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上到了國共內戰
看看吧:
國共內戰,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之間在中國境內爆發的戰爭,自1927年到1949年間,國、共之間發生過多次內戰。
國共內戰大致分為兩個階段:1927年至1937年間為國共內戰第一階段,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為國共內戰第二階段。
1927年至1937年間,國民黨先後集中優勢兵力對共產黨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實行五次」圍剿」,前四次遭到失敗,但在最後一次」圍剿」中,迫使中央紅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從江西瑞金戰略轉移至陝西延安。
1937年由於日本大規模入侵,中華民族與日本侵略者的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西安事變後,國共雙方經過談判決定停止內戰,共同抵抗外來侵略者。國共合作期間由於兩黨所代表的階層利益不同,仍摩擦不斷。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國共之間矛盾升溫,國民黨政府一邊假意和談一邊積極搶佔地盤,準備再次發動戰爭。
1945年8月,蔣介石在日軍投降前後三次發電邀請毛澤東到重慶商談」國際、國內重要問題」。毛澤東同月偕同周恩來、王若飛前往重慶進行談判,並10月10日,國共簽訂《會談紀要》(即《雙十協議》)。國共雙方同意避免內戰,但未能就共產黨政權及軍隊的合法性達成共識,不久國共內戰全面爆發。 毛澤東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搭配蜂擁而起的學潮,並建立起廣泛的民主統一戰線,與國民黨統治者進行全面的鬥爭。在歷經了遼瀋、徐蚌(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後,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1949年,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佔領南京總統府,國民政府被迫離開南京退至臺灣。
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的國共內戰,也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共計殲滅國民黨軍隊800餘萬。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共內戰
圍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長征(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暫停(皖南)–上黨–隴海–定陶–正太–遼渖(長春–錦州)–淮海–平津–渡江–台海(古寧頭–登步島–南日島–東山島–一江山島–東引–烏坵)
中華民國政府在2008年《中華民國年鑑》評論國共內戰如下:
第5時期為民國34年到38年,是國共爭奪中國主導權的時期。蘇俄全力支持中共奪取中國的統治權,但美國把中共的擴張視為中國內政問題,一再錯失處理時機,致國共決戰無法避免;最後國民黨政府軍事失利,大陸領土淪喪。這不只是軍事失敗所導致,而是各方面因素所造成:民國36年國家開始行憲,各黨各派加入政府,僅中共拒絕參加;政府軍隊系統有別,步調不能齊一,主戰主和,意見分歧,反而成為敗戰的原因;民國38年1月總統蔣中正引退後,由副總統李宗仁代行職權,決定與中共議和,貽誤軍機尤多;美國以美援之有無,作為讓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組織聯合政府的交換條件,不斷對政府施加壓力;蘇俄積極援助中共,隨時作武裝顛覆的準備;由於戰爭破壞,人民生活困苦,商人勾結劣官,擾亂金融物價,造成人心浮動,社會不安。民國38年底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步入另一個時期。
来源:blog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