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女市長那些破事(圖)

發表:2010-07-08 03: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原中山市市長李啟紅現場下基層辦公

中山女狼那些破事

中山出偉人,中山出女狼。女狼斂財時,廉名滿官場。

話說這清平世界長把的貪官看多了,主說,要有光,換個女的吧。於是,中山市女市長李啟紅晾起了她那些破事。

問題是,女市長長得「不怎麼的」,一老嫗,虎頭燕頷,安南巡捕型的顴骨橫生,就差虯髯環眼了,除了早年依稀的「南下一幸」,似乎並無男寵的傳說,為什麼也這樣「紅」呢?

駭人的還是數據——蕞爾李啟紅,一個家族居然斂財20個億!考慮到人民幣目前強陽不倒的勁勢,如此巨額能不驚倒我等蟻民嗎?

事發的原因已經不用探討,總是用人機制和監督機制的漏洞,這樣的說法永遠正確:「一把手的權力過大,權力的來源、運行沒有制約,權力的運行結果也沒有監督,既不透明、又不公開,公共政策的制定、幹部任用和任免、公共預算……都不公開,必然產生權力家族化。」

可以慶幸的是,我等對此固然耳繭叢生,但畢竟也漸漸把中國的事情想明白了,莊稼離不開益蟲,也得有點害蟲,既然「沒有健全的制度,女市長李啟紅就不會是貪腐的終結者」。

畢竟,天上少了一顆天吃星,人間倒了一個吸金狂——從不可一世,到不堪一屎,總讓我們莫名地高興!呵呵!

李啟紅的前世今生

李啟紅的家族財富備受關注。有媒體報導說,估計其家族財富超過20億。這讓已被雙規的56歲女市長具有了標本意義。這種「一人當官,全家受益」的創富模式,使得財富的來源少了奮鬥與勞作的色彩,卻帶有強烈的權力印記。當李啟紅被「雙規」後,當年她力挺房地產的那些言論,都被外界認定為包庇其家族企業的證據。

對李啟紅來說,5月末以來的日子是她一生中最鬱悶的時候。這個原中山市女市長早就耳聞自己即將失去自由,在出事之前,她特意回家看望了老父親。

她的政治生涯止於5月30日下午。廣東省紀委一位副書記找李啟紅談話,並告訴她中紀委工作人員已到廣東。隨即,李被中紀委直接帶走,工作人員在車內向李啟紅正式宣布了組織決定。

女市長愛好面子,參加當地黨代會時一天要換兩身衣服,喜歡在媒體上高調露面,常年盤踞中山市委機關報《中山日報》的頭版頭條。所以,當地人思忖,她並不情願以這麼不體面的方式收場。

畢竟,媒體和公眾會充分享受痛打落水狗的娛樂權,落馬前衣冠楚楚的官場佳話,一朝倒下,便剩下啼笑皆非的笑話——雖然李啟紅只讀過小學,但她的官方簡歷當中卻顯示她是研究生學歷;她獲選2009年「中國十大品牌市長」,這正是其整個家族瘋狂的斂財期,距李被雙規僅一年時間。

在其出事一天後,中山市緊急召開了處級以上幹部通報會,官員們被告知,李啟紅因涉嫌內幕交易落馬,涉及上市股票正是中山市屬國有上市公司——中山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7月4日,中山公用因資產重組停牌,到8月20日復牌時,連續一字形封死14個漲停板,其強勢至今仍讓股民嘆為觀止。分析人士認為,李不懂證券市場,最大的可能是將交易信息透露給親朋好友,並曲線牟利。

對於李啟紅的能量,中山當地官員的內部說法是,現任市委書記面臨退休,省委擬從外地「空降」新書記,但遭到李啟紅極力阻擾,李希望自己能夠獲提拔,而與組織對抗的資本正是她在中山政商兩界形成的強大關係網。

更多人將目光投向她的家族——此次案件牽涉十多人,5人來自李啟紅家族,包括李啟紅夫婦,李的一個弟弟、弟媳和妹妹。

而傳聞中令人吃驚的20億家族資產,折射出的是政商關係的畸形,是權力的出軌以及其觸角的無所不在。

誰是「南下幹部」?

現年56歲的李啟紅是一名地道的本土市長,她生在中山、長在中山,從居委會主任一直走到市長高位,其從政足跡始終未出過中山市。

她出生在中山沙溪鎮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小學文化,根正苗紅。1968年6月,14歲的李啟紅讀完小學,到鎮上的籐草工藝社做工人,用她的話說,「從事手工業」。

由於積極投身「文革」,16歲的李啟紅出了工廠,順利踏入仕途,成為石岐鎮中區朝陽居委會主任。石岐鎮的老人們說,當年她上班的時候還在居委會跟幾個女主任打在地上,滿口粗言。

這段歷史裡,有一個至關重要的貴人。據《民主與法制時報》報導,李在工藝社時,有個南下的幹部看上了她,開始極力扶植她——雖然她長得不漂亮,但是那時李啟紅性格開朗,講話聲音非常好聽,而且皮膚極好,很討人喜歡。

該報記者在刊發這篇報導之後,很多人懷著八卦的心態上門打聽:誰是「南下幹部」?

