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GettyImages)
餐桌忌諱訓孩子
很多家長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態,難得與孩子一同吃飯,總是很緊張地想要瞭解孩子的情況,想要修正孩子的「問題」。教訓孩子的事便不稀奇了。
在吃飯的時候訓孩子,對孩子的腸胃不好,會降低孩子的食慾、導致厭食,懼怕吃飯的時間,懼怕與家長一起吃飯。親子關係肯定也會受到影響。當孩子厭食了,可能又會受到家長的批評,將惡性循環。
建議:可以品菜,聊一些關於食材的話題,可以談一些趣事。儘管孩子有什麼不好的事,那也選擇在餐後單獨跟孩子聊。
孩子不好好吃就餵
1歲多的孩子就想自己吃飯,那個時候,他還不太會拿餐具,也會弄得到處是菜、飯。這時家長可能就搶奪了他的工具,改為餵飯。孩子的自我探索被終結。如果家長依舊因他慢、弄得到處都是,不給他自己吃,孩子的依賴心理產生,漸漸退化動手能力,沒有自己吃飯的主動性,甚至等到家長要求他自己吃的時候,他也會不願意。
建議:當孩子想要嘗試時,請給他時間和耐心,地上髒了可以收拾。而且也可以順便告知他,挑戰一下不要把飯菜灑出來。學習總有個過程,不斷告訴他如何提升吃飯的技術,他會獨立。孩子若正常發展,2歲多就自己夾一些菜吃,3歲多可以完全獨立吃飯。這樣教育下的孩子還保留著探索的精神,挑戰的激情,獨立的意識。
家人爭執
吃飯的時候極容易變成家庭會議時間,忙碌一天或一週時間,好不容易聚到一起,便有好多事情要交流、溝通。說著說著,也不免會產生爭執。大人吃不好,孩子的情緒也受到影響。對身體發育不利,對心理成長也不利。
可能的結果是,孩子厭惡吃飯,不喜歡跟家人一起吃飯,不願意與他們交流。
建議:吃飯的時候,避免嚴肅的話題,保持愉悅的心境。
家人挑食
爸爸媽媽都挑食,就不能怪孩子挑食了。等到爸爸媽媽想教孩子不挑食,就不佔理兒,孩子心裏會想,你們自己都有不愛吃的東西,還要求我?
建議:聰明的爸爸媽媽如果實在改不了挑食的毛病,那建議不要表達出來,或者主廚人知道家庭成員的飲食習慣,在照顧到營養搭配的前提下,盡量不要做可能不被接受的食物。
對主廚廚藝挑剔
孩子學習大人的行為習慣很快。如果大人毫不客氣挑剔主廚者的菜,孩子也看在眼裡,哪怕本來是可以接受的食物,他也會誇張地挑剔,既然挑剔了,不吃便是他姿態的體現。而且孩子也會變得不怎麼懂禮貌。
建議:很直接地表達主廚人勞動成果的尊重。接納飯菜,如果有建議可以善意的提出,不要用輕視、侮辱性的言辭來表達。
飯桌上做什麼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專注於享用餐食,人不會那樣躁動,是平和的。如今已經很少家庭還在刻意強調「食不言」了,大家都知道適量交流還是允許的。只是有些人在吃飯時把聊天變成主要的,吃飯變成次要的。
其實應該反過來,吃飯是主要的,聊天是一種調劑。家長要明確這一點,才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明白什麼時間應該以什麼事情為主。
4歲之前就要教孩子專注於吃飯。不然之後就有些難做了。
讓孩子學習親情
飯桌上有老有小,是很團圓的地方,可以釋放很多的親情,也順便讓孩子耳濡目染學習如何孝敬老人。比如說,爸爸媽媽孝敬長輩,給老人禮讓座位,孩子看在眼裡,也會學。給長輩夾菜,孩子學到孝敬,也減少自私,美味一起分享。爸爸媽媽叮囑長輩多吃些什麼,要補充好營養,長輩挑食的情況不算多,容易接納建議,那孩子更容易知道,「哦,要補充營養,不能只吃一兩樣東西」。長輩們把飯菜吃乾淨,也會感染給孩子,不要浪費。
餐前感恩學習珍惜
雲子媽:雖然我們家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我們堅持餐前念感恩詞,在感恩詞中,我們編的內容大致能告訴大家糧食來之不易,珍惜,感謝做飯的家人,邀請家裡所有人共同吃飯。這樣做,可以讓大人和孩子都學習感恩、不浪費,營造比較和諧的進餐氛圍。
對我三歲半的女兒特別有效。我家女兒很喜歡說話,吃飯的時候也不停歇,有時大人一頓飯下來,她才吃了幾口,飯菜也都涼了。既然她愛說,就乾脆讓她在餐前帶領大家念感恩詞,她很樂意。我們也會跟她講解感恩詞裡有什麼意思,沒有要求她不說話,她很容易就接受了。
專家點評:
抓住了孩子愛說話的特點進行信息輸入,讓孩子很自然地接納了珍惜和感恩。是很不錯的方式。
攻打城堡把飯吃掉
MOMO媽:我女兒有時不是很認真吃飯,我就跟她玩攻打城堡遊戲。把一口口飯比作城堡,菜比作彈藥,進行各種戰略的「攻打」。
專家點評:
這樣做增加飲食的趣味性。順便孩子的想像力也培養了。對於吃飯習慣不是很好的孩子,家長可以多自己設計一些吃飯遊戲。
筷子功不好不要緊
牛牛媽:3歲的兒子會拿筷子夾菜了,最近他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幫大家夾菜。但是他的筷子功不太好,我們的菜盤都被他弄得亂七八糟的。說實話,看到他笨拙的樣,很想說:謝謝寶貝,我們自己來吧。但沒有說出口,給他一個付出的時段,等著他。發現他每次都會進步。
專家點評:
這樣的孩子令人欣慰。家長願意給他時間夾菜,一方面讓他越來越熟練,一方面讓他感受付出的快樂。這樣吃一頓飯,是多麼令人開心的事啊。
(原標題:遊戲有幫助 寶寶吃飯不用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