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公主」劉梅在美種「自留地」掙百萬美金
她是一個安徽妞,學的是農業學,自小便在田園地頭快樂生活;
她是美國卡斯特恩大學的碩士畢業生,不滿足於異國他鄉租種小塊「自留地」,而是租下50英畝土地,爭取到一筆小額貸款,並在中國通美國「活雷鋒」夫妻幫助下,開始了自己的農場主生涯,種上了令美國人喜愛而又陌生的水果——荸薺。發展到2010年秋天,她的農場已經將荸薺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英畝,手下有工人200多名,擁有300多萬美元個人資產。
她,就是被媒體譽為「荸薺公主」的劉梅。
自給自足:安徽妞在美租種「自留地」
現年29歲的劉梅出生在安徽阜陽市郊區。小時候,家裡有一塊自留地,種些當季的瓜果蔬菜;課餘時間,她最喜歡和父母一起到田間勞作。
「黃瓜成熟的季節,我就把籐上的黃瓜摘下來,也不洗,弄掉上面的刺就啃。」劉梅對這種田園生活感到很愜意。後來,劉梅家搬進了市區,那段自家種菜自家吃的時光,從此就成了她記憶裡最美好的一部分。
2003年,從國內一所農學院畢業後,劉梅到了美國卡斯特恩大學就讀。她發現,離學校不遠的公園旁邊有一大塊綠地,被一排排鐵樁與鐵絲分隔為許多小方塊。「每個小方塊約10平方米,種植著各種蔬菜。這是當地出租給市民的菜地,每塊地年租金50美元,租用者可以任意種植。」劉梅對這些「自留地」 著了迷。
在這空地中央有一間無人值守的小屋,裡面放滿了挖土翻地用的鐵鏟、鋤頭、鐵耙等各類工具。小屋門上挂了一把4位數的密碼鎖,租地者會獲知鐵鎖的密碼,下地時不必帶任何工具。地裡有澆水用的移動軟管,用水都是免費的。「澆水時,只需將軟管拖到自己的地裡,擰一下水龍頭即可完成。」劉梅說。
美國的蔬菜很貴,劉梅當即租下一塊地,種起了蔬菜。「在這裡,種植任何東西都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除草劑、催熟劑,而是讓瓜果蔬菜遵循自然規律自由生長。」幹活累了,劉梅就邀請隔壁的老美「地主」席地而坐侃大山,交流種植經驗的同時也藉機學習當地俚語。幾個月後,「自留地」收穫了,劉梅過上了「自給自足」的日子。
打工實習:忍受私人農場裡日晒蚊叮
因為學的專業是農業,劉梅和同學平時有不少機會到一些美國私人農場打工實習。
「最好玩的是第一次到SAPR農場去摘菜。由於路遠,需要住在農場裡,所以大家準備工作做得很充分:買下一頂可以隔成‘三室一廳’的帳篷,一人一個睡袋。聽說那裡有游泳池,女孩子們馬上再買一套泳裝。臨行前大家都海吃一頓,像要去野營般興高采烈。」劉梅對到農場打工非常興奮。
到了農場,劉梅和同學才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番茄都養在暖棚裡,採摘時不得不低頭彎腰。暖棚裡空氣不流通,頭頂太陽又晒得很,簡直悶死了。」幾天下來,劉梅和幾個同學都晒成了「非洲人」。
到果園勞動時,「原以為會輕鬆些,誰料那裡蚊蟲肆虐,一天下來就被叮得渾身發痒,塗了‘蚊不叮’也不大管用。」
後來劉梅學乖了,每次下地前,都會用長袖、長褲、帽子、手套把自己從頭到腳包個嚴嚴實實。
「因為受不了這種苦,一起來的同學紛紛逃離,最後只剩我一個人堅持了下來。」對此,劉梅頗為自豪。
經營農場:農學生遇上美國「活雷鋒」
租種「自留地」期間,劉梅發現,許多美國主婦和她一樣也對種菜情有獨鍾。不少人家的前庭後院都種上了豆角、南瓜和土豆等。自己種的吃不完,便拿到早市上去賣。
「那些鮮嫩欲滴的蔬菜前面會擺著一行小字——早上剛從田裡摘下。而附近的市民,也紛紛拉著小車來大採購,那種景象就如中國鄉村趕集一般熱鬧。」劉梅說,這些新鮮果蔬絕對「有機」,再加上充分吸收了北美燦爛的陽光精華,嫣紅嫩綠,煞是好看,吃起來更是味道鮮美。
時間不長,劉梅就被這種充滿浪漫情調的「農夫生活」所吸引,不由想到,如果自己有幾十畝田地,做個小農場主該多棒!
