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在美國求學已經將近一年。各種各樣的不適應已經漸漸消失,被美國文化衝擊的同時,也深深地被它震撼。陌生的環境,起初帶給我無窮無盡的新鮮感,然而與此同時,感受到的是一個社會的精神。
由於我只是一名未滿18歲的高中留學生,所以不能夠自己在外租房。學校會為留學生安排美國當地接待家庭(home stay),或許家庭不會很富有,但是至少這樣一來,我們就擁有了一個良好的英語環境,更重要的是,一個融入美國人生活的機會。這一年裡,和住宿家庭一起去看過NBA湖人隊的比賽,參加過美國青少年的狂歡派對,欣賞過聖塔莫尼卡海灘的美景……然而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每個月在教堂裡給流浪漢分發食物。
在美國,教堂並不只象徵一個單純的宗教場所,更代表著一個人們互相交流、幫助的地方。我的房東是一位單身媽媽,教堂裡的人曾經給予過她很多幫助,於是她也用自己的方式回饋著這個社會。
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她和女兒都會準時在教堂出現,帶著自己花錢從超市買的食物,然後就開始在某個角落裡安靜地忙碌著。如果學習不忙,我一般也會參與。然而我的工作並不是固定的,只是在別人忙不過來的時候去幫忙。參與「幫助流浪漢」的志願者通常很多,一個屋子裡的人都忙前忙後,有的切蛋糕,有的烤麵包,還有的管理分裝……定期參與的服務人員都會有一個胸牌,他們之間都彼此認識,分工明確,並且有條不紊。
教堂的外面,通常早已排了一條長長的隊伍。周邊一些無家可歸的人知道這所教堂在每個月的第一個週日提供免費的晚餐,於是很早就會來排隊。然而免費的晚餐並不是針對每一個人的,前提是需要幫助的人。教堂的管理者手中會有一個長長的名單,想享受免費晚餐的人必須提前登記,並且接受審核。一切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條,排隊的人或許衣冠不整,但是他們卻遵守規定。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也為流浪貓狗準備了食物,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對於生命的尊重。
7點的時候,服務正式開始。流浪漢陸續進入教堂,自己找到座位坐好。這個時候是我們志願者最忙碌的時刻,搬椅子,分發食物,收拾桌面……雖然來享受免費晚餐的都是窮人,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擁擠或者爭吵,只是在自己的座位上舉著手,等志願者過去分發食物。讓人感動的是,他們會很有禮貌地說謝謝,也會把食物先讓給帶著小孩子的單身媽媽。
一個下午的忙碌換來的是無可比擬的充實感,因為感受到了自己在社會中存在的意義。在美國,的確存在著許許多多擁有豪宅名車的富人,但同時也存在著連吃飯都成問題的窮人。然而人與人之間,卻試圖在尋求一種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