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最好地區大乾旱
二 ○一○年中國西南地區發生大旱災。據民政部門統計,截至二○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五省份受災人口六千一百三十點六萬人,飲水困難人口一千八百零七點一萬人,飲水困難大牲畜一千一百七十二點四萬頭,農作物受災面積五百零三點四萬公頃,絕收面積一百一十一點五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達二百三十六點六億元。 《廣州日報》的一篇報導說:災區「死氣一片,河水乾枯、田地荒蕪、野草枯死、顆粒無收」。到四月份飲水困難的人口超過了二千萬。
西南地區是中國水資源最好的地區。中國有一個「西藏水救中國」的計畫,就是每年從西南地區調出二千億立方米(相當於四到五條黃河)的水量,去解決中國北方地區的缺水問題。這個調水計畫,得到一百五十多位將軍的支持,他們認為西南地區的水資源是救中國未來的保障。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黃萬里曾指出受季風影響中國西南地區雨量相當充沛,就是離海千里的重慶,雨量超過一千零七十五毫米。
同樣受季風影響,西南地區夏季降雨多,冬季降雨少,差異大。歷史上西南地區也出現過乾旱,但是大面積、長時間、嚴重的旱災則是鮮有發生的事件。
明朝盛世衰亡之鑒
明朝盛世亡於李自成的起義造反,而根源是明朝末年多災,特別是旱災。災害的原因是明朝政府鼓勵對山林的開墾,最終導致了生態環境的崩潰,災害連續不斷。明朝文學家梅曾亮(一七八六─一八五六)曾到安徽山區請教老農,對災害原因總結大致如下。
未受破壞的原始森林,大樹、灌木、草、腐葉和土壤組成一個生態群落。每當下雨時,從樹冠到腐葉,經過腐葉到下面的土石,再經岩層的裂縫,一點一滴成為地下水。由於水流動緩慢,沒有土壤流失問題。水速緩慢,流到地勢低的農田也不會成災。就是半月不下雨,地勢高的農田依然可以受到地下水的浸溉。如今把森林砍伐了,生態環境被破壞,洪災、旱災就出現了。
可見洪災、旱災頻繁出現的原因,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
為什麼在水資源最好的西南地區發生如此大面積的嚴重旱災呢?筆者以為第一個原因,是西藏高原的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
西藏高原是中國和亞洲水塔,流經西南地區的幾條大江大河,如長江、瀾滄江、怒江等都源自西藏高原。筆者認為,中國生態環境破壞最嚴重的地區是西藏高原,冰川後退,濕地消失,牧場退化和沙漠化,老鼠成災,使得去年長江、瀾滄江、怒江等大河的上游來水量減少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三十。長江在重慶的水位降到歷史最低點以下,大船無法通行,更不要說萬噸船直達重慶了;瀾滄江出境水量只是歷史最枯流量的百分之六十。西藏高原的生態環境破壞,是開發大西部政策的結果。中央政府缺乏對少數民族的信任,把大批漢族幹部派到那裡,任職二、三年,然後調回內地根據政績提拔(經濟發展)。這批「裸官」在那裡推行根本不適合當地生態環境和民族風俗的定居和承包制度,以求牧業產量的最大化,同時掠奪性地開採資源,追求GDP 的高速發展。這些年來,一批批「裸官」拍拍屁股走了,帶走的是政績,留下的是災難的根源。
第二個原因是自二○○九年九月以來,西南地區降雨偏少,但是並不像一些媒體所報導那樣,七個多月沒有降雨。比如雲南昆明地區在二○○九年九月就有十一天時間有過降雨。但是雨量比常年較少。
自欺欺人的森林覆蓋率
第三個原因是最近三十年來對森林資源和礦產資源的過度開發,生態系統遭受嚴重破壞,喪失自我調節能力,向負循環發展。按照雲南的水資源條件,加上百分之五十的森林覆蓋率,這個地區不可能發生如此的乾旱災難。其實,這百分之五十的森林覆蓋率是統計森林面積標準降低的結果,而不是森林面積實際增加的結果。為了 GDP的發展,將原始森林或次生森林砍伐,改種經濟林,如造紙的桉樹、橡膠樹、核桃樹、水果樹、茶樹等等,雖然森林面積不變,但經濟林的生態功能和原始森林以及次生森林無法比較,既不保水也不保土。特別是砍伐森林改種造紙原料的桉樹。
違背天意的水資源利用
第四個原因是水資源利用失衡。大自然為人類生存準備了不同類型的水資源:地表水和地下水,地下水又有表層、淺層和深層之分。平常年份使用地表水和表層地下水,短期的旱災可以使用淺層地下水,長時期的旱災才可使用深層地下水。可以說地下水是保障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延續的保命水。許多國家,如以色列、美國、日本等都制定嚴格的法律,禁止開採地下水或深層地下水。雲南滇池的污染是西南地區的地表水嚴重污染的開端,近年來地表水污染越來越嚴重,由於地表水污染嚴重,西南地區轉而開發地下水,甚至開發深層地下水。平時用了保命水,等到旱災來時,已經沒有足夠的地下水來保證需求。必須看到,中國歷史上發生的嚴重乾旱,持續時間往往不是幾個月,而是幾年,甚至更長。地下水補給慢,深層地下水補給更慢,需要幾百年,幾千年。西南地區無節制地開採自然資源,如煤炭、磷礦等等,也嚴重地破壞了水資源,特別是地下水資源。
