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國海上有關島嶼歸屬爭端由來已久,對於南沙、西沙群島等一直存有歸屬爭議的島礁,周邊國家包括菲律賓、越南、文萊、馬來西亞、泰國均有領土訴求。在南中國海各國爭端中,中國與越南為烈。現代史上,中越雙方衝突也時有發生。不過,中越之間的衝突長期受制於意識形態、政治制度的約束,使得衝突在地緣政治及國家利益層面上的影響較難獲得彰顯。本世紀以來,中越兩國相繼放鬆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束縛,越南緊隨中國之後,走上了經濟自由化之路,經濟獲得較快增長。在這一背景下的南海衝突的加劇於是將中越之間的主權爭議與資源爭奪凸顯出來,世界輿論也因此將關注重點放到中越之爭的地緣政治涵義上。
鷸蚌相爭美國獲利
東西冷戰結束後,中越先後啟動的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雙方社會內部結構,也改變了這一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從整個地區格局看,直到目前,中越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改革極大地推動了兩國經濟的發展,雙方同屬共產主義陣營的意識形態親緣關係對經濟互動也有推動作用。但是,隨著中國實力的持續上升,一個強大的中國既可提供巨大的商機,又可成為一個強大的威脅。中越雙方既存在互利雙贏的可能,也面對資源尤其是能源的需求爭奪。
2009年以來,中國在國際關係舞台上一改過去韜光養晦的姿態,對歐美國家尚且頤指氣使,在東南亞就更是顯示出專橫跋扈的一面。由於中國在全球戰略版圖中的地位,中國在東南亞的一舉一動,也牽動著世界大國的全球戰略。如果東南亞國家面對中國在該地區的強勢出擊,加強同美國的戰略聯盟併進而形成一個鬆散同盟抗衡中國的話,那麼在這一鷸蚌相爭的格局中,美國將扮演那個獲利的漁翁的角色。
不過,中越海上爭端除了可從地緣政治變動的角度觀察之外,從兩國民族主義演化的角度進行觀察也是十分重要的。中越爭端已經在越南國內激起了強烈的反華民族主義情緒,而對於中國民眾說來,如何面對越南的民族主義則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中國與越南互為參照
中國與越南在近代有相同的歷史遭遇,從民族主義角度,兩國可以互為參照。在西方列強入侵中國時,越南淪為法國的殖民地。近代中國歷經國家分裂,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而最後走上共產主義建國之路,越南也幾經南北分裂,抗美戰爭最後也統一於共產主義制度。反西方、反侵略無疑既是中國民族主義的重要內容,也是越南民族主義的不變主題之一。同樣的,中國與越南建成共產主義國家之後,民族主義即同共產主義政權與意識形態宣傳和為一體,成為加強一黨專制的銳利武器。
最近由於中越之間在南海的領土與資源衝突,越南持續發生反對中國的民族主義遊行。越南同中國一樣,民族主義亮劍必先獲得官方許可,而其劍鋒也只能指向官方誘導和培育的目標。有意思的是,中國輿論對此廣有評論。如認為越南軍演並非針對中國而是為了安撫越南民族主義,民族主義誘發越南仇華心理等等。中國央視評論員海軍少將張召忠更是直言不諱地表示:越南的海上民族主義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其實,如果將這些評論照搬過來分析中國民族主義也是十分發人深省的。
玩火者必自焚
對於中國民族主義來說,在將矛頭指向歐美或日本時,中華民族是以受害群體定位的,這種民族主義是一種悲情的民族主義。然而,當中國民族主義遇到越南民族主義之時,越南民族主義卻佔有了更多的歷史悲情。當中國譴責西方以強凌弱之時,越南民族主義卻在譴責中國以強凌弱。面對越南,同共產主義結合的中國民族主義也失去了優勢,越南民族主義不僅可以通過對歷史的詮釋,將中國放到日本的位置上去;越南共產主義政權也可以通過對未來的渲染,將中國描繪成對越南及越南海洋核心利益虎視眈眈的侵略、獨裁帝國。由於在國內沒有制約,沒有媒體自由,沒有開放的討論,越南政權可以屏蔽歷史,也可以編造集體記憶。不過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越南,玩弄民族主義也都只能服從同樣的邏輯歸屬,即所謂:玩火者,必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