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的滕振國,曾以農民工的身份、以高中畢業的第一學歷、以自學數載的堅忍、以38歲考上碩士研究生的榮光,轟動河南乃至全國。鮮為人知的是,碩士畢業之後,他的生活、工作又回到了原點。
對於他來說,知識沒有改變生活艱難的命運:重新回到了曾經打工的高校做起管理員;微薄的工資承受不起他大膽地買一件新衣服;在那裡掃地數年的妻子依舊數落他的無用……
這是經營人生的失敗、學歷的尷尬還是「35歲退休」的職場就業歧視?7月28日,記者採訪了從江蘇常州回到河南汝州老家的滕振國及家人。
青春歲月在與貧窮搏鬥中一晃而過
1968年出生的滕振國與千千萬萬的農村孩子一樣,是作家路遙《平凡的世界》裡的孫少平的現實版。他們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他的母親田儉仍然記得兒子從小學到中學一直住著的12平方米小瓦房。那裡只有一桌一凳一床一盞煤油燈,陰暗潮濕,還有高粱稈結成的頂棚。
1988年到1990年間,滕振國曾3度參加高考,平時成績優秀並被老師看好的他卻接連失利。
22歲的他,最終斬斷了上大學的念想。
之後幾年,滕振國的主業是種地賣菜,兼干汝州火車站的臨時工。其間,國內興起自考熱,他聽取別人建議開始自考大專。
1995年春節,27歲的他對學習改變前途已經沒有多大希望,也希望臥床不起的父親臨終前能看到他成家。於是,他聽取親戚規勸,正月十六與親戚介紹的一個女孩見面。一個月後兩人結婚,一年後生下了兒子。
他揣著剛剛到手的大專畢業證在汝州市內找工作,沒有結果。
之後7年,他幹過清潔工、搬運工、建築工、保險推銷員等,無一長久。「這樣一晃就到了34歲。」滕振國說,「那些年我的想法就是賣菜、出去打零工賺錢。現在和以前的同學說起這些,我怨自己走了彎路,如果當時有人能指導一下,學一門技術比如廚師什麼的,生活不至於如此難。」
他生性老實靦腆、沒有野心,改變命運的雙手蒼白無力,青春在為生存的奔波中一晃而過。
學校打工決定用考研實現大學夢想
2002年夏天,他的初中同學董遂強回鄉探親。困頓中的滕振國突然想到,為什麼不請老同學幫自己找一份工作?
3個月後,在老同學的幫助下,滕振國成為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後勤服務公司的主教學樓管理員,每個月工資540元錢。
滕振國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管主教學樓,管理多媒體設備,不負責打掃衛生。哪位老師需要用多媒體,他負責去開。
連續3年,他都被評為學院後勤工作先進標兵。
其間,他把妻子馮俊梅接到學校,公司安排她做清潔工,月工資500多元。
滕振國很滿意這樣的工作,覺得「好像在夢裡一樣」。
與他熟悉起來的藝術系老師吳錦川鼓勵他趁著機會繼續學習,正好迎合了滕振國壓在心底的求學慾望。有一天,他告訴妻子:「我準備在這裡把以前丟失的東西找回來。」
滕振國很快參加了南京師範大學的文秘自考本科。過了10門後,他得知專科學歷就可以考研,便決定「用5年時間考上研究生」。
2005年,他報考了海南大學哲學專業的研究生考試。
這一次,他英語考了56分,政治74分,均超過國家重點大學錄取分數線,只是專業課分數差一點,他未能如願以償。
在朋友的建議下,他於第二年報考了重慶師範大學。
「範進中舉」他以為前途從此一片光明
2006年6月,滕振國收到了重慶師範大學哲學系倫理專業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公費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38歲的他從一個農民工搖身成為碩士研究生,消息一出,他很快成為「名人」。眾星捧月之中,他覺得這是自己人生的一個大轉折,命運將從此改變。
他說:「這是我好到頂點的一年。」
江蘇技術師院黨委宣傳部為他開了座談會,聽他談過去、談感受、談理想。後勤公司領導專門開歡送會,還開車親自送他到火車站。
在故鄉平頂山,他入選了當年的「感動鷹城(平頂山)十大新聞人物」和「汝州市十大傑出青年」。
2007年春節放假一回到家裡,滕振國接連受邀給汝州市職業中專、一高、二高和技校的學生作了報告。
滕振國當時覺得自己確實值得汝州人驕傲,「打工的出個研究生,是不簡單,就是讓人另眼相看」。
春節去岳父母家拜年,岳母熱情多了,還湊到他身邊說:「評選傑出青年投票,我投了你,還向鄰居和朋友拉票了。」
數年沒有聯繫的朋友現在都主動跟他聯繫起來,一些已經忘掉的同事也發來手機簡訊。「說起這些,感覺自己像範進中舉了。」滕振國說。
面對35歲門檻 41歲碩士一次次失望而歸
2009年春節前,距碩士研究生畢業還有半年,41歲的滕振國就開始忙著找工作了。他想回河南進一所高校教書或者考公務員,退一步,就是到中學教學也行。
作為曾經的汝州市十大傑出青年,滕振國厚著臉皮找到汝州市委書記李全勝。李書記告訴他,現在汝州市的行政事業單位還有招錄計畫,一招錄就可以報。不過,後來,李書記又說,他的年齡偏大,如果到時候有招錄計畫,經領導班子研究不讓報名,還是沒有辦法。