對水資源過度開發
第五個原因是對水資源的過度開發。中國西部大開發的一個主要項目就是水電大開發,西部大開發的第一個工程就是四川的紫坪鋪水庫大壩工程,之後在金沙江、大渡河、岷江、瀾滄江、怒江、紅河、烏江等河流上進行梯級開發,目標建設X個三峽工程。前水利部長錢正英承認過度開發是西南旱災的原因,但是在位的水利官員們卻認為是工程不足造成的旱災。他們認為水庫蒸發造成的損失很小,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國際的經驗和中國自己的實踐都說明,水庫蒸發造成的損失,絕對不可忽略不計,特別是在梯級開發河流時。
國內典型的例子為北京的永定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造了官廳水庫,為北京供水,那時永定河的年流量為十九億立方米。現在永定河基本干了,年流量大約只有三億立方米。永定河整整少了十六億立方米的流量。南水北調工程最終給北京的水量為每年十億立方米。如果找回永定河少的十六億立方米水,南水北調工程也就沒有必要了。那麼永定河的十六億立方米水到哪裡去了?中國在永定河上建造了五百二十八座水庫,每座水庫只要增加一點蒸發量,永定河就會乾涸的。
決策錯誤水庫庫底見天
第六個原因是水庫大壩不能發揮預期的功能。二○一○年西南大旱中的一大景觀就是眾多的水庫裡沒有蓄水,庫底見天。六十年來,中國一直把抗旱防洪的措施放在水庫大壩的建設上。今天,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水庫在中國,幾乎全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建,而且中國所擁有的水庫庫容又是世界第一。人們希望利用水庫把汛期的洪水蓄在水庫裡,到了旱季再把水放出來用,水旱從人。這個想法不錯,但是有兩個技術條件:第一,水庫庫容要足夠大,裝得下洪水;第二,大壩質量要好,要能承受蓄水和後續洪水的壓力,不會潰壩。但是中國的絕大多數水庫大壩都不滿足這兩個條件,庫容太小,大壩質量有問題。
二 ○○九年三月國家抗旱防汛總指揮部根據氣象部門的資料,預測該年西南地區等地降水可能偏多。按理說,西南地區的水庫應該發揮效益,多蓄水,應付可能出現的旱災。但是國家抗旱防汛總指揮部在三月二十九日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水庫安全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水庫在汛期到來之前把水庫中的全部蓄水放掉,將水位降低到汛期限制水位運行,絕對不允許在汛期攔蓄洪水,擅自超汛限水位運行,並著重指出,對未經批准擅自超汛限水位運行的,要嚴肅處理。汛期來時,水庫大壩的任務是保命,而不是蓄洪水供旱季用,這是國家防總的大理。汛期不讓水庫蓄水,只有等汛期過後旱季到來後再蓄水。旱季降雨本來就少,縱然有更多更大的水庫,也是不能達到原定的蓄洪水供旱災時用的目標。
農村用水的邊緣化
最後一個原因是城市化速度過快,農村用水被邊緣化。在二○一○年西南大旱災中看得很清楚,缺少飲用水的是農村人口,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農村人口。而特大城市,則是被旱災包圍的「綠洲」。在乾旱的西南地區,可以看到許多幹部和富人別墅旁的游泳池還裝滿了水;而偏遠地區學校中的學生喝的卻是渾濁的髒水。
毛澤東時代是大辦糧食,大辦水利,農業用水優先。後來中國制定了水法,將用水規定了一個順序:第一,生活用水;其次,工業用水;最後,農業用水。
第一位的生活用水是指城市生活用水,農村生活用水歸在農業用水中,是最後一位的。八億多農村人口的生活用水,被排在了最後一位。農村人口的安全可靠的飲用水供應,關係到生存權,就是中共政府說的基本人權,但是做得很不好。
西南地區的乾旱凸顯出中國農業用水政策的錯誤。中共政府取消了農業稅,但是向農民徵收農業用水的水費。農民不願使用水利部門的設施,使用他們提供的水,因為要付費,他們付不起。農民就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打井,抽取地下水澆地。平時澆地用地下水,旱情出現就無水可用了。
中國城市化速度過快,西南地區也不例外。水泥化的面積不斷擴大,增加旱災和洪災的威脅。中國城市化佔用了大量農田,溫家寶制定的十八億農田的目標保不住了。幾年前,國務院放棄了在一九九八年長江洪水後制定的退耕還林、退耕還湖的政策,各地又重新砍伐森林、開墾山