不過,該記者也不知道「南下幹部」到底是誰,只說消息源來自當地組織部門的官員,絕對經得起檢驗。

此後,李啟紅仕途順暢。21歲,李啟紅成為石岐鎮黨委副書記兼煙墩區黨總支書記、辦事處主任。石岐鎮是現中山市的中心城區,距離中山市政府僅隔兩條街。

1983年12月,中山獲准撤縣改市,石岐鎮建制撤銷設煙墩區,次年李啟紅升任煙墩區黨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

1990年,李啟紅被調往婦聯,擔任中山市婦聯副主席。對於這番調動,她剛開始是有點意見的,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李啟紅委婉地表示了她對權力的留戀:「當時我在一個區裡當主要領導,我太不想去婦聯,因為婦聯的職位比較虛。不過,一個老領導鼓勵我,你可以虛功實幹,所以我去了。」

7年後,43歲的李啟紅從中山市婦聯主席的任上,被提拔為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這一跳,是其仕途上的「質的飛躍」。因為此時的李啟紅,其身份是「市委領導」,與其在市婦聯的主席身份不可同日而語。

2006年12月,李啟紅出任中山市代市長,至此完成了從黨務系統向政府行政首長的跨越。翌年當地「兩會」期間,李啟紅正式當選為中山市長,成為廣東省僅有的兩名女市長之一。

這名女市長給當地媒體人士留下的首要印象,便是極度注重形象。

她曾經向中山電視臺人員要求:「你們那攝像機搞臺清晰度高點的好不?每次看電視都覺得有些模糊。」於是,電視臺高價購入了一臺高清晰度的攝像機。

不久,李啟紅大會發言,電視臺換機拍攝,近景毛孔清晰可見。李又指示電視臺說,換回以前那機吧,新機效果太差。

每逢中山召開重要會議,她的簡歷都會被當地媒體滾動播報,裡面充滿了一般人所無法企及的奪目「光環」,其中就有「黨校研究生學歷」。根據李的自述,由於痛感自己小學畢業之後就參加工作,通過繼續教育才一路讀到研究生學歷。

不過,對其一路工作陞官卻獲得高學歷,當地網友在其出事後稱:「業餘時間學習勁頭之刻苦,真令人欽佩。」

表面上的風光並不能掩蓋她的能力缺陷。知情人說,如果不是秘書起草的講稿,她便會語無倫次,面對鏡頭時也很拘謹,需要手下人在旁邊打手勢。

更多的感慨還是針對她的政治智慧:「做官的不懂政治,是不會長久的。李啟紅一個半文盲女流,沒有大智慧,做小官可以全身而退,做市長,是害了自己。」

女市長的執政特點

中山在廣東省內的政治和經濟地位雖然不及廣州、深圳,但和其他城市相比,仍然算得上是一個重要城市,歷史上,它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鄉,現在是美的等許多知名品牌的生產基地。在廣東省內,中山的各項經濟指標幾乎都名列第五。

這是一個奇特的城市,它是全國唯一以偉人名字命名的城市,下設24個鎮,是全國僅有的4個不設縣區的地級市之一。

更奇怪的是,中山的歷任市長和市委書記幾乎都是本地人。本屆市委書記陳根楷和上屆市委書記崔國潮都是中山人;第一、第二任市長湯炳權,中山人;第三任市長黃子強,空降而來,一年後離任;第四任市長陳根楷,中山人;第五任市長李啟紅,中山人。

這也導致了中山領導人的視野狹窄,「提不出新的發展概念,都是人云亦云,別人怎麼做,這邊也有樣學樣」。

當地媒體人士認為,在中山,李啟紅的政績並不理想,「什麼熱,她搞什麼」,廣東省已經明確發展廣州、佛山的金融服務業,她就在中山宣揚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廣州南沙搞了個中藥產業基地,她就提出在中山也搞一個。

在其去年獲得「2009中國十大品牌市長」稱號時,主辦方為她撰寫的獲獎關鍵詞是「前瞻木蘭,情系中山」,以肯定她當年「在交通、金融產業集群、城建環保等各個環節,為打造中山城市品牌,持續不斷地揮灑著熱情」。

不過,這幾大領域,近年來都是極易尋租的高危行業。這名女市長事發被查,與其看重的行業不無關聯。

其一是力挺房地產。2009年1月,正值金融危機肆虐期間,中山市頒布《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的意見》,提出多項優惠措施。當時,李啟紅在回應外界質疑時公開表示,「政府救的不是一個房地產業,而是整個產業鏈」,而「樓市低迷對政府的整個稅收都會有影響」。

由於熱衷於土地經濟,大搞房地產開發,征地拆遷帶來了不少社會矛盾。北京律師王令去年年初辦理廣東中山的征地拆遷案件,發現中山市坦洲鎮數萬畝的耕地,被非法轉為國有,又被低價出讓給開發商。

王令在中山辦案期間,公安干警始終相隨。晚上入住賓館,凌晨竟有20多名警察查房。警察種類眾多,包括派出所民警、治安警、刑警等。警察直奔主題,希望律師不要承辦案件,律師「固然心慼慼,但城下之盟不敢訂,責任不敢棄」。

在義憤之下,王令首次做了中紀委的訪民,實名舉報中山市長及其國土局長的濫用職權及可能存在的貪腐問題。

在李啟紅出事之後,律師稱「不敢貪天之功」,但是,「這樣的城市,這樣的處事風格,若說市長沒有問題,那是誰也不信的」。

李啟紅執政的第二個特點,是在公共事業領域強化國有主導。2007年1月,李啟紅任中山市市長,上任後在資本市場上燒的第一把火就是重組中山公用,原來隸屬於鎮區的五家供水公司資產被吸收至上市公司中山公用。

