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村鎮中的風水術

發表:2010-07-23 16:0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徽州屬丘陵地區,村鎮選址的理想模式是:枕山、環水、面屏,即基址後有山作倚托,中間有水流過,前面有較小的山作為屏障。在平原地帶,水流就代替山脈而成為「龍脈」。如果用風水理論檢驗村鎮的地形有某些缺陷(「不吉」因素),可以用人工開圳塘、筑丘壩、植樹林、造橋樑、建亭閣等方法來加以補救。例如黟縣宏村,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鄰縣休寧風水師提出須在村中開挖池塘,把溪水積蓄在村內,方可使子孫科甲鼎盛。這個池塘現稱「月塘」,對村內居民的洗濯、防火、美化環境仍起著重要作用。到萬曆年間(1573∼1620年)又有人提出還須在村南筑壩開池以蓄更多流水可使子孫逢凶化吉。這個池塘面積較大,現稱「南湖」。

其實這種挖塘筑池的水利工程完全是造福於民的舉措,只是倡議者用了神諭式的凶吉觀來獲取居民的支持而已。風水認為水是財富,是「氣」之所依,所以水流的出口處應有「關鎖」,以便留住吉氣、財氣。關鎖的形成,一是靠地形,即村鎮的水口應是山環水繞、曲折有緻,猶如門戶;二是靠人工在水口架橋,或適當改造地形。徽州許多村鎮都在水口建橋,而且多數是廊橋(即風雨橋),既達到了風水的要求,又形成為村鎮的交通要道和公共活動場所。

例如許村高陽橋,橋的周圍還有牌坊、樓閣、庭園等建築,形成村頭活動中心。又如棠樾村,它的水口原來僅在西側有一座小山,而東側平坦,無所關攔,明代沿溪流筑了七座土丘,稱這為「七星墩」,土丘雖小,但可借「七星」在人們心理上的作用以加強「關鎖」。



来源:蘇州古建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