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帥哥講述中國相親記,如此尷尬的經歷讓他一生難忘。
我所欽慕的姑娘觸手可及。在中國一檔擁有超過1億觀眾的相親節目——《天天向上》的片場上,重慶小姐余婉寧就站在我的對面。當我們雙目相交,她面泛酡紅;當我邀她上臺笨拙地起舞,她一口答應;當我請求品嚐重慶美食,她也咯咯笑著允諾。
可她之後的一句話讓我啞口無言,她告訴我,我跟耶穌長相神似。我留著一頭短髮和一下巴鬍子渣。儘管她強調說這只是奉承話——「耶穌實際上是個很帥的男人」——我仍然只能報以迷惑的眼神。當初我就做好了遭受凌辱的準備,直面電視鏡頭,一頭紮進中國相親節目的大坑裡。
紐約時報:一個美國小夥子的中國「相親」記(圖)
我的尷尬經歷並非意外。作為一個過去幾年旅居北京的自由作家,我親眼看著中國的相親秀髮展成現在這模樣:故意羞辱人,並看重物質。在2010年四月的《非誠勿擾》節目中,一位男嘉賓問馬諾是否願意坐到他的自行車後座上,馬諾毫不留情地回答:「我寧願坐在寶馬里哭」。
可能在某些西方人眼裡,中國電視節目還是政黨控制下的信息平臺的遺留產物,現實則是,十多年的媒體商業化已把中國的電視產業帶到今天這個地步——尤其是收視覆蓋全國的省級衛星頻道——極富「挑動性」,即便以西方標準來看依舊如此。
全國收視率第二高、並一手創辦《天天向上》的湖南衛視就是中國衛星電視臺的代表。這些電視臺通常比中央電視臺CCTV受到更少的審查監管,這樣一來,分散的小電視臺就能挑戰CCTV佔據統治地位的收視率。
這種管理的輕重之分在相親節目上表現得最為淋漓盡致:相親節目在地方頻道受眾頗廣,在中央電視臺則難被視為禁區。《非誠勿擾》為這種新形式的分隔打響了頭炮。節目中,一組帥氣的小夥子先後接受24名女嘉賓的圍觀。這些單身漢隨後還需經歷粗魯而傷自尊的問答環節,銀行結單和工資數額常被公之於眾。
這檔節目去年在江蘇電視臺首映,隨後便有大批跟風模仿者。我於上月參加了《天天向上》,節目中,七名外國男嘉賓要在七名穿著高跟鞋的中國女子身上尋找桃花運。
節目開場測試了第一印象。甚至在親口和女方交談之前,我們就必須通過曲線以及笑容來選出最愛,並送上一束玫瑰。有個在此輪最不受歡迎的姑娘兩手空空,她反擊道:「外國男人不是我的菜」,言外之意就是她吃定窩邊草了。
在相親秀光彩浮誇的表面之下,這檔節目更像是老生常談的中外文化碰撞。男性追求者們分到人手一板,上面標明自己的身份。我是一個「陽光的美國人」,雖然我有點不知就里;韓國人則是「宅男」;英國嘉賓自然就是「紳士」了。另有烏克蘭的功夫大師和敘利亞的婦科學學生(並在北京兼職模特),這倆人就較難歸類了。我們來自七大國,四大洲,如此陣容不是為了強調多樣性,而在於強調外國男人與中國女人之間顯而易見的矛盾。
中國傳媒大學的苗棣教授告訴我說:「在中國的電視節目裡,外國人通常被用來凸顯中外文化的衝突。這類節目都會偶爾請來外國嘉賓,為娛樂性注入新鮮的內容。」
節目的真實意圖在其剪輯後昭然若揭。主持人——讓人依稀覺得是奧斯汀·鮑威斯(《王牌大賤諜》)穿上了緊身褲和領子上飾有向日葵圖樣的條紋襯衫——詢問我喜歡哪種類型的姑娘,我小心地強調了獨立的個性和文學品位。但這些內容都被選擇性消失,只剩下一句「我喜歡豐滿有曲線的女人」。後期製作還配上了觀眾「啊~~」的驚唿聲,好像我的回答揭示了某種現實——所有美國人都偏愛大號女人。
同樣,和敘利亞青年的對話持續了約20分鐘,但剪輯後的版本只剩30秒,唯獨對準的他宗教上一夫多妻的部分。在播出的片段中,他半開玩笑地問一名女嘉賓是否可以成為他的第四房——伊斯蘭教法規定的上限。那個女子冷冷回答:「在中國男女是平等的,所以一定不會。」
我的倒霉事還沒完。在節目尾聲,我和韓國人都選擇了重慶小姐,而生在邁阿密的Lucy則無人問津、鬱鬱不樂。她小孩似的哀求扯動著我的心弦,於是我選擇了她,並被她報以嫣然一笑。就在這時,她冷冷地拒絕了我,引起觀眾一片哄笑。
參加節目之時,我就知道成功的機率微乎其微。在這群信奉消費主義的姑娘面前,我既沒有房又沒有車。在這個漢族人口高達93%的國家,外來人口依然是新鮮玩意,不管你樂不樂意。重慶小姐從此將我從QQ上踢掉。她最近給我發信息說:「我以為你會選我。」也許還有戲吧。
来源:紐約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