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目前以「大拆大建」拉動GDP增長的現象,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創造了一個新詞:「拆毀性建設」。這種馬路反覆修,房屋不斷拆遷等創造的增加值,都要計入建築業,計入GDP,但實際財富和國民福利並沒有增加。
十年前有個詞叫「建設性破壞」,意思是看起來是破壞,其實是為了建設,和這個「拆毀性建設」屬於「雙胞胎」構造。不過,官員看到的多是「建設」,百姓看到的往往是破壞和拆毀。GDP增加的是官員政績,被拆毀的往往是百姓生活。看來這樣的錯位,已非一日,何時終結?
郭樹清指出,中國的能源和環境狀況令人擔憂,在相當大程度上,我們的能源消費模式正在趨同於美國,不斷地買車、修路、攤大城市。另外,全國城市規劃和建設隨意性很大,相當一大部分GDP靠拆遷。這種馬路反覆修,房屋不斷拆遷等創造的增加值,都要計入建築業,計入GDP,但實際財富和國民福利並沒有增加。一些地方,農民讓土房變磚房、磚房變樓房、樓房變更大的樓房,但是由於過度分散,沒有配套設施,許多就建在稻田裡,現在又開始拆毀、遷建和集中。浪費太大,而且按照統計規則,它都計算在儲蓄、投資、積累裡面,而最終的社會淨增財富和福利就大打折扣。
在追求這種邊拆邊建的 GDP的過程中,就使得中國對世界資源的胃口越來越大。比如,近年來全球石油的新增需求一半來自中國;鐵礦石和主要金屬 40%左右由中國消耗;水泥和玻璃大約50%由中國消耗。GDP的增長很大部分是依靠資源的超強度投入,而實現的財富積累和國民福祉卻相對很少,這是發達國家走過的工業化的老路子,中國要想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必須避免大搞「拆毀性建設」,停止付出高代價來追求GDP增長。
5月11日《中國青年報》引用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曾經說過的話:我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每年新建面積達20億平方米,使用了世界上40%的水泥、鋼筋,建築的平均壽命卻只能維持25至30年。
官員GDP出政績觀念根深蒂固,也是導致建築短命的原因。目前地方官員仍然受著GDP考核指揮捧的指揮,為了快出GDP,快出政績,就要搞建設,當有些東西、比如房屋已經建設好了怎麼辦,那就拆掉重複建設。相對於平地起高樓創造一次GDP,拆掉再建則創造了兩次GDP,一次是破壞帶來的 GDP,一次是建設帶來的GDP。而且,沒有破壞就沒有建設,破壞反倒成了創造GDP的突破口,所以有官員理直氣壯地說,「拆出一個新中國」,一些不該拆的被拆除,成了短命建築。
網友評論
我曾經研究過戰爭的根本原因。我發現有些戰爭產生的原因就是經濟發展的空間被填滿,物質被生產得太多,鐵路被修得太多,老百姓家裡該買的都買了。這個時候怎麼辦?如果工廠停止生產,國家停止修鐵路,銀行停止造錢,直接給大家放長假。對啊,這就是說,共產主義的時代來了。那個時候,可能只需要保留醫生、老師幾個基本的職業就行了,剩下的人吃喝玩樂去吧。但是,這不可能,這樣的社會是無法循環下去的。於是,就打仗吧,炸毀鐵路和房屋,建工廠生產子彈和炮彈,這樣,大家就找到了新的活干。——馬超
不管我坐火車去哪個城市,沿途的風景都大致相同,被毀壞的農田,到處都在拆建,沿著灰土漫天的鐵路沿線旁矗立著一棟棟鴿子籠似的建築,這種變化越來越明顯,雖然經濟增長了,可是人們卻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GDP更像是根植在這樣破敗的土壤上的一朵假花兒。——楊弼麟
管是建設性破壞還是拆毀性建設都不約而同的提出了建設兩個字,其實建設不一定非得建立在拆的基礎上?看看歐洲許多著名小城,沒有北上廣的高樓大廈,沒有車來車往的繁華,當然也沒有被堵的煩惱和嘈雜的噪音,卻有恬淡幽靜的生活。我們的城市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生活,失去了生活目的的城市,只是水泥和鋼筋,不要誰地震,自己最終也會坍塌。——倪衛校
