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山東「傻」種田:種植先做土,做土先育人
在山東萊陽,朝日綠源的種地方式讓當地人看著「心疼」。5年來,這家日資農業公司已成為當地農民的「笑柄」。朝日綠源總經理乾祐哉說:「要想植物健康,最重要的就是土壤要健康。正如我們公司的格言所說那樣,種植之前先做土,做土之前先育人。」
朝日綠源:我們的牛奶兌水以後,還能比中國一些品牌的牛奶的營養高
素以「梨鄉」著稱的山東省萊陽市,位於膠東半島腹地,東北與煙臺市接壤,西南與青島市毗鄰,南臨黃海。這裡也是山東最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從青島機場趕往萊陽,記者一路可見,綠意盎然的農田此起彼伏。
由日本朝日綠源公司興辦的「綠色農莊」就在萊陽市沐浴店鎮上。7月的萊陽,烈日當頭。車從萊陽出發,向城東北方向走了十幾公里後,停在一個山間盆地裡。
原本,記者還擔心萊陽市區的出租車司機找不到,李師傅卻笑著告訴記者:「我們這裡沒人不知道那家日本公司,他們就在龍大集團(編註:當地的農業龍頭企業)後面。這群日本人啊,不好好種地,還用圍欄把地圍起來,不讓當地人進入,是一家很奇怪的公司。
「奇怪」,是許多當地人對於朝日綠源公司的評價。
按照李師傅的指點,記者朝山坡上的幾棟建築走去,那裡就是朝日綠源的辦公區。如當地人所言,鄉間小路兩旁的農田界限分明:沒有圍欄的是當地人種的地,而被高高圍起並安置有攝像頭的則是朝日綠源的農場。這片千餘畝的農場裡種著不打農藥、不用化肥甚至不除草的莊稼,農場裡滿地是草,「順天收」是這家農場的特色。
記者現場所見,當地人的玉米地裡,一棵棵玉米稈精神抖擻,綠得發亮,高度大概是朝日玉米的兩倍高;地裡看不見絲毫的雜草,玉米棒子也結得又大又壯。反觀朝日綠源農場,高度不到半米的甜玉米,葉子不黃也不綠,其間長滿的雜草幾乎和玉米稈一般高。
幾位正在自家地裡除草打農藥的當地農民,一聽說是來採訪的記者,立刻放下農活,和記者聊起朝日綠源農場的各種「笑柄」。「他們根本就不會種地。」對於來到自己家門口種地的日本人,當地的村民充滿了好奇。「這家農場的地裡從不打農藥,作物也不施化肥,甚至連水也不澆,地里長滿了草,收成還不如當地人的一半。」
「從來沒見過這麼種地的,種地不像種地。」六十多歲的村民老宋表示,他是真的看不慣日本人這種「糟蹋」土地的行為。據當地人介紹,去年7月,由於不打農藥,朝日綠源的玉米
地裡遭受蟲害,黑壓壓的蟲子爬滿了田間小路,村民的農田也跟著遭了殃。
自2006年開始在萊陽種地,5年來,這家公司至今仍未盈利,成為當地農民的笑柄。既然不盈利,作為日本知名的啤酒廠商,為何繼續堅持在這裡搞綠色農莊?
朝日的種地邏輯,是笑話還是精明?