劉梅實習的一家農場,其農場主約翰曾在北京留過學,對中國知之頗多。約翰夫妻很喜歡劉梅,常喊她「中國天使」。
劉梅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約翰夫婦,「我說很想與他們為鄰,在這裡租塊地種菜。」女主人艾莎十分高興:「太棒了,我們也希望能和你這個中國天使朝夕相處。但願這不是開玩笑。」
美國土地很多,租金也很便宜。「不過,若要經營農場,就需要購買拖拉機、抽水機等機械設備。對一名窮留學生來說,這筆投資可不是個小數目。」 見到劉梅愁眉不展的樣子,約翰豪爽地說:「創業之初,不必什麼農具都買,你可以先租用我們的。因為你是我們的朋友,我會像中國的雷鋒那樣,做好事不收費用……」劉梅對此喜出望外。
2006年,取得農業碩士學位後,在約翰夫婦的幫助下,劉梅很快在當地租到了50英畝土地,並爭取到一筆小額農業貸款,自此開始了農場主生涯。
選種荸薺:每英畝產值預計達6萬美元
不過,劉梅並沒有像當地農場主那樣種西紅柿和西蘭花之類的蔬菜,而是全部種上了中國的荸薺。此舉令約翰夫婦十分驚訝。
劉梅說,她到美國不久就發現,當地華人買不到從遠東進口的許多食品。其中,荸薺就是短缺食品之一。「由於種植荸薺比較麻煩,而且需要很多人工,再加上不懂相關技術,所以美國農場主都不願種。」
劉梅瞭解到,當地一家中餐館的老闆,因需要大量荸薺而在市場上又買不到,不得不親自種。「中餐館對荸芥的收購價很高,直覺告訴我,這是個發財的好機會。」劉梅對此信心滿滿。
後來,劉梅又從網上得到一條信息:美國農業部的一個實驗站多年前便開始在小塊田地種植荸薺,具有很多經驗。劉梅馬上去拜訪了這個實驗站,負責人很高興地把種植荸芥的相關經驗告訴她,「他們也很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轉化為財富。」劉梅說。這位負責人還對劉梅說,當地的氣候正適合種荸芥。「根據他們的預測,一英畝地每年可以出產將近2萬磅(相當於9000多公斤)的荸芥。按每磅3美元計算,每英畝的產值就高達6萬美元,可以說利潤高得驚人!」從實驗站回來,劉梅更加堅定了種荸薺的念頭。
綜合多方信息,劉梅興奮不已,「在美國,還沒有人嘗試過大面積種植荸薺,我決定做第一個吃‘螃蟹’的。」劉梅堅信這是個很有「錢途」的創業項目。
農場開工:墨西哥阿米哥和自負農場主來「幫忙」
劉梅的農場如期開工了,頭一項碰到的便是人手問題。在美國,最貴的就是人工,好在旁邊有個墨西哥,無論是當地人還是華人,都喜歡僱用墨西哥人。
「墨西哥阿米哥(西班牙語裡對朋友的昵稱)工錢便宜不說,只要吃飽吃好,他們勞動起來手腳利索、幹勁十足。」劉梅說,「不過,要是他們想家,拍拍屁股就走。不過,幾天後他們花光了錢,又回來掙。」
劉梅最初僱用了10名墨西哥工人,他們工作努力,而且只在午飯時才休息一次。一天,有個工人違反了工作規定,在勞動時間喝得酩酊大醉,劉梅不僅沒有按合同規定給予懲罰,還讓他提前下班休息,並支付了全天的工資,大家都很感動。
