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1-08-29 12:01:49作者:
中國不止一次地表示調整政府主導的投資,讓老百姓消費能力增強,使本國經濟更可持續並幫助低迷的世界經濟。但經濟學者和金融分析人士說,中國政府以及地方當局發現,走出主要依靠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出口製造業拉動增長的路子很難。
中國有改革經濟模式的動力:其經濟政策導致資源浪費、社會不平等和飛漲的通貨膨脹,領導人擔心這會導致社會不穩定。北京大學經濟學家姚洋(音)說,中國政府知道國內經濟讓太多資金集中在公司和政府手中。他們認同必須提高社會福利,鼓勵國內消費以及緩和社會不滿。但中國政府改變經濟發展模式面臨障礙。一方面,中國繼續犧牲民營企業以壯大國有企業,這導致大企業對決策者影響巨大。國有銀行往往也青睞政府支持的項目,這些項目通常涉及資本密集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各地方,官員支持資本密集項目的原因來自於中央政府衡量官員的一個主要標準,就是地方經濟增長率。經濟增長率決定他們的官運,而資本密集項目可以迅速提高增長率。官員支持這類項目的另一個原因是從大型政府投資項目中分成或者受賄相對容易。
為應對2008年全球經濟衰退,中央政府注入約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資金,國有銀行放鬆借貸。地方政府設立的企業瘋狂借貸。「現在,國家鼓勵銀行重新調整這類貸款,避免成為不良貸款,」西北大學教授維克多·時說。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白重恩說:「投資過快過盛,導致投資質量和效率惡化,短期內很難改善。」
出口和投資使得家庭消費黯淡無光。政府面臨使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壓力不斷增大,貧富差距也在拉大。中國正努力應對13億人遍及全國、但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難題。而應對這個難題的正是中國共產黨,8000萬名黨員正處在一個不那麼令人羨慕的位置上,擔負消除大規模經濟失衡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