這次調整,也是李啟紅案發後的重點懷疑對象。與李啟紅一同涉案接受調查的約有10人,其中5人來自她的家族,包括其丈夫林永安、弟弟李啟明、李啟明的妻子,以及李啟紅的一個妹妹。另有兩名關鍵人物分別為中山公用董事長譚慶中、總經理鄭旭齡。

消息人士說,譚慶中對中山市很熟悉,而他原供職的銀河基金總部位於上海虹口。虹口區與中山市互為友好城市。兩地官員互訪交流之間,譚慶中與李啟紅建立了深交,故李啟紅安排他進入中山公用操作重組事宜。由於受到李啟紅的賞識,譚慶中被李請來,成為站在前臺的操盤手。

這種人事變動方式,既不同於傳統「官員式」任命,也難稱正常的市場化聘任。

想當市委書記的市長

在當地人看來,李啟紅被帶走時毫無徵兆。就在一天前,她還陪同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朱小丹,出席了中山當地一家企業的產品下線儀式,5月30日的中山市委機關報《中山日報》,以頭版頭條對此進行了報導並配發照片。

事情的逆轉令人瞠目結舌。當日晚上10點多,廣東紀檢監察網發布消息稱,廣東省中山市女市長,「因涉嫌嚴重經濟違紀問題接受組織調查」。

在證券界看來,此案事發與政府嚴厲打擊證券市場犯罪的導向相呼應。5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明確了操縱證券市場和內幕交易的立案追訴標準。《人民日報》也曾連續發文,矛頭直指證券市場內幕交易。

廣東證監局今年5月發文要求轄區上市公司對內幕信息知情人進行報備,且向前追溯3年,3年來公司重大事項內幕知情人的情況都要詳細報備。

距離2007年中山公用的14個神奇的漲停剛好快滿3年,李啟紅在此時恰到好處地被「雙規」了。

據悉,證監會對李啟紅涉及的中山公用內幕交易案秘密調查多時,在收網階段經由中央紀委主要領導指示,由紀檢監察和公安等部門配合對涉案人員實施控制。

6月2日,李啟紅的簡歷從官方網站上撤下。4日,廣東省委組織部公示中山市新一任市長,系原廣州市蘿崗區委書記薛曉峰。薛曉峰從武漢大學新聞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曾擔任廣州日報社總編輯、廣州市委秘書長等職務。

對於廣東省委組織部幾天後即公示中山新任市長,當地人士則稱,這表明「雙規」李啟紅是廣東省委的統一部署,早已安排好替代人選。

中山市委市政府內部流行的說法是,現任市委書記陳根楷即將退休,省委擬從外地調任市委書記,但遭到李啟紅的極力阻擾。

在中山經營多年後,李氏家族多數成員要麼經商,要麼是政府要員和公務員。除了上述案發後被帶走的5名家族成員外,李啟紅之弟李啟和擔任中山市南區黨工委副書記,兼任區黨校校長;其侄女的老公,30歲做了當地南頭鎮副鎮長。

這個女市長也頗為關照本地企業。曾與李啟紅多次交往的人士透露說,李啟紅對推銷本地產品不遺餘力。她在公開露面時常佩戴胸針,這些胸針均為位於中山市坦洲鎮的伊泰蓮娜公司出品。除了伊泰蓮娜生產的首飾,另一家中山當地企業廣東非常小器有限公司生產的指甲鉗,也幾成市長李啟紅待客、出訪的必備禮品。

在政商兩界,李氏家族盤根錯節,嚴密的關係網自成體系,這也給了李啟紅分庭抗禮的能量。

在落馬之前,李啟紅並未掩蓋自己成為下一任市委書記的野心,接近李啟紅的媒體人士稱,在其小圈子裡,身邊人習慣稱其為「老闆」,也有不少人已經當面叫她「書記」。

據說,廣東省委曾計畫安排李啟紅去省婦聯做副主席,不過遭到了她的抗拒。她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繼任的市委書記,但省委考慮她是中山本地人,不適宜再擔任主要領導。

另外一種說法是,李啟紅和原廣東省政協主席陳紹基都是中山沙溪鎮人,這名女市長的仕途多得陳紹基的關照,不排除她是因為陳紹基落馬而東窗事發。

「一人當官,全家受益」

李啟紅的家族財富備受關注。有媒體報導說,估計其家族財富超過20億。這讓已被雙規的56歲女市長具有了標本意義。

這個數字,會讓等待槍斃的文強為自家魚塘僅僅挖出665萬現金無地自容,亂寫香艷日記的菸草局長韓峰僅有幾十萬的黑金更讓人多了幾分同情。

暫且不論20億的數字靠不靠譜,不過,在中山當地,李啟紅有家族成員涉足房地產和工程建設市場,早不是秘密,她也因此頻受詬病。

李啟紅的丈夫林永安身份體面,他是中山市高爾夫球協會常務副會長,也是中山市人大官方網站公布的中山市第九屆人大代表,還擔任兩家名為「今科」的公司法人代表。

其弟李啟明則在中山市從事房地產業。工商資料顯示,李啟明在中山市第五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下稱中山五建)、麗景灣房地產有限公司、中山市房屋安全鑑定所等都持有股份。

「中山五建」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成立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初,為集體企業,後來公司改制,李啟明等人成為公司股東。從1999年新公司成立至今,已經承接樁基礎工程數百項,還有其他大小各類工程共約100多萬平方米。「中山五建」承接的土建工程項目也有數十個,包括麗景灣花園商住樓工程,盛景園商住樓22172平方米,東盛苑商住樓工程21000平方米等,其中還有不少政府工程。

