銀行股對整個A股的掌控地位,故而給人以啟示,需要市場參與各方尤其是股市管理者予以正視。
一是A股市場估值「被低估」。近年來,A股市場的估值一直被認為是比較正常,甚至偏低。一個明顯的表現就是A股市場的市盈率始終都比較低,如8月31日滬市平均市盈率僅為15.42倍。這一市盈率水平基本上可以與世界上一些成熟國家股市的市盈率相接軌。一些業內人士也因此認為A股市場具備了必要的投資價值。
不過,銀行股的半年報告訴我們,A股市場的低估值,顯然是「被低估」。由於銀行股主要在滬市上市,特別是五大行全部集中在滬市,這就使得銀行股利潤對滬市的貢獻還不只是半壁江山。如果剔除銀行股利潤,那麼滬市平均市盈率要增加一倍,達到30倍以上。這樣的估值水平就難言低估了。所以,在研究A股投資價值的時候,有必要將銀行股剔除出來,不要被銀行股矇蔽了眼睛,讓A股真實的估值水平被銀行股攪亂了。
二是銀行股雖然提高了A股的整體質量,但投資者很難從中受益。銀行股對於A股市場整體質量的提高是顯著的。比如上半年上市公司淨利潤為9943.30億元,平均每股收益0.28元。但如果剔除銀行股的貢獻,淨利潤則只剩5288.80元,平均每股收益只有0.15元左右,拉下一大截。可見,銀行股的上市,非常符合管理層「提高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的精神。
但投資者因此要面對的問題是,雖然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提高了,但投資者卻很難從中受益。一方面,銀行股雖然貢獻的利潤明顯,但銀行股本身的投資價值卻受到市場的普遍質疑。如上半年銀行股的淨利潤增長34%,但銀行業賺錢的法寶卻是淨息差提高和高速增長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這一點倍受投資者乃至整個國人的非議。另一方面,雖然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提高了,但除開銀行股之外的其他上市公司,業績總體平庸的局面並沒有改變。這些股票的投資價值不會因為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的提高而得以提高。因此,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固然重要,但提高上市公司的個體質量更加重要,畢竟投資者投資的對象主要是個體而不是整體。那種通過藍籌股上市來提高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的做法值得商榷。如何確保每一家上市公司的質量,這才是管理層更應該要關注的問題。
三是銀行股是中國股市的真實寫照。由於銀行股是A股最大的權重板塊,銀行股的走勢決定了A股的走勢,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更重要的是,銀行股是中國股市的真實寫照,從銀行股中不難看到投資者的命運。都說銀行股成了「大白菜」,實際上,A股市場的投資者也像爛在菜地上的大白菜一樣被人拋棄著。誰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誰來給投資者以投資回報,這在A股市場是一種奢望。銀行股把股市當成了提款機,究其原因在於股市就是為包括銀行在內的上市公司融資服務的,至於投資者則注定難逃虧損的命運。也許,等哪一天銀行股不圈錢了,中國股市為投資者服務了,投資者才有望迎來改變命運的那一天。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来源:價值中國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