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12月14日發布的評級報告確認九家中等規模的中資銀行的個體和支持評級,其中個體評級處在‘D’級至‘D/E’級之間,顯示了惠譽對這些銀行自2008年以來高速信貸增長的長期影響表示擔憂。A級為最高等級,E級為最低等級。
該評級報告顯示,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國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北京銀行六家銀行的個體評級為D級,其中前兩家銀行的支持評級為2,後四家銀行的支持評級為3;華夏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個體評級確認均為D/E級,支持評級為3。
近幾個月來,惠譽重點指出了對中資銀行越來越多地通過出售貼現票據和非正式資產證券化減少貸款金額的擔憂。中等規模的中資銀行是其中積極參與到這些交易的機構,這不僅僅導致這些銀行的信貸增長和信用風險被低估,而且導致其它財務比率的扭曲。惠譽表示,儘管這些銀行在某些指標上比其國際同業要強,對中資銀行的數據可靠性的擔憂是這些銀行的個體評級仍處在較低級別的關鍵原因之一。
招商銀行和中信銀行的個體評級為2,反映了這兩家銀行由國有大型企業集團擁有的所有制結構。惠譽認為,這些與中央政府更緊密的聯繫表明,相對於其它中等規模的銀行,當這兩家銀行遭遇到危機時,更有可能得到國家的支持。
其中三家個體評級為‘D/E’級的銀行,即廣東發展銀行,華夏銀行和深圳發展銀行,歷史上比其它同業的資本金水平和收益更薄弱,表外或有負債更多,其銀行間資產的信用風險敞口更大。這些弱點在華夏銀行和深圳發展銀行中尤為明顯。這三家銀行最近的再融資和資產質量的改善具有正面意義,但是這些改變不足以將其個體評級上調至‘D’級。
儘管到目前為止,這些銀行的主要資產質量指標繼續改善,但資本金在資產質量出現嚴重惡化的情況下有可能仍會面臨壓力。2010年上半年,不良貸款(NPL)的平均水平降到總貸款的0.9%(2008年:1.4%)。但是,與GDP相比過快的信貸增長速度,加上對企業發行的債務持有量的增加,對其資產質量的中期展望仍產生疑問。
和全國的所有銀行一樣,中等規模的中資銀行由於大量持有活期存款,產生資產和負債不匹配,活期存款在2010年上半年佔到其客戶總存款的47%。
雖然自 2008 年以來高速增長的貸款規模對這些銀行的資本金水平造成壓力,但最近的增資行動暫時緩解了這些壓力。2009年至 2010年間九家銀行再融資總額接近1,900億元。然而,由於貸款增長速度快於收益增長速度,資本侵蝕仍然是這些機構長期面臨的問題。
截至2010年6月底,中等規模的中資銀行的資產規模在900億美元—3,400億美元之間。這些銀行相較於規模較大的國有中資銀行更加激進,面臨的信貸風險也更高(佔總資產的71%,而國有五大行為54%),吸收的零售存款資金較少(佔總客戶存款的 19%,而國有五大行為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