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逼供」鐵道部

發表:2011-08-02 03:5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溫州動車事故中,民眾和輿論的矛頭,無一例外的全部指向了鐵道部。而鐵道部在搜救、事故原因、對待遇難家屬以及賠償方面的做法,也遭到千夫所指。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徐達內收集了各個媒體的報導,我們來看看,它們是如何「逼供」鐵道部的。

《南方都市報》頭版大標題「逼供」鐵道部

徐達內注意到,《南方都市報》使用頭版大標題「逼供」鐵道部,這已經可以說明問責立場有多麼堅決。這份在事故報導中擁有領先地位的廣東報紙,用一整個社論版的最高規格刊出一篇文章,《痛悼遇難者,叩問責任人》,「依照傳統的風俗,在他們逝去的頭七,沉痛表達我們的悼念」。

在講述了小伊伊、永不抵達的列車和楊峰們的那些悲傷和憤怒後,社論聲聲厲問鐵道部之冷漠、蠻橫、霸道:「讓死者安息,還生者以未來。以今天悼念追思的目的所在,也是我們問責的根本所求。對於救援,公眾期待鐵道部給出更有力、更翔實的解釋,對於真相,公眾將等待國務院出具的權威調查結論,所有的這一切,都重重地叩問著鐵道部森嚴的大門,也關乎著遇難者生命的尊嚴與事故真相的價值能否得到徹底地維護。」

《新快報》允許羽戈在頭條評論中祈禱,《願總理的承諾成為鐵道部頭頂的利器》,他的感嘆是「六天來,終於有一位生病的總理,來到事發地。他柔弱而孤獨的身形,在鐵道部巨無霸的背影掩映之下,只可能加劇國人心頭此起彼伏的悲哀。」

「信號設備缺陷」遲到的嘲諷

新任上海鐵路局局長安路生公布的「信號設備缺陷」結論,甚至令《重慶時報》和《信息時報》將其放在了比總理承諾更顯要的位置。《京華時報》用「妙語」來形容該院黨委宣傳部長田振輝的答問,例如「這個不好告知」、「你們可以網上看」等。

徐立凡在《新京報》道一聲「民眾顯然更為疑惑」還算客氣,他寫道,《錢江晚報》的主編們允許一腔怨氣繼續播撒。在頭版放上三個全是綠燈的信號設備,質問「要命的綠燈照出多少問號」:「有這樣嚴重設計缺陷的設備,是如何進入動車系統的;‘通號設計院’與鐵道部是什麼關係;像這樣的問題設備、問題工程在中國高鐵還有多少;除了技術故障,還有多少管理問題。」

在嘲諷了通號設計院是如何「一問三不知」後,徐立凡看到,這份浙江省委機關報子報的分貝更高了:《我更信,幾億雙眼睛》,「相信我同許許多多的人一樣愕然,鐵道部居然否認了事故車廂內無生命跡象救援結束的說法。如此言之鑿鑿,讓我不禁懷疑起自己的視力和聽力是不是出了問題。」

激怒報告鐵道部「草菅人命」的記者

近日,一些媒體報導‘7.23’事故救援中,‘鐵路官員24日曾宣布,車廂內無生命跡象,救援結束,但現場又搜救出生還者’。這種說法完全沒有根據。根據這段論述,「現場對生命的搜救並沒有完全依賴於生命探測儀等設備。正因此,在生命探測儀探測‘車廂內無生命跡象’的情況下,救援人員仍然繼續堅持搜救,最後方搜救出小伊伊。」

這段否認激怒了那些曾報告鐵道部「草菅人命」的記者。《新京報》引述南方電視臺編導徐靜提供的視頻,稱記錄顯示,24日上午10時,一位救援人員介紹,「現場的救援人員搜救已經結束,目前主要是清理現場。」

《南方都市報》則以標題宣布此說「引髮網路及媒體強烈質疑」,而後《四問鐵道部》,包括「央視多次確認搜救結束怎麼解釋」、「如果救援沒停,為何不見證據」 、「楊峰為什麼坐等11個小時?」,在列出最後一項證據時,更是直接根據央視7月24日凌晨報導之解說詞,將救援重心轉變原因直接指向鐵道部長——「3點 40分,鐵道部部長盛光祖到達這裡,聽取了當地消防、武警官兵現場情況的描述,做了最新佈置——就是要以最快的時間、最快的速度將現場清理完畢,盡快完成通車。」

評論員也不甘落後言論有方

媒體的評論員也輪番上陣。

徐立凡提到,新京報社論《如何給民眾一個負責任的交代》直稱,「以一個匿名的‘負責人’出面,做出‘有立場無論據’的辯解,只會加深民眾的疑慮和不信任」,強調「這次事故以及善後過程所體現的種種異常,都在提醒人們,事故的發生絕不僅僅是一些設備故障、幾個工作人員失職所致。」

徐立凡發現,《廣州日報》更是由練洪洋調侃一句「這個說法,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抨擊鐵路部門「臉上看不到應有的誠意」:「社會對救援過於匆忙的質疑從事故發生的第二天就鋪天蓋地傳開了,為什麼有關方面非要等溫總理髮話之後才出面澄清?做給誰看?」

徐立凡看到了有更多的媒體都在直接拷問這鐵道部:《死亡快車》、《驚天動車》、《被掩埋的和諧號》,定期出版的週刊雜誌們也已到了匯報時分,前日出版的《南方週末》通過充滿技術名詞的封面文章還原那場「不可能」的事故,推論高鐵神話的終結。《21世紀經濟報導》則用通欄頭條標題宣布「7.23事故再還原:仍有一些事情需要被追問」並揭秘,「通號院」是一個由鐵路專家把持的壟斷大鱷,其競爭對手《經濟參考報》則宣稱,這場動車追尾事故已然拷問央企「在小范圍內分配利益」的壟斷痼疾。

此外,魯寧在《廣州日報》上認定「人禍」集中在「採購腐敗」環節。 《21世紀經濟報導》頭版評論以「事故教訓應以改革誠意彌補」為題,宣布此次事故應是改革進程的「一種催化」。

舉國聲討鐵道部

徐立凡說,鐵道部在這場動車追尾事故後遇到的輿論「一邊倒」是史所罕見的,在那些滿腔怒火、痛斥不已的人群中,有左有中有右,當真稱得上舉國聲討。

眼前正有一則闢謠插曲。溫家寶在問答結束後,一則「‘請注意方格帽子’,請大家注意圖片中戴方格帽子的人,這些都是被事先安排好的允許提問的記者」的微博在網上盛傳,《揚子晚報》今引身在現場的《新聞晨報》記者回應,「這是旅遊公司在巴士上發放的帽子……與提問無關。」

不過,今日《溫州日報》所刊溫家寶相關稿件俱來自新華社,並未如一些異議者所預測的那樣突出展示「大愛溫州」。



来源:新唐人綜合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