改制後的中山五建是個典型的家族企業,李啟明擔任法人代表,股東還包括林永安、林永燦、林元明。林永燦是林永安的弟弟,林元明與他們亦有親戚關係。此外,中山五建還是中山市麗景灣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的股東。在中山本地,麗景灣房地產公司自稱「只為中山高管建房子」,專注於豪宅開發。

中山市中宏房地產有限公司,也有林永安、林永燦兄弟身影。公司成立時有3名股東,林永安出資40萬成為第一大股東,其後股權變更,林永安退出,林永燦則出資22萬成為第一大股東。

接近當地建築市場人士稱,李啟紅家族成員通常不會公開參與招投標,但當地多個工程和房產項目背後都有林、李二人運作的身影。

這種「一人當官,全家受益」的創富模式,使得財富的來源少了奮鬥與勞作的色彩,卻帶有強烈的權力印記。當李啟紅被「雙規」後,當年她力挺房地產的那些言論,都被外界認定為包庇其家族企業的證據。

2008年11月,央視《半邊天》欄目製作了一個對中山市長李啟紅的專訪——《女人的力量》。女市長和節目主持人張越坐在那兒大談中山是幸福城市,主題是「幸福城市的幸福市長」。

「一走上領導崗位,我在自己內心有個承諾:我一定要認認真真地為老百姓辦點好事,辦點實事。」李啟紅在接受電視採訪時這樣解釋自己的行為。

在李啟紅自己的講述中,她與丈夫極為恩愛,互相支持。「我經常星期六星期天在辦公室加班,他差不多時間,比如中午12點半給我打電話,問回來了沒有。我說差不多了,他說那我現在開始炒菜。等我回到家的時候,他就能夠炒出來一桌我最喜歡吃的菜。我真是很幸福。」

隨著李啟紅「雙規」,這期節目在中山瘋傳。當地人稱:「她倒很幸福,感覺在中山都快家天下了,可憐我們小老百姓,被房子套牢一輩子,心酸。」

如今,「幸福」不再,風光不再,迎接這看似幸福一家的,是層層深入的調查。位於中山市石岐區富康路19號興中區花園的中山五建一片蕭索,公司稱——負責人「出差了」。

中山公用的內幕交易之謎

中山公用重組中,李啟紅可看作最高端、最權威的內幕信息源。當地人士分析說,李本人對資本市場知之甚少,很可能是扮演了信息渠道的作用。

興中道馬路很寬,兩邊巍峨地排列著中山市的黨政機關,與中山市中級法院毗鄰的財興大廈門面並不顯眼,但門口的保安警惕性很強,對每個來訪的陌生人都會盡職盤問。

身處風暴中心的中山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山公用」)位於這座大廈的三樓。繼中山市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啟紅被「雙規」後,中山公用董事長譚慶中、總經理鄭旭齡不能履行職務「失蹤」的消息,在當地引起熱議。

知情人士稱,「譚慶中、鄭旭齡以及中山公用大股東中山中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幾名高管在李被帶走的同時也被控制,而中山中匯、中山公用的中高層在5月30日至31日都被勒令暫時不允許離開辦公樓。」

早在5月26日上午中山公用2009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譚、鄭二人出事便有徵兆。據參與股東大會的一名知情人士透露,當日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均未露面,股東大會由公司董事黃煥明主持。公司公開的解釋是,「主要領導均出差在外」。

5月31日,中山公用在緊急停牌後公告稱,譚慶中和鄭旭齡因暫時無法履行職務,授權公司董事鄭鐘強代行兩者職務。

李啟紅涉嫌股票內幕交易,涉及的上市公司正是中山公用。中山公用的重組是她扶正主推的頭個大手筆。2007年2月,中山市市委、市政府對公用集團的產業架構進行了調整,通過行政劃撥的方式,將路橋、工程施工等板塊資產劃出公用集團。其時,李啟紅剛上任中山市市長一職不過一個月。

回顧當年中山公用重組鏈條,可對這場行政主導下的重組有更清晰的認識。

公用的重組

中山公用的前身是廣東首家純商業上市公司佛山興華,2000年被中山公用集團收購,更名為公用科技。在隨後的7年中,這家名字跟「科技」沾邊的公司主業其實是管理當地大大小小的農貿市場。

2007年1月,李啟紅就任中山市長時,其重要工作之一是大力推動中山的金融產業發展。在她主政下,股份制銀行和外資銀行紛紛進駐中山,產權交易中心、村鎮銀行等金融新業態相繼出現。中山公用的重組是她主推的第一個大手筆項目。

事實上,在她還沒扶正之前,就已經埋下了變化的伏筆。早在2006年中,譚慶中等核心人物就已經明確了中山公用通過公用科技整體打包上市的路徑。

2006年5月9日,意氣風發的譚慶中成為公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8月6日更名為「中山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一任董事長,此前,他剛從銀河基金管理公司離職。

此前,譚慶中先後擔任銀河證券資產管理總部副總經理、銀河基金管理公司副總經理等職,不過,囿於銀河內部複雜的人際關係,譚一直沒被扶正,因此萌生去意。

因此,李啟紅的賞識,對譚慶中來說意味頗多,而且中山公用還是中山市最大的一家公用事業集團。在任職儀式上,譚慶中舉杯保證,絕對有信心帶領公司成為中山市的標桿企業。

在當天的宴會上,譚慶中反覆強調「公用科技必將超越中炬高新」,後者是當時最受矚目的中山市的上市公司,他也多次推薦領導們多關注當時的上市公司公用科技。

2006年6月,當時公用科技新的董事會明顯增加了資本界的專業人才,包括曾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銀河基金第二屆董事會董事的傅豐祥以及曾任職於銀河證券與銀河基金、後來成為中山公用總經理的鄭旭齡。這些都是譚慶中在銀河的舊識。