由於劉梅支付的報酬比其他農場高,一天傍晚,有個叫努拉的白人農場主對她說:「聽說你付高工資給那些墨西哥工人,這使當地的農場都覺得不安。」劉梅沒有與對方爭辯。「我覺得,人都是感情動物,你對工人好,人家的工作熱情才會高漲,我的事業也才可能成功。」
見這個中國女孩不買自己的賬,努拉十分生氣。他第二次來拜訪時,正好看到劉梅正帶著一幫墨西哥工人在割雜草,便在一旁說起風涼話。他看到田梗上有個洞正在漏水,說:「這些是螻蛄挖的洞,它們在夜裡活動,呵呵,你無法對付它們!」
「他太小瞧我這個卡斯特恩大學畢業的農業碩士了。」劉梅很快就想出了高招:在種植荸薺的水田裡放養了一批鯰魚。「它們不僅能把螻蛄吃掉,而且排出的糞便又能增強土壤的肥力。再說,鯰魚味美,自己吃不完還可以賣掉,正好可以增加農場的附加效益啊。」劉梅的知識能力讓那位自負的美國農場主再也不敢輕視眼前的中國姑娘。
遭遇粘土:「荸薺公主」 得民心收穫百萬資產
不過,正當劉梅為自己經營的小農場陶醉不已時,新的麻煩又從天而降。當時荸薺已經成熟,劉梅懷著喜悅的心情試著用鏟子從土裡挖出時,卻發現這些荸薺緊緊地陷在粘土中,泥漿很難挖開。而且,拖拉機在泥濘的田間無法工作。劉梅讓人抽乾了田中的水後,工人挖取荸薺時仍然很費勁。劉梅這才意識到,從一開始,自己就低估了喬治亞州土地的粘著力。
劉梅回頭又去向農業部的實驗站瞭解情況,得知他們之所以能成功種植,是因為他們只種了一小塊試驗田,而且放了很多沙質肥土,這樣就很容易從地裡取出荸薺。實驗站的工作人員也沒想到喬治亞州的粘土會對收穫荸薺有如此致命的影響。
眼看天氣就要轉涼,地裡的荸薺如果不能及時挖出,無疑會被凍壞,最終全爛在地裡。「我可能會因此破產。在美國,無法償還銀行貸款是要坐牢的。」
正當她在焦慮時,一天早晨,劉梅忽聽外麵人聲嘈雜,跑出來一看,「荸薺地裡黑壓壓的有一兩百人,拿著工具在拚命幹活。」原來,這是劉梅手下的墨西哥工人請來同鄉幫她來挖荸薺的!「他們很能吃苦,第一天就挖了8英畝泥濘不堪的田地,每個人的身上都沾滿了泥漿,挖出的荸薺卻堆成了小山。」
前來拉貨的中餐館老闆爽快地支付了大把現金,而且個個都笑逐顏開。「就這樣,短短几天時間,這天大的難題竟被善打硬杖的墨西哥阿米哥擺平了!」
吃一塹,長一智。此後,劉梅通過施放大量沙質肥土等方法來改良土壤的黏性,使荸薺產量大幅提高,收穫難題迎刃而解。
2008年秋天,劉梅種植的荸薺進入當地一些大型超市,十分暢銷。到2010年秋天,劉梅已將荸薺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英畝,手下有工人 200多名。如今,被媒體譽為「荸薺公主」的她已擁有300多萬美元個人資產。「我還準備辦一家公司,專門生產各種特色的荸薺罐頭和飲料等。」劉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