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最早使用車的國家之一。相傳中國人大約在4600年前黃帝時代已經創造了車。大約4000年前當時的薛部落以造車聞名於世。《左傳》說薛部落的奚仲擔任夏朝(約公元前21世紀-前17世紀)的「車正」官職。《墨子》、《荀子》和《呂氏春秋》都記述了奚仲造車。
古車印象
先秦時代的車,總的說來分為「小車」、「大車」兩大類。駕馬、車箱小的叫「小車」,也叫輕車或戎車。駕牛、車箱大的叫「大車」。小車除貴族出行乘坐外,主要用於戰爭。戰國時,由於車戰的發達,戰車的多少成為一個國家強弱的標誌,有所謂「千乘之國」、「萬乘之國」的說法。
古車作為載車部分的車廂,叫「輿」。「輿」的左右兩邊立的欄杆和木板,叫軫,車的運轉部分主要包括輪和軸。輪的中心是一個有孔的圓木,叫轂,用以貫軸。車輪的邊框,叫輞。連接輞和轂的是輻。車輪的輻條有多有少,一般為30根。四周的輻條都向車轂集中,這叫輻輳。車軸是一根橫樑,上承車輿,兩端套上車 輪。軸的兩端露出轂外,末端套有青銅或鐵製的軸頭,叫軎。軸頭上有孔,用來納「轄」,以防車輪脫落。轄一般用青銅或鐵製成,呈扁平長方形,長約三四寸,俗稱銷子。車軸橫在輿下,固定的方法是在輿的底部安上兩塊木頭,用繩索把軸綁在上面。它的形狀像個爬伏著的兔子,所以叫伏兔。
車輛的構造和組成,除了上面介紹的有關載車和運轉部分的構件外,還要包括駕車的構件。駕車部分的構件主要有轅、軛。轅為一根直木或稍彎曲的木槓。轅轅的後端連著車軸,前端拴著一根彎曲的橫木叫軛,又叫衡或橫。轅和軛相連靠的是銷子。軛要卡在牛馬的頸上。另外還有「軔」,它是阻止車輪轉動的一塊木頭。行車時必須先將軔木拿開,車子方能轉動。所以啟程又叫發軔。以後用「發軔」泛稱事情的開端。
古代車輿上可以有蓋子,用一根木棍支撐,形似大傘。據說古時婦人之車,往往在輿的四周加上帷。後來車蓋被取消,在帷上加了頂(類似現代的車篷),叫作幔。在西周時期,最高級的馬車上要裝八個鑾,走起來聲音很好聽。古車上的許多部件製作精美,如有的銅車軎,甚至用金銀絲鑲嵌成美麗的紋飾,異常華麗。
車輪上的歷史
夏朝已進入了奴隸社會,在其奴隸主政權機器中,牧正主管馬牛的牧養馴育與使用,車正主管戰車、運輸車的製造、保管和使用。可以認為,這車正和牧正,便是我國早期的主管交通的專職行政人員。
夏朝末年,商湯在伊尹的輔佐下,同樣打起了「恭行天之罰」的旗號,作戰中使用了更多的牲畜和戰車、運輸車,討滅暴虐無道的昏君夏桀,建立了商朝(約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 商代戰車的使用已經十分普遍,車輛製造技術也有很大提高,能夠造相當精美的兩輪車了。
周武王滅商後大封諸侯,又接受周公的建議,修建洛邑,開鑿道路,製造車輛,發展交通。西周的車輛有了重大改革。《說文》上說,商代有三匹馬拉的車, 謂之驂;周人增加了一匹,謂之駟。河南浚縣辛村周墓出土車12輛,馬骨竟為72架,說明已有六匹馬拉的車。特別是到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 戰爭規模的擴大,戰車使用的數量也越來越多,戰車發展到鼎盛階段,車輛製造業也有了更快的發展。
車戰時代的戰車,在形制構造上大同小異,一般由兩馬或四馬駕挽,以四馬為主。按當時規定,每車編左中右三名甲士。它們一般是獨轅、兩輪、長轂;車輿(車廂)是橫寬豎短的長方形,門開在後方;車轅後端壓在車廂和車軸之間,轅尾稍露在廂後;車轅前端橫置車衡,衡上縛附兩軛,用以駕馬;車體都是木質結構, 通常在重要部位裝著各種青銅製的車器,目的在於增加車身的堅牢度,便於縱橫馳騁,在一般「錯轂」交戰中不致被損壞。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了「車同軌」,對車輛製造的技術和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秦始皇五次大規模巡遊,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馬車。秦代人對馬車似乎有著特殊深厚的感情,至今我們還可以從秦朝留下的兵馬俑中,看到當時的戰車、輦車等實物,看到與真人真物幾乎等高的人物與馬匹形象。這些珍貴文物,完全模擬實物製成,是前所未有的考古發現,反映了我國2000多年前馬車製造的精湛技藝。
到了漢朝,車子有了很大發展和變化,單轅車逐漸減少,雙轅車有了大發展,車的種類增多,且主要用於載人裝貨,而不是戰場了。東漢和三國時期出現了獨輪車,這是一種既經濟又實用的交通運輸工具,在交通史上是一項重要的發明。根據歷史記載,諸葛亮北伐時,蒲元創造「木牛」為軍隊運送糧草。許多學者認為當時的「木牛」,就是一種特殊的獨輪車。
唐宋以後,車輛的製造技術也有所進步。南北朝時出現了12頭牛駕駛的大型車輛。當時還出現了磨車。磨車上裝有石磨,車行磨動,行10里磨10斛。至於三輪車,在唐末五代時就已出現,但沒有得到推廣。到了宋朝,官僚們坐轎子的風氣漸漸興盛起來。這時高級車輛的製作和改進得不到重視,制車技術的重點也逐 漸由乘人的車轉到載貨的車。宋朝的大車叫「太平車」,用五至七頭牛拖拉。這時的獨輪車前後兩人把駕,旁邊兩人扶拐,前用驢拉,叫作「串車」。明朝將前用驢拉、後以人推的獨輪車叫「雙繾獨輪車」。明清時期除了陸續出現許多新型車輛和異型車輛外,還出現了帆車,即在車上加帆,利用風力助車行進。到清朝時又出現了鐵甲車和轎車。鐵甲車有四輪,輪的直徑約一尺,車廂包以鐵葉,以保安全。轎車是馬車與轎子結合的產物,外形如轎,用馬和騾拉挽。徐揚的《乾隆南巡圖》中就畫有這類轎車。
来源:中國文化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