在當時,中山公用的整合路徑確實給人很大的想像空間,早在2006年年中,整體上市的傳聞便已傳開,市場還傳言,公用集團有意將持有的15%廣發證券股份注入公用科技。

隨即,中山公用於2006年8月8日發布澄清公告,否認了上述說法。這一表態直接導致公用科技的股價在2006年下半年持續低迷,在4~5元區間盤整,與同期大盤一片繁榮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

在2007年1月公用集團與中山市國資委的內部新春聯誼晚會上,譚慶中在講話中提到,公用集團將推進產權結構改革,同時利用資本運營手段實施資產重組。

2007年3月,李啟紅明確表示:「公用集團在水務整體上市、投資天然氣項目、重組旅遊產業、收購證券公司、拓展新興產業等方面都將按先易後難、成熟一個推進一個的原則推進實施。」數月後,公用科技重組並股價齊飛的大戲開始上演。

此次重組的實質內容是5家區鎮供水資產的收購。在中山這樣的「小地方」,利益協調並不簡單,僅靠上市公司或大股東操作很難完成,作為市長的李啟紅為此所做的說服工作相當重要。

「振業投資」的精確投資

2006年8月,正當中山公用的股價在低空徘徊時,此前從未在A股市場上露面的「振業投資」卻在悄然大肆吸納。

事實上,振業投資成立的時間也恰到好處,工商資料顯示,振業投資成立於2006年9月18日,註冊資本僅50萬元,法人代表為張來明。

2006年第四季度,振業投資躋身中山公用第一大流通股東,持股數量高達678.72萬股,遠超第二位。

在其吸籌完畢後,中山公用的股價立馬變臉。市場上又出現了公用集團欲注入廣發證券股權的傳聞,藉助利好消息,中山公用的股價從2007年1月份的不足5元,到了5月初已飆升至12元,漲幅近3倍。

而在中山公用的股價上漲後,振業投資減持了部分股票。2007年一季報顯示,該公司持有的中山公用股份已經降至291.99萬股。不過,它並不急於兌現餘下的股份。

2007年7月2日,毫無徵兆,公用科技高空跳開,不足一小時就封在漲停板。7月3日,開盤再封漲停。兩天內成交額超過2.5億元,而漲停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6月29日)僅僅成交4600多萬元。2007年7月4日,公用科技公告稱「因重大事項開始停牌,直至重大事項公告時復牌」。

2007年8月20日,公用科技公告吸收合併及定向增發議案,這一重組在當時被外界譽為「公用集團整體上市」。自此,公用科技連續拉出12個漲停,加上停牌前的兩個漲停板,在公用集團整體上市方案公布前後,公用科技連續14個漲停,累計漲幅高達360.06%。

振業投資所持有中山公用的269萬股也是在2007年三季度全部拋空,獲利8600萬元順利出逃。

振業投資的出資人分別為中山市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山實業」)和中山市公物倉儲中心有限公司(下稱「中山倉儲」),辦公地點中山市興中道18號財興大廈附5樓,和中山公用在同一棟樓裡。

工商資料顯示,中山實業、中山倉儲都屬於國有獨資企業,出資人都是公有資產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法定代表人為歐陽澤生,辦公住所同樣也在財興大廈附5樓。

經查證,中山振業法人代表張來明竟然是中山公用物業開發事業部綜合部部長。中山公用的普通員工根本不知道他還是另一家投資公司的法人代表,還曾為集團「創造」了8600多萬元的炒股收入。歐陽澤生則為中山中匯副總裁,曾經也擔任過中山公用董事。

不過,在2006年年報中,中山公用還特意強調,無法確認前十大流通股股東間是否存在關聯關係或是一致行動人。賺取了巨額利潤的振業投資讓人頗覺撲朔迷離,而其數千萬的炒股利潤最終流向也成了一個謎團。

作為一宗並不鮮見又比較極端的案例,中山公用案反映了一定的國情——國有上市公司事關資本運作的大事仍有複雜的決策程序,一路上報層層審批中也擴大了內幕知情範圍,造成市場信息的不對稱,易滋生內幕交易。

李啟紅涉嫌內幕交易事件爆發後,譚慶中曾任職的銀河證券成了眾矢之的,其中山營業部屢次登上交易龍虎榜,被猜測為「老鼠倉聚集地」。

根據深交所交易統計數據,2007年9月10日,是公用科技當時上演的最後一個漲停日,銀河證券中山營業部、中信證券中山松苑路營業部、廣發證券中山四路營業部佔據交易龍虎榜賣出前三名,均為中山本地營業部,累計賣出近1.4億元。

中山市一位政府人員回憶了當年情形:「其實臨近停牌前已有些徵兆,有一位朋友力勸我去買,說包賺不賠。」不過,狂飆的快感很難讓人有徹底的安全感。據透露,2007年後曾有相關部門來查過中山公用重組的事情,後不了了之。

中山公用重組中,李啟紅可看作最高端、最權威的內幕信息源。當地人士分析說,李本人對資本市場知之甚少,很可能是扮演了信息渠道的作用。

李啟紅:最後一個?