不論是「建設性破壞」還是「拆毀性建設」,現實告訴我們,增加的多是官員們的政績,被拆毀的往往是百姓生活。為什麼?大量的資源被浪費了,環境被破壞了。而且裡面往往有很多假冒偽劣豆腐渣工程。追根求源,還是權力過分集中導致的官僚腐敗一手造成的。權力過分集中導致官僚主義,一把手少數人說了算,導致急功近利,導致不科學不可持續,導致特權腐敗和貧富分化加劇,導致對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科研規劃人員的不夠重視,做不到超前規劃,沒有長遠眼光和長遠目標。所以,如果不想出現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亂象,不想出現短命建築亂象,科學民主決策與管理最重要。公眾必須對公權力有效制約。——栗彥卿
面對全新的被拆建的大樓等建築,再看到「拆毀性建設」這個詞忽然明白「拆」的意義在哪裡。再想每天保持平穩上升的領先世界提升率的GDP水準,再想想現實的沒法同步提高的人們的生活消費水平,會想著這個GDP的份額裡的水分究竟有多大。一個國家的建築沒法堅持很久就拆了重建,經濟建築的基礎也該是相似如此,這樣怎麼會對國家的發展會有利?——楊文
這在中國太正常了,一拆一建就能兩次促進經濟增長,這正是國家希望看到的,也是官員們樂於去做的,只有這樣才能夠顯示出自己發展當地經濟的能力。而至於老百姓怎麼看、怎麼生活,這根本就不是他們考慮的事情。如此多的浪費性發展最終破壞的是生態環境、是民心、是可持續發展能力,「拆毀性建設」,說的很好聽,等到資源耗盡的那一天,看你們還能發明出什麼樣的詞語。——李特
只看到GDP的時候,自然看不到別的。——龍在天
中國通過「拆毀性建設」創造的增加值恐怕不是納入GDP增長中,而是悄悄進入個人腰包裡。家鄉市區通一個縣的馬路永遠都修不完,十幾年過去了,那條路依舊不平又坎坷,過路的車都繞道走。其中原因自然不必說,縣長一屆又一屆換,自然要從修路中賺取外快,上任縣長不撈點工程錢怎麼行?慢慢的,那條路都成為一個笑話和公開的秘密。最終苦的還是百姓。——胡倩
常態化的問題,折射的面較為廣泛,政績和百姓生活關聯到一起才是上策!——李斐
拆拆建建,在中國城市已經成為常態。在鄭州有句順口溜「鄭州鄭州,天天挖溝,一天不挖,不是鄭州」,這充分說明瞭拆毀性建設的現狀。政府的經濟在增長,群眾的生活狀況卻一點兒沒有提高,可是官員們卻不關心這個,作為草根我們應該何去何從?——程鵬麗
「拆建性建設」作為領導體現政績的政治手段已司空見慣,關鍵是引導政府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李寧
官德需要引導。制度顯然具有導向作用,政績觀是怎麼形成的呢?想必是考核制度下的產物吧。我們的制度需要長遠的眼光,為民服務的精神。——杜慧儀
面子工程一定要做好,這個是政績,領導看重的。好像這些硬體才是評判一個領導政績好壞的唯一標準,殊不知民心所向才是更重要的,就算表面文章做得再好,得不到民眾的認可還是不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張歡
中國——China——瓷器——拆了……碎了。——李展藍
中國愛搞「建設性」破壞,不斷獲取投標暴力,讓我很是懊惱,怎麼沒學習「土木工程」專業,如此,在我國不愁沒有飯吃。同時,「建設性破壞」的建築,往往涉及強拆的問題。而且,中國水泥,鋼筋等即使不強拆,恐怕壽命也活不過30年,樓歪歪,樓脆脆的事件頻發,剛修的新橋還沒使用就開裂等。豆腐渣一般的理念,我很看好你哦。——嚴顏
制止強拆不能光靠「精神」,在GDP直接關係官員們的「升遷大業」的背景下,拆遷墊腳、浪費貼金的行為只會越來越多。提升公民權利,限制官員私權,加強行政監督,完善行政體系必須同時推進,天天開會雖然也創造GDP,但有多少場能真的解決問題?——小迷
請問建設銀行向房地產開放商、路政施工商等「拆毀性建設」主體發放了貸款?——筆筆的筆
自由市場條件下的GDP和政府主導的GDP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以政績為目的的GDP往往被扭曲了初衷,成了毫無益處甚至有害的數字。不要再為了這些愚蠢的數字驕傲了,老百姓已經被折磨得嚎叫了!——王俊嶺
勞民傷財的建設,唯GDP的粗放經濟模式,靠拆遷和蓋樓,搞開發不是真正的發展,不管是摧毀性還是建設性,都會影響可持續發展,這種影響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事。——劉鵬飛
荒謬的事情變得正常,一個是激勵機制出了問題,還可能是正常的大多數無法發出聲音。——西銘
我們所在的國度與城市,日漸面目全非。中國根本就是一個在揚新的同時,毫不留戀的棄舊的國度。遲早有一天,我們只能見到嶄新的一切,越來越躁動,失卻了一個城市積澱的良心。——潘昕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