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湖熟,天下足」的意思是「蘇州湖州的糧食成熟了,天下就國泰民安了」。
「蘇湖熟,天下足」的講法,最先起源於南宋。高斯得《恥堂存稿.寧國府勸農文》等書。蘇指蘇州,今江蘇吳縣一帶,太湖以東。湖指湖州,今浙江吳興一帶,太湖以南。太湖流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小河流遍佈,稱「水鄉澤國」。自宋高宗至宋孝宗時期,興修太湖地區水利,在昆山、常熟以北,開河口導湖水入江海。孝宗時,於太湖出口處,設置閘門調節水量。濱湖低田,高筑圩岸,以御風濤。由於水利浚通,排除了嚴重水災,使低田與高田盡得灌溉。加上此地農業生產技術先進,農民深耕細作,「耕無廢圩,刈無遺壟」,使用最新農具「連枷」脫粒,遂使蘇湖一帶成為南宋農業高產區,農作物一年兩熟,上田畝產達五六石,故有「蘇湖熟,天下足」之稱。
但其實,「蘇湖熟,天下足」這句話並不是這個句式的最早存在。更早的說法,是北宋的官方說法,是正統的說法。陸游的《常州奔牛閘記》中寫道:「方朝廷在故都,實仰東南財賦,而中吳尤為東南根柢,諺曰蘇常熟,天下足!」說到底,「蘇湖熟,天下足」這句諺語是盜版的,是沒有出處的,只是民間俗語的訛傳而已。「蘇湖熟」這一說法,只是到後來才被引用到一些非主流文學作品之中。
此處再次說明,正統的說法是「蘇常熟,天下足」。也就是說,蘇州常州的糧食成熟了,天下就國泰民安了。這種說法,竟然在民間的傳播中出現了偏差,但是如此簡單明顯的一個偏差,卻一直沒人發現。甚至在權威的中國科學院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關於江南的評價中,引用的竟然也是「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可悲也夫!
說到這裡,照理說,「蘇常熟,天下足」應該就是本文的正解了。但是湘北地區的人民又要不答應了。為什麼呀?因為還有一句流傳程度不亞於「蘇湖熟」的諺語,叫做「湖廣熟,天下足」。這下頭就大了,這句話又是哪裡蹦出來的?
這句話最早見於明代李釜源寫的《地圖綜要》內卷:「楚故澤國,耕稔甚饒。一歲再獲柴桑,吳越多仰給焉。諺曰‘湖廣熟,天下足',言其土地廣闊,而長江轉輸便易,非他省比。」 所以說,「湖廣熟,天下足」這句諺語比正統的「蘇常熟,天下足」要晚上將近四百年,雖然也是盜版,不過如同「蘇湖熟,天下足」一樣,皆是言之有理的。
明朝「楚中谷米之利散給天下幾遍」,當時包括長沙在內的整個湘北地區已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產地,而明代長沙城,是轄12縣州的長沙府府治。善化兩縣的縣治,人口密集,商業繁榮,米業產銷兩旺,實際已是遠近聞名的大米市了。據截,明宣德年間,蘇州、松州一帶發生災荒,江浙等地商人的船隻便「數百艘一時俱集」,坐莊長沙,收購大米,再販至蘇、松等地。而明政府每年亦需大量從長沙外調糧食出省,湘江河上再現「巨艦潛米,一載萬石」的場面。明代湖南糧食外運數量相當大,如宣德四年,「復支運法,乃令江西、湖廣、浙江民運糧二百二十萬石於淮安倉」。成化八年,定全國運京師糧共400萬石,其中湖廣、江西等地「南糧」324萬多石,佔絕大部分。到明代後期長江下游的糧食多依靠湖廣等地供應,如安徽的徽州糧食「大半取於江西、湖廣稻以足食用也」。
長沙米市的興旺,是建立在當時長沙農業生產大發展的基礎上的。這種發展經歷了從農田荒廢到復耕中興的過程。洪武元年明政府詔令「許民墾闢為己業,克謠役三年」;宣宗時更規定「墾荒田永不起科」。然而,明初的長沙因元末戰亂,田園荒蕪,百姓亡散,農業勞動力極其缺乏。長沙官吏在洪武初積極而認真地執行中央政策,招撫流亡,並允許移民「插標佔地」,很快鄰省江西等地人口大批湧入湖南,「插標為界,開墾落業’,今長沙左家城、伍家嶺、傅家洲等大批地名皆由此得名。據載,至洪武二十四年,長沙人口已達50.913萬人,此前的明洪武四年,國都南京的人口也不過20萬人。農業勞動力的激增,使長沙大量荒廢的農田被復墾,一些灘塗荒地也被充分利用起來。
同時,長沙地方官吏也極其重視農田水利建設,而農業生產科學技術也得到大力推廣。萬曆年間,善化知縣唐源修筑龜塘,泰延20餘里,蔭田數千畝;隨後知縣胡蜂又開筑塞塔、蓉塘。東戎塔、谷塘等。成化年間,寧鄉縣民謝宗璽等還捐資修筑大陽壩,可灌田萬頃。尤其值得稱頌的是政府大力宣導優質稻的種植,不僅宋代引進的越南‘它城稻」得到全面推廣,而且出現「象牙佔」、「藍田佔」、「百日佔」等改良新品種,使長沙的糧食單產大大提高。據明嘉靖《長沙府志》載,長沙糧食可「畝產三石(一石約合75公斤)」。
最後說來,世上流傳的三個版本的「天下足」,雖然都是諺語,但都是有理可循,有史可查的。雖然兩個是不折不扣的盜版,但均是那個時期生產力發展的見證,要說錯,顯然不對。但是為了嚴謹學問,必須要毫不客氣地指出其中即將被歷史和人民掩埋的諺語「蘇常熟,天下足」才是真正的官方正統,不容篡改。
来源:新三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