李啟紅案的特點在於李本人常年在當地經營,為其家族勢力的形成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權力保護,而其公共權力的私化,長期以來並未得到有效監督。

李啟紅,廣東中山市長,今年56歲。

不久前的5月30日,廣東紀檢監察網公布,據廣東省紀委當天晚間證實,「中山市政府市長李啟紅因涉嫌嚴重經濟違紀問題,目前正在接受組織調查」。

在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的印象中,李啟紅成為全國第一個「落馬」的地市級女市長。

「明星市長」的隕落

近日,廣東省紀委的一位人士告訴《新民週刊》記者,李啟紅確係在廣東當地被中紀委辦案人員帶走,廣東省紀委亦參與偵辦李啟紅案。

位於珠江口西岸的中山市,這個戶籍人口約為140萬的地級市,毗鄰港澳,是珠三角主要城市之一。

此前,李啟紅為廣東省內僅有的兩名現任正職女市長之一。在接近退休之齡出事,李啟紅因此被認為是,因加速斂財,而「晚節不保」。

東窗事發之前,李啟紅的名聲也如雷貫耳。在2009年12月底,李啟紅還曾高調當選「2009中國十大品牌市長」,給她的頒獎詞中,有「腳踏實地」四字。

細細研究不難發現,李啟紅的權力之路起於微寒:42年前,14歲的她,是每天編織草帽的一名普通的籐草工藝社工人,工作的地方在中山縣石岐鎮,此後,她當上了居委會主任,後任中山市婦聯主席、該市市委組織部部長……就這樣一步一步,她從社會底層攀登上市長之位。

等到2007年,這名短髮齊耳、皮膚白皙、身形微微發福的時任中山市女市長公開亮相之際,已過知天命之年的她依然被認為是在公共活動中,長袖善舞。如果忽略她在接受某國家級媒體採訪時的前言不搭後語等類似「不著調」狀況,頗有巾幗不讓鬚眉之勢。

譬如,這位女市長曾對來中山投資的上市企業老總們慷慨致詞,「你投資,我服務,你賺錢,我收稅,雙贏!」她也曾在代表中山市赴美的一次經貿合作交流會中,落落大方地演唱上世紀的經典之作《小城之春》。

她自稱崇拜的人,是花木蘭。

如今看來,這樣一個在當地政商兩界游刃有餘的「明星市長」,人生好似一幕反諷劇。日前,李啟紅被中紀委直接帶走。明星女市長的光環,如流星一般,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隕落。

當地政府透露的信息是,李啟紅「因涉嫌嚴重經濟違紀問題接受組織調查」,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涉嫌當地最大的國資控股上市企業中山公用重組過程中的股票內幕交易。

繼此前南京市經委主任劉寶春因涉及高淳陶瓷內幕交易案被刑拘之後,李啟紅成為又一名涉股票內幕交易而被查的地方官員。雖然在此前,作為位至正廳級的幹部因涉嫌股市內幕交易而被調查的,並不太多。

在李啟紅曾經任職的珠三角政界,在不到一年時間內,有深圳市長許宗衡與她兩名地市級市長相繼出事。不要忘了,廣東省是國內反腐的前沿陣地,國內第一個舉報中心、第一個反貪局都首先在這裡成立,從羅湖口岸過去就是因廉政公署而聞名於世的香港。

日前,中紀委一位人士告訴《新民週刊》記者,一般情況下,中紀委負責直接查辦的是副部級以上級別的涉案高官,但近年來,中紀委也查辦了不少重特大級別的地方案件。

中紀委較嚴厲的調查措施和手段,一般公認的是「雙規」,而許多腐敗官員最害怕的,也就是「雙規」。

按照慣例,對於省部級高官的違紀案件,一般都是由中紀委先查,經由中紀委查處後,不構成犯罪的,會給予其黨紀政紀處分;對構成犯罪的腐敗官員,則會移交至最高檢。

一位反腐專家對《新民週刊》稱,李啟紅被「雙規」後的結局,屬於後一種情形。

李啟紅家族,公共權力的私化

「在我們的基層政府,權力的透明化做得不夠,才會產生類似李啟紅這樣的問題。而如果這個制度不建立,類似李啟紅案必然還會發生」,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在接受《新民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李啟紅案的特點在於李本人常年在當地經營,為其家族勢力的形成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權力保護,而其公共權力的私化,長期以來並未得到有效監督。

關於「一把手」過大的權力,早已婦孺皆知。瀋陽原市長慕綏新那句名言,言猶在耳,「國家的法令、法規在我這裡也得變通執行。我同意的執行,我不同意的就不能執行」。

而在更廣大的中國基層政府,在具體操作中,縣級紀委監督縣長、縣委書記,市級紀委監督市長、市委書記,在理論表述上是可行的,但實際操作中,困難重重。雖然,呼籲強化監督部門的垂直功能,這個口號,我們喊了許多年。

竹立家強調,查案子並不是遏制腐敗的最有效的方式,最有效的還是從體制、機制上,通過民主的方式來制約權力。

他認為李啟紅案的產生,「關鍵是市長、一把手的權力過大,權力的來源、運行沒有制約,權力的運行結果也沒有監督;另一方面,其權力的運行不透明、不公開,對於公共政策的制定、幹部任用和任免、公共預算,現在我們的好多地方都是不公開、不透明的,這為暗箱操作提供了方便,必然產生權力家族化,這也導致了李啟紅家族的形成」。