「我們的公司不是單純為了商業而投資此項目的,我們更希望能通過我們的項目,給山東提供一個參考,解決當地的農業問題。」在農場的辦公室,朝日綠源總經理乾祐哉告訴《外灘畫報》。據乾祐哉介紹,此項目是在山東省政府的關照下啟動的。
此前朝日啤酒與山東打交道多年,關係密切,時任山東省委書記張高麗希望朝日利用日本的先進技術,在山東建立一個農業示範項目,以改善山東農產品的質量。當時的背景是,日本對於食品進口標準很嚴,形成「綠色壁壘」,而山東是對日農產品出口大省。經過考察,項目地址最終選在了萊陽沐浴店鎮。
來到朝日綠源坐落的半山坡上,記者現場所見,玉米、果樹、蔬菜等農作物種滿田間,周圍污染很少,空氣清新,山坡的不遠處有一座水庫。「這裡土壤比較肥沃,氣候和溫度也比較適宜農作物生長。」乾祐哉告訴記者。
2006年5月,朝日綠源農業公司在萊陽成立。由於此前朝日啤酒從未做過農業,所以他們邀請了從事農業採摘的日本住友化學和做超市物流的伊籐忠商事兩家公司加盟,朝日啤酒控股79%。
自成立5年來,這家遠道而來為山東農業做示範的日本企業一直在虧損。對此乾祐哉坦言:「盈利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是要建立一個‘循環農業示範項目’,生產出安全、安心和高質量的產品是我們目前唯一的目標。」這是中國第一家由外商獨資經營的農場,也是中國第一家遵循「循環型農業生產」的農場,朝日準備賭一把。
這家佔地1500畝的農場,主要生產水果、蔬菜,並養殖了1978頭奶牛,生產朝日自主品牌的牛奶。朝日綠源投資300萬人民幣建造了堆肥工廠,利用農場奶牛的糞便和有機物生產有機肥料來改善土壤,從而提高農作物質量,探索「循環型農業生產」。此外,朝日綠源還花200萬引進了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設備,為辦公樓和農場解決能源問題。
最初,實驗性質的耕種全部在朝日綠源搭建的溫室中完成。每個佔地約3公頃的溫室從覆蓋溫室表面的塑料膜到內部設施均從日本進口,並被打上了「朝日ASAHI」字樣。
首批建成的溫室用於種植甜玉米、草莓和小西紅柿。溫室內設有暖氣、空調、自動澆水裝置等,採用電腦控制,用機器檢測苗體的病毒、蟲害以及是否具有免疫力。種植土壤由日本技術人員定時檢測;一些對土壤有特殊要求的植物被專門種植在盛有調配好的泥土的蛇皮袋中。
清早收穫的玉米、西紅柿經過預冷處理以後,就被戴著頭罩、穿著工作服的包裝女工用保鮮袋仔細包裝好,直接送進冷藏車,發往各個銷售點。每個農產品包裝上都貼有「朝日綠源」字樣,在玉米的包裝袋反面還寫有玉米種植過程的簡單介紹。
「朝日綠源的產品,都會有一個小標籤,只要是消費者拿著我們的產品,我們就可以告訴他,他手裡的產品,是什麼時間收穫、發貨,如何生產的,包括是否使用農藥、化肥等,我們都可以提供相關信息。讓消費者能夠知道他們購買的產品,是誰生產的,將是未來中國農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一步。」乾祐哉告訴記者。
朝日綠源的水果和蔬菜主要在北京、上海和青島的大型外資超市出售,如上海的城市超市、久光百貨超市、北京華堂和青島的佳世客超市等。在青島,兩個玉米的市場價為15元。公司在2007年出售的「美莓」草莓售價則高達每公斤130元。朝日綠源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的生產計畫是:草莓39噸、甜玉米18噸、迷你西紅柿14噸、蘆筍13噸、菠菜8噸、小麥900噸,其中作為牛飼料的玉米則為1800噸。
對於當地農民的疑惑,同樣是山東人的朝日綠源研究部研究員滕海鵬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三十歲不到的滕海鵬,本科畢業於青島農大,研究生就讀於浙江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目前的狀態很像日本八十年代,大量使用化肥。隨後他們發現了很多問題,所以他們對我們說,不要和他們一樣,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
他舉了個例子,當地農民取水灌溉的水井是10米左右,而朝日綠源則用的是200米深的井水。「有些當地人不理解,以為我們有什麼別的企圖。實際上,我們因為考慮到環境污染問題,萊陽這裡經過長年累月的種植,農藥化肥殘留在地表嚴重,深井水裡面的有害物質會更少。」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也在提高,綠色健康的食物會更受歡迎。現在吃飽已經不是問題,所以以後人們肯定是朝著吃得更好而努力。這肯定是一個轉變的過程。」
