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成品油價格調整有些急不可待。雖然之前原油價格有衝破盤局之態,但在人民銀行加息的消息之後,全球商品市場的大幅震盪,令到搖搖擺擺的原油有重歸弱勢之意。發改委選在原油上週五收出尚未完全企穩的陽線之後上調成品油價,急迫之情躍然而出。
上調成品油價格對當前壓力頗大的通脹形勢顯然具負面影響,進一步推高通脹的可能性明顯存在(不管是實際的還是心理的),那官方為何此時反而沒有了這些顧慮?這顯然與「十二五」將推行的系列改革措施有關,特別是資源類價格改革。
眾多網友喜歡將國內的資源類價格與其他發達國家作一個比較,電價、油價等比較的結果似乎都是我們更貴。但在官方的有關數據中,仍然表明,國內資源類產品價格還是偏低,甚至處於補貼的狀態。在「十二五」的規劃建議中,理順資源類產品的價格是改革的一項重頭戲。「十二五」的改革任務都被視作啃硬骨頭,是攻堅戰,難度可想而知。而發改委上調成品油價格的這項舉措,可看作攻堅戰的一部分,相似的是央行上週的加息。
所以,如果單純論述上調成品油價格與通脹的關係,論述原有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顯然都偏離了發改委上調油價的初衷。央行在述及明年價格上漲的四大壓力時,也談到,資源價格改革會增加通脹壓力。即使面臨如此巨大的壓力,像外有輸入型通脹、內有較為寬鬆的信貸環境,加上糧價明年上漲的預期,仍然力推資源類價格改革,政府的決心之大可見一斑。
經濟轉型宏觀層面的意義重大,但其中也必然帶來衝擊,與民生密切相關的資源類產品價格上調,或許會改變我們的一些生活習慣,水、電、氣、油的價格將來可能都不再便宜。經濟轉型也會改變產業的前景。
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受到的衝擊自不必說了,四季度的限電限產在一些地方還會進行。明年進入「十二五」之後,「兩高」行業發展受到的限制也會相當大、並陸續體現出來。房地產行業的定位將出現重大改變,之前的文件透露出將不再是支柱產業了。現在,對汽車行業的政策恐怕也會生變。
一方面,我國的資源不可能支持與美國一樣的汽車發展路徑;另一方面,我們目前對進口原油的依賴度超過50%,據有關國際組織的數據,我們2009年的能源消耗量也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在中國新增的能源消耗中,很大部分是汽車消耗。房地產政策面臨重新定位,汽車行業呢?當初關於這兩大行業的發展思路,是爭論最大的。現在來看,房地產的過度發展剝奪了民眾的幸福感,汽車業的不加限制污染了環境。國務院現在重提「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確保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導地位」,北京首提擬限制私家車數量,這些消息的背後應有一根主線貫穿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