「現在,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轉型期,改革的任務很重,但是關鍵性的制度改革必須推進,就是以下三點:一是,公共政策制定的規範化、程序化和民主化進程;二是,幹部選拔、任用中的民主化進程,主要就是解決誰來選幹部的問題、幹部晉升過程中的法制化和規範化問題以及幹部家庭財產公開透明的制度;三是,公共財政預算民主化問題。只有將這三者推進,我們才能有效地防止權力腐敗、私化」,竹立家指出。

中山,被過濾的官員「任職迴避」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番東窗事發之前,李啟紅已經在她的出生地、成長地中山市經營40餘載。

2006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黨政領導幹部任職迴避暫行規定》等三個法規文件,作出了關於領導任職的「地域迴避」規定,此規定明確指出,「領導幹部不得在本人成長地擔任縣(市)黨委、政府以及紀檢機關、組織部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門正職領導成員,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長地擔任市(地、盟)黨委、政府以及紀檢機關、組織部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門正職領導成員」。

這就意味著,縣市級主要領導必須迴避原籍或成長地,而地級市黨政主要領導「一般不得」在原籍或成長地任職。

而在中共中央辦公廳提及的「任職迴避」規定發布之後的4個月,即2007年1月,李啟紅履新中山市市長。

在這個她曾經工作過多年的故鄉,面積、人口相當於廣州市的一個區的中山市,李啟紅開始走上她權力的顛峰。

近日,中共中央黨校政法部教授、反腐敗研究學者林喆在接受《新民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上述文件中提及的「一般不得」,「是考慮到了比如戰爭、地震等重大災難突然爆發這些特殊情況,李啟紅被任命為中山市這個地級市的市長,顯然是不屬於這類特殊情況的,這也說明,中山當地沒有很好地執行這個文件,在李啟紅擔任幹部很長時間中,這個問題一直沒有能夠得到糾正」。

林喆據此提出了一系列疑問:中央的這個文件實際上各級領導都是知道的,為什麼這個土生土長的幹部在中山市當了那麼多年的市長,有關人事部門、組織部門,為什麼沒有提出這樣的疑問?中山市人大在審查李啟紅這名幹部的時候,難道不知道中央這個規定嗎?怎麼能夠通過對她的任命?李啟紅案發後,是不是應該對當年任命她的有關單位,比如中山市人大、組織部門進行問責?

「李啟紅被任命為中山市市長,是很明顯地違背中央的用人制度,李啟紅落馬後,對有關部門諸如用人方面的缺陷,要進行責任追究」,林喆說。

而熟知中山政情的人士透露,李啟紅在位時,其家族積聚的財富,「保守估計有20個億」。

這讓曾因寫作《權力腐敗與權力制約》一書而研究過近20年來國內122名官員貪腐案的林喆也感到震驚,這位學者後來解釋,在中山市實行的制度構架上,沒有「迴避制度」這一說,這實際上就給李啟紅家族肆無忌憚斂財、發家致富提供了種種機會與條件,「一個家族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能夠積攢成20億元的財富,就是利用了這位土生土長的市長的權力和個人影響力」。

在林喆看來,李啟紅案件折射了目前我們存在的兩個重大環節的制度缺失,「一是,用人制度中的避籍制度我們有,但是不完善;還有一項,就是家屬迴避制度我們國家做得特別不夠,改革開放以來,這項制度始終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但是國際社會對家屬迴避制度這項都有規定,這也是各國反腐敗法中的重要內容」。

林喆表示,目前,許多國家都有關於公務人員公職活動中迴避親屬關係的規定,且各國對於「親屬」這一概念都有界定,在法律中禁止政府機構中的裙帶關係。

例如,美國聯邦法律禁止聯邦官員僱用、任命、推薦或提升自己的親屬到該官員所控制的任何機構或部門工作,它對「親屬」一詞的解釋涉及公務員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叔舅嬸姨、侄甥、岳父母、婿媳、姻兄弟姐妹等。菲律賓關於總統、副總統和內閣成員親戚和親密個人關係行為守則的行政命令,明確對法律中的「親戚」、「親密個人關係」等關鍵概念作出說明:「(a)‘親戚’指與總統、副總統和內閣成員在第四等血親或姻親上相關的任何人,包括總統、副總統和內閣成員的任何後嗣、後嗣的父母及與後者在第四等血親或姻親上相關的人」;「(b)‘親密個人關係’指享有與總統、副總統、內閣成員密切交際或親密關係的任何人,可輕易接近其本人,例如總統、副總統、內閣成員的政治捐助人、長期的個人朋友、以前的同學」;「(c)‘贈予’指免費處理的東西或權利,或支付給接受者的任何行為或自由,包括假售或假裝苛繁的處理」(第1條)。該法規定了這些人員被禁止的行為和事項,並要求他們過「簡樸生活」。

而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編輯的《國外廉政法律法規介紹》,瑞士、奧地利、阿根廷、墨西哥、印度等國法律也有類似的規定,如波蘭《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法》規定:「國家機關職員本人與其配偶、直系親屬或旁系近親如在職務上構成上下級隸屬關係,則他們不能在同一機關任職。」德國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應迴避與他本人或其親屬有直接牽連的公職活動。」奧地利《國家官員法》規定,公務員不得在以下情況中與配偶、直系或三代以內的親屬、過繼、連襟、聯姻或承嗣等關係者同在一個單位工作:一方對另一方有直接下達指示的權力或監督權,或管理錢財或賬目。