這使滕振國意識到此路不通,便開始自行找單位。他說:「鄭州、洛陽、平頂山,我給不少學校投過簡歷,對方都沒有興趣。」
平頂山學院、許昌學院、鄭州和洛陽的幾所學校,回覆基本上都一致:「年齡偏大,專業不對口。」他曾實習半年的汝州市技工學校也不要人,這是他曾經帶著一身榮耀給學生作過報告的學校。
滕振國說:「我報考公務員,人家不讓報名。我在網上查了各省公務員考試的參加條件,基本上都是35歲或者30歲以下。」
他也曾經想去企業。他托關係找到位於汝州的天瑞集團,沒去成。應聘神火集團,人家也嫌他年齡大……投出去的許多簡歷更是石沉大海。
有人對2010年多數省直單位及省直垂直管理系統招考公務員計畫進行統計後發現,幾乎所有崗位均與35歲以上人員無緣。許多高校招聘輔導員等崗位,要求碩士28週歲以下,博士32週歲以下。
當越來越多的大齡研究生被拒之門外時,職場就業歧視的「35歲現象」正在引起各方面的關注,有人開始呼籲立法反歧視。
高齡碩士 就業艱難無奈再當管理員
滕振國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又跟原來打工的江蘇技術師院進行了聯繫。
學校後勤服務公司領導對他說:「你是研究生,至少應該找一個學校去教學,在我們公司豈不是學無所用,浪費人才嗎?你也知道,我們公司的工作,一個高中生也能做得好的。」他無言以對。
2009年8月,滕振國重新回到了後勤服務公司物業服務中心。他的勞動關係和原來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原來是教學樓管理員,現在是圖書館管理員。
曾經一起工作的同事不少人還是從事原來的工作。他們見到滕振國的時候都很驚訝:「你畢業回來了?」有的人說這句話是驚喜,有的人說這句話是瞧不起。 「這與當年高考落榜後在農田幹活的情景何其相似。」滕振國說,「我當初離開時曾說,會永遠把常州做我的第二故鄉,壓根沒想到會再回來。」
這一年裡,滕振國每天的工作就是管圖書館的中央空調、報告廳和監控室,保證這些地方正常運行。
如今,滕振國每月的工資是1850元,他曾經做過的教學樓管理員工作已經漲到1400元。這樣說來,他的工資比3年前多,是工資普遍上漲的結果。
人生如戲 掙扎如廝卻仍只為了生存
從考研到研究生畢業,他在重慶上學,妻子在江蘇技術師院當清潔工,80多歲的母親看管孫子在老家上學,一家四口三地分居。
滕振國心裏最不舒服的是,15歲的兒子馬上升初三,但是,在老家沒有人管,迷上玩遊戲,成績一落千丈,出去打工的興趣似乎比上學更大一些。
記者採訪他時,他剛從常州回到老家,就是想辦法解決孩子的事。帶他去常州,夫妻倆的壓力便加大不少,更重要的是兩地教材不一樣,這讓他頭疼。他很想在老家找個工作。
滕振國說:「我不後悔讀研究生,這種經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心裏堵得慌的是,現在的工作和理想中差別太大,不能學有所用。」
他的老婆埋怨他,不讀研究生也不過如此,去讀研究生白白耽誤時間又少掙錢。面對老婆越來越多的埋怨,滕振國曾經說的「我只想讀書,這是我對知識的信仰和崇敬」,已經被現實撞擊得四分五裂。「考博已經沒有現實意義,畢業之時年近半百,誰會要我」。
一個人的時候,滕振國會靜靜地站在學校的小河邊,遠望河上的小橋。考上研的時候,這裡掛著大紅橫幅「熱烈祝賀滕振國考上公費研究生」。
「如果我順利地考上了大學……如果我去學一技之長……如果我大專學歷拿到手就去沿海打工……如果……如果……」
可惜,人生沒有假設。
【 指天下】
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但是改變不了收入
今報評論員 夏繼鋒
42歲的碩士滕振國還幹著農民工的活兒,他自己覺得這有點悲劇化,不是說「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嗎」?
對此,我的看法是,知識確實可以改變命運,但是,不能保證改變收入。
這就要回到大學教育的性質問題了,普通大學教育本質上是一種知識教育,也就是說,上大學的目的應該是為了知識的傳承,而不是學習謀生的技能,與此相對應,職業大學的目的恰恰是掌握謀生本領,而不是知識傳承。
在中國,這兩種教育常常是混淆的,大學的錯覺和大學生的錯覺互為表裡。「上大學就是為了找工作」已成共識,這其實才是造成滕振國現象的本質原因。在國外,歷史專業的碩士生去當汽車維修工,是很平常的事。
有的大學教授學富五車,但是沒有於丹那樣的「販賣經典」的技術,自然無法發家致富。
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為知識本質上是智慧的凝結,知識足夠多的人,自然會對生活、對未來乃至對人生觀都有自己的認識,這足以改變命運。
一個中國的碩士,真正的悲劇可能是,他既無法學到真技術,也沒學到真知識。
来源:網易新聞中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