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新文化運動」,似乎是很正面、很勵志、很進步的東西吧。的確,管理階層是這麼說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雲山15日就透過新華社再一次指出,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要推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精品力作。要正確處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關係,堅持正確的文化立場和文化追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靠思想的力量、藝術的魅力打動人心,靠喜聞樂見、雅俗共賞贏得受眾,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
8月13日至14日,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在青島舉行。劉雲山和劉延東到會,並讀李長春稿。
簡單說,中共這一波在全國推出的新文化運動(被內地知識份子稱為新文革),是「反三俗」文化運動,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現象,也被當局稱為「道德運動」。
「反三俗」文運的正式開端,在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研究問題」進行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引導廣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單位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
中央最高層首次明確強調抵制三俗之風,胡錦濤搖響了揭幕鈴,這次「7.23講話」,能否在歷史上取得與著名的文革「5.16通知」相同地位呢。說笑了。
1966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5.16通知」,決定設立文化革命小組,成為十年文革的綱領性文件,標誌著「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發動。
雖然地位難比,但是兩者卻有著詭異的相似,「7.23」、「5.16」,三個數字相加都等於12。更詭異的是,89年將學生運動帶進激烈對抗、最終演變成鎮壓、騷亂的人民日報「4.26社論」,「4.26」三個數字相加也等於12。
說回文運,開端是在「7.23」,但苗頭早已出現。
先隨便列舉今年幾例:
1月,廣電總局收聽收看中心主任金文雄,點名批評多名主持人把電視節目做得低俗,有些特別黃,像三級片。輿論嘩然。
5月,廣電總局警告各選秀電視節目,封殺偽娘現象。
6月,廣電總局對電視相親節目,以低俗之名禁止。
6月,廣電總局辦公廳主任朱虹稱,像鳳姐這種低俗文化,應該堅決叫停,不讓其流佈於社會。
若說遠的,起碼可追溯到02年的流星花園劇集被禁播,到06年封殺超級女聲。甚至08年的湖南衛視熱播節目《奧運向前衝》也要悄悄改名為《快樂向前衝》,因為這「是一些低俗的娛樂選秀節目」。而這,只是廣電總局多不勝數的封殺令的幾條。若說其他苗頭,還要說一堆中宣部、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的禁令.....
最近,北京著名相聲藝人郭德綱,則因為公開怒罵記者偷拍、挑戰官方電視臺,成了這次文運的首陣炮灰。在三俗這頂大帽子扣下來後,他已經被全面封殺,徒弟們也紛紛宣布脫離關係。
那天在新浪微博上,看到很精闢的解釋。「我們為什麼創作三俗,因為我們不知道除了這些,還有什麼可以創作。」
為何所謂三俗的東西受歡迎?除了低級趣味大眾最愛外,實際上也是當局嚴控意識形態的結果。任何政治、藝術、文化,都要求「正確」。越了雷池,踩了線,那是政治問題,嚴肅處理。
而這些純粹博你會心一笑的低俗文化,在未禁止之前,既有捧場客,有經濟效益,又不涉被嚴打的色情,更不怕犯政治問題。當然買的開心,賣的熱心了。
有人說,中國為何最近二十年,圖書市場沒有好作品,沒有著名作家出現?是因為作家們都不知道該(能)寫什麼東西了。苦難深仇的東西,一來沒人看,因為80、90後們在「正確」教育下,已經不在乎這些。二來,敢寫的都被抓入監獄了,誰叫你影響社會的穩定,蠱惑人心,煽動xxxxx
作家之創作,來自自己的經歷和思想。近代這些人,巴金那一代寫反封建反獨裁、追求自由;馮驥才那一代寫傷痕文學,寫文革經歷,那些已經被當權者否定的歷史,自然沒有政治風險。
而後來者,既沒有了自由發表思想的權力,而痛苦經歷如六四、災難、腐敗、上訪,統統不能寫,還有什麼好作?除了三俗,沒有其他了。
記得07年在北京,一位學者問我作為媒體人,對胡錦濤在意識形態管控上的看法。我當時說,似乎挺不錯呀,他還作出了不少開放的政策。他說,那你就看錯了,這個人更加左,他是正統的接班人,政策會更保守。
數年一路看來,果然。
至於反三俗能走多遠,我則不太看好。現在的國人,不是順民。現在的資訊,暢通無阻。現在的社會,太多壓抑。想轉移視線?難囉。
来源:好康雜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