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家是否有不愛練琴的小孩呢?要孩子自動自發練琴實在不容易,試問誰沒有懶惰之心呢?但大家都知道中國人的「不打不成器」如果拿捏不好,對孩子將來的人格發展勢必造成不好的影響。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都有其自主意識,有時的確是對家長耐心的考驗,想要不打罵都很難,但是孩子會以自已所能理解的方式去探索和解讀這個世界及一些行為,過程中,難免會因為自我主張及心理需求出現不同的發展情況,甚至會出現讓家長頭疼的行為與做法。瞭解背後的原因,並改變做法才能有效改善不愛練琴的行為。
這些不練琴的行為不外乎是:
1.老師是否是太嚴格或太鬆散。
2.所彈奏的曲子是否太難或太簡單。
3.家長或老師是否太逼迫小孩,導致學習的興趣減低。
4.家長、孩子與老師是否有良好的溝通與共識。
5.督促孩子按表抄課,是否語帶威脅或任意更改時間表。
6.獎懲是否分明。
以上這些都有可能造成孩子不練琴的原因。
家長需有堅持和一致性
要孩子自動自發練琴有時得先從家長教育起,畢竟孩子的行為大部分是被家長影響牽動著。要孩子把練琴當「一回事」,家長自已也要把練琴當「一回事」,而不是只將練琴當作「興趣」和「調劑」而已。首先家長是否有將學琴當成如功課般重要,即使老師沒有給我們明確的成績,自已是否也把它當成如學校的一門功課來對待?是否有灌輸孩子要把功課做完(如練習)並按時交作業?
Lily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經常不練琴就來上課,老師還要常常陪著練習,態度也不好,老師也常常覺得她很頭疼,經過跟Lily溝通後,老師才知道Lily無法按時練琴,原因是Lily的媽媽經常帶著她及兩個年幼的妹妹外出購物或玩耍,常錯過媽媽為她安排的練琴時間,為此,媽媽還常反問Lily為什麼不好好按照時間表練琴,所以母女兩人經常為此鬧得不太愉快。
諸如此類的情形,相信在很多學音樂的家庭都會出現。老師瞭解狀況後,決定和Lily的媽媽好好溝通。老師建議她要調整自已的作息,盡量讓Lily按表抄課,如在學校上課般的規律化,等Lily完成後再帶Lily出門。如果實在有急事要先出門而無法讓Lily先練琴,回來後也一定要督促Lily將沒有練習的時間補上,家長的堅持和一致性是讓孩子能持續練琴的重要關鍵。
調整心態 父母保持原則一致
很多家長因無法接受孩子的懶惰和各種不練琴的藉口,往往在一開始時就動氣責罵孩子,但是如此的方式只會讓孩子知道自已似乎錯了,但卻不清楚自已到哪裡做錯了,這樣常會傷了親子之間的和氣。在孩子頂嘴時,家長首先要調整自已的心態冷靜面對,心想即使是大人也無法做到完美。因此不要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你的標準。接納孩子的行為,調整自己的想法,所謂事出必有因,等雙方的心情平復後再好好溝通,相信下次一定有個愉快的練琴時間。
Jeff雖然是個四年級的學生了,但心智和情緒較不會控制,常常因為貪玩而忘了練琴,而Jeff的脾氣也很倔強,因此每當媽媽要他練琴時,他不但不聽而且還哭鬧和耍賴,所以就常惹得媽媽十分生氣,在這種情況下Jeff經常無法好好練習。不過還好,Jeff的爸爸會適時出現,讓媽媽緩和情緒,並提醒媽媽在下次督促Jeff練琴時至少要提前10分告知,並讓他收心做好練琴的準備,透過Jeff爸爸一段時間的陪伴,Jeff也較能心甘情願去練琴。其實夫妻雙方如能同心處理事情,兩人都要把持一致的原則,這樣孩子才會遵循一定的規範。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機會可以跟孩子討論他們要遵守的規則和約定,更可將練琴的時間和規範和孩子討論後,切實執行,而家長本身也要以身作則,要做到「言出必行」,不要說出自已做不到的話。如要孩子好好練琴,家長的配合也是很重要,如此才能給予孩子一個正面的影響,「言教不如身教」,不正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