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民近來很鬱悶,A股股價大幅下跌,短期內市場難見底部。
推動股價下跌的因素很多,包括貨幣政策壓力、經濟走弱預期、歐債危機傳染、中小板創業板擠壓泡沫、國際板因素,等等。
就在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上週末稱國際板越來越近後,A股市場開始了向下突破。把國際板當作利空並不為過。國際板雖然短期分流資金有限,但中長期將推動中國股市估值系統向下移動,因而其對中國股市的心理衝擊很大。
國際板即將推出,也引起市場廣泛議論,其中支持者認為國際板對人民幣國際化具有積極意義,甚至被認為是人民幣國際化重要一步。這種說法其實有點誇大其辭。沒有國際板並不影響人民幣國際化,有了國際板也推動不了人民幣國際化。道理就在於,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允許人民幣持有者能夠對人民幣儲備進行保值增值。這一方面需要中國提供人民幣對沖工具,另一方面需要擴大開放QIFF規模,允許離岸人民幣投資A股市場。只有開放資本項目,境外企業才會願意更多持有人民幣儲備。
而國際板無論是以人民幣定價還是以美元定價,其結果都是境外企業在中國市場融資後,要以美元形式匯到境外進行投資。這樣看,其會要求人民幣資本項下擴大開放範圍,推進人民幣自由兌換,不過這與鼓勵國內企業境外投資沒什麼兩樣,都是外匯管理局給你個路條而已。從實際意義看,其幾乎不會影響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更談不上是重要一步了。
國際板的建立不是市場推動的結果,是自上而下建立的,是計畫的產物,是官方的傑作。國際板理由貌似合理,如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但誰都知道,市場經濟國家的證券市場都是需求推動的結果,並不是幾個人計畫出來的。華爾街不是華盛頓和漢密爾頓商量的結果,是那些股票經紀人擺攤搞成的。
在我看來,國際板實際滿足兩個需要,一個是政績,既所謂完善了多層次市場體系;另一個則是分流外匯儲備,後者更會獲得相關管理部門和高層的支持。
中國由於匯率政策存在失誤,導致外匯儲備大量增加,不僅造成人民幣增發,通貨膨脹持續,房地產泡沫嚴重,而且在美元貶值趨勢下,外匯資產存在縮水危險,處理這些頭痛的美元實際成為一個大問題。
在這個背景下,國際板就應運而生了。境外企業在中國融資後,以美元形式將資金投資到境外,可以消化部分外匯儲備,幫助中國解決點困難。
這個想法想必會一拍即合,金融管理當局反對的人不多,畢竟是給自己鬆了點套,何樂而不為!
不過這可苦了中國股民,不僅要應付中國企業圈錢,還要應付外國企業圈錢。原本買了高價股票,現在還要等著重新估值。管理層在考慮完善市場層次時,是不是也應該多為投資者考慮考慮,也應該為中國的中小企業考慮考慮。就這麼點錢,為什麼不支持中國企業?如果建立多層次,為什麼不先得把地基打牢?投資者保護、上市公司監管、創業板公司退市、發行市場化定價,一系列問題都不好好解決,光想著擴大層次,甚至還想著解決央行面臨的問題,中國的股市太悲催了吧。一個連國內上市公司監管都做不到位的監管體系,如何監管像安然公司這樣的外國造假者。讓人懷疑!
監管者的首要任務是監管。市場體系應該由市場自己醞釀建立,就像母雞自己孵蛋一樣。管理層急著搞國際板,純粹屬於公雞孵蛋。
說白了,國際板的直接目的就是讓股民給失敗的匯率政策買單。房奴已經先買單了,股民又等著挨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