對於當地人的不理解,乾祐哉則表示:「我們每年都會在當地招收一些農民來協助我們種地,同時教授他們一些新的技術和理念。我認為光靠一年兩年地幹,當地農民是學不到什麼的,因為每年的情況都不同。所以我覺得他們起碼要在我們這裡堅持做五年,才能學到真正的東西。還有一點,我們和當地許多老百姓的想法不一樣,我們是一切以消費者的飲食安全為最高準則;當地人雖說能夠理解,但要真正消化這裡面的內容,還需要時間。中國消費者的想法也在變化,人們現在的消費觀就已經和三年前有了巨大差異。」
「如果當地人能有機會去上海的久光、第一八佰伴還有古北的商場,看看我們銷售的產品價格,他們就會理解我們如此種地的道理。」乾祐哉表示:「要想植物健康,最重要的就是土壤要健康。正如我們公司的格言所說那樣,種植之前先做土,做土之前先育人。」
「我們的牛奶兌水以後,還能比中國一些品牌的牛奶的營養高」
耗資近億元引進奶牛並養牛是朝日綠源「循環型農業」生產鏈上的最後一環。農場裡每頭身價2萬人民幣的奶牛分別來自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均是三代以內有高產奶記錄的優質荷蘭奶牛,它們在2007年6月乘專業運輸機或輪船來到山東萊陽。
這些奶牛在朝日綠源享受著貴賓待遇。不僅每頭牛各自都有裝空調的窩棚,享受專業餵養人員每天調配的、粗細結合的飼料,還有大片自然生產的草場自由活動,放鬆心情。每頭牛耳朵上的標牌中帶有晶元,晶元記載每頭牛每天的活動量、食量、產奶量等信息,通過電腦進行管理。
朝日綠源甚至還做了一些看似離譜的明文規定:飼養人員不得觸摸奶牛,不得對牛大聲喊叫;進入牛場的人員和車輛都有規定的行走路線,並事先要經過嚴格消毒,以防把病菌帶入牛場;生產後的母牛要餵食日本味噌湯以促進食慾;小牛有單獨圍欄和獨立活動場地;生病的母牛進入專門的房舍治療,停藥期的母牛有專人看管,完全康復以後才能進入牛群。當記者請求進奶牛場拍攝照片時,遭到了總經理乾祐哉的斷然拒絕,「我們這裡不會允許沒有經過檢疫的人員進入養殖區,我們可以安排我們的工作人員幫你們拍照。」
據奶牛養殖人員介紹,他們每天都要開早會。如果某天死了一頭大母牛,全體職工要默哀3分鐘;死了一頭小母牛,默哀1分鐘;如果出生一頭小母牛,就全體鼓掌以示慶賀。朝日綠源耗資千萬從以色列引進了擠奶設備和牛奶儲存設備。每頭牛每天擠奶兩次,每天清晨,牛奶由管道進入運奶冷藏車,發往加工廠。
朝日綠源乳業有限公司技術顧問村田典男告訴記者:「說句玩笑話,我們的牛奶兌水以後,還能比中國一些品牌的牛奶營養高。」五十多歲的村田典男曾在日本做了近三十年的牛奶生產加工,他覺得中國奶業的自身問題給他們讓出了空間,「我有自信,我們的牛奶比日本同類產品的質量還要好,因為我們都是前一天擠奶,第二天就全部加工完畢。加工的過程,是在牛奶完全新鮮的狀態下進行的,把牛奶本身的新鮮保留了下來。而中國的牛奶,很多都是需要進行成分調整的,因為那些大乳業公司都是從各地收集過來的牛奶,質量參差不齊,味道也不一樣,所以他們必須要統一添加一些東西,進行成分上的調整,保持味道的統一。結果就是牛奶的質量會下降。」
研究員滕海鵬表示:「目前,我們農場正在試用有機肥料,如今這裡的土壤酸化嚴重,有機物低。如果用有機肥,好處是它更通氣,有機物含量高,保水性強,我們希望推廣我們用牛糞和秸稈生產的有機肥。時間長了,當地農民會明白,化肥的長期效果是很差的,對土地的影響也很不好。」
他告訴記者:「這個公司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他們提倡的‘循環型農業’。」在有機肥加工廠,記者現場所見,剛從奶牛場運進來的牛糞被放進一個巨大的坑裡。由牛糞發酵產生的堆肥最終成為朝日綠源改良土壤、維持地力的有機肥。牛糞發酵50天後,再堆放3個月便可直接撒到地裡了。正是依靠這牛糞發酵出來的有機肥料,朝日綠源的地裡產出的果實才可以直接摘來吃。
總經理乾祐哉補充道:「由於公司第一次做農業,研究部門目前擔負著很重的責任。朝日啤酒每年會補貼一百到兩百萬元的研究費用,主要研究循環農業,比如牛糞如何發酵對土壤最好;再比如草莓如何栽培、奶牛養殖技術等。」
除了循環農業,朝日綠源還開創了農產品生產銷售的新模式:省去中間環節,嘗試最直接的生產銷售模式,即公司——超市——消費者。「中國農業的最大問題,就是農民和消費者的距離太過遙遠,農民和消費者的利益都被中間的收購商、中轉商賺取。在附近的城市,比如青島,我們就直接由公司發貨給超市進行銷售。但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必須要有經銷商來配送和聯繫進駐超市,因為開銷太大。」乾祐哉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