「我們這方面卻做得特別差!這些年來,在各個大機關、企事業單位,我們到處可以見到朋友、夫妻雙方、子女與父母、姻親、同學等分居上下級或同級領導崗位的現象,這樣的話,整個家族就可以有意或無意地利用領導幹部的個人影響力來做他們自己想做的事,許多問題也就發生了」,林喆說。

在她看來,從這個意義而言,李啟紅案具備普遍意義,「李啟紅案只是冰山一角,像這樣的不遵守避籍規定就任命當地幹部的絕對不止中山市一家,查一查我們現有幹部的避籍制度,你可以看到,親屬迴避制度、避籍制度現在我國沒有很好地建立,比如,浙江籍的幹部就在浙江當官,北京籍的幹部在北京當官,本籍幹部在本地當官、幹部不流動實際上是我們的普遍現象」。

讓林喆憂慮的是,如若不加強權力監督,就可能出現第二個、第三個李啟紅。

「通過對李啟紅案的反思,我們應該好好地調查一下還有沒有類似的違背避籍制度的情況,幹部不能在其出生地任職,這項規定應該嚴格起來,如果本籍的幹部沒有做違法亂紀的事,最好對縣長以上級別的幹部進行異地交換。比如,他是河南駐馬店人,而又在駐馬店當幹部,就應該把他調到鄭州、南陽等地」,她說。

房地產行業,反腐之靶點

一個焦點是,在事發之前,女市長李啟紅並不掩飾自己對於房地產業的極大熱情。

在參加中山市人大會議的一次分組討論會時,李啟紅公開說,她聽到不少市民對救市政策有偏見,認為政府出臺政策救樓市就是偏幫房地產商,「政府救的不是一個房地產業,而是整個產業鏈。一個房地產業可以拉動50多個產業,建材、傢俬、家電、燈飾等行業都與之密切相關」。

她說,樓市低迷,對政府的整個稅收都會有影響。當時是2009年1月中旬,恰逢國際金融危機波及中國之際。

在李啟紅事發後,她的這段名言被廣泛傳播。深諳內情的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李市長的家人,正因房地產行業而風生水起。這在中山當地,幾乎不是新聞。

更何況,此番隨同李啟紅被帶走的,還有包括她的丈夫、弟弟在內的4位近親。

雖然,李市長與她的親屬均表示,不會讓市長插手其親屬的生意。但是,徇己之心切,則至公之理,在基層權力監督制度缺失的情況下,面臨高額利潤的房地產行業,這個不大的地級市的掌權者更像是走在一架考驗人性、考驗定力的平衡木上。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監察部副部長郝明金就公開表示,今年將嚴厲查處房地產領域的腐敗案件,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談到今年國企反腐的重點,郝明金指出,國有企業的腐敗主要發生在國企改制、產權轉讓、同業經營、關聯交易等環節。

因房地產落馬的官員層出不窮。圍繞房地產衍生出的利益共同體,正如《紅樓夢》裡說的,「這四家皆連絡有親,一損皆損,一榮皆榮,扶持遮飾,具有照應的」。

國務院參事任玉嶺此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形容,房地產腐敗嚴重性到了「積重難返」的程度,他指出這些年來落馬的多名部級高官,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成克傑、雲南原省長李嘉廷、山東省委原副書記杜世成、北京市原副市長劉志軍,「都是倒在房地產問題上」。

這位20年前曾在廣西北海任副市長的經濟學家提及,「當年北海一個管土地的科長出了問題,然後就換了一個工作比較有經驗的共產黨員來接替,結果他上任不到半年,床底下就被搜出300多萬現金。他臨上‘斷頭臺’的時候,這300多萬還沒有動過」。

任玉嶺提醒,應該把房地產的問題,房地產內部的商業賄賂,作為紀檢部門查處的重點。

「每次只要我提房地產,我都要提反腐敗。因為它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會出現腐敗」,現在,他依然這麼說。

林喆認為,整個過程中,「李啟紅扮演了一種以權謀私的角色,以自己的權力為親屬們提供經商活動的方便;她還起到了庇護傘和給予權力支持的作用,當親屬們違法亂紀的時候,她實際上以她的影響力對此進行了庇護」。

這是一種輪廓式的宏大敘述與總結。新民週刊記者獲悉,由於李啟紅案依然在偵辦之中,對於李啟紅涉案的詳盡細節依然不甚明朗。

北京市紀檢監察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認為,近年來中紀委為推進反腐工作開展了不少制度創新與試點工作,比如對幹部的巡視制度等,一些省份早已在實行該巡視制度。

「比如,廣東省紀委和廣東省委組織部派出的巡視小組去巡視,巡視小組回來以後只向他們的派出機構報告,他們的巡視報告並不公開」,任建明建議巡視報告部分向社會公開,建立公開問責機制,「這對巡視組的工作也是個監督」。但迄今此項公開,尚無時間表。

讓人感覺毫無意外的是,在此前種種因房地產開發後臺交易而落馬的官員中,儘管他們已經走下權力神壇,但其涉案的具體緣由與脈絡,總是顯得諱莫如深。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狄更斯在《雙城記》中這麼說。這句話,也許適用於處於變革與激盪中的今天。倘若,我們對照李啟紅與在她之前倒下的「前輩」的案發路線圖,也許將會失望地發現:這僅僅是細枝末節上的重複演繹,只不過這一次,李啟紅的貪慾,創下了「新記錄」,如果沒有健全的制度,女市長李啟紅不會是終結者。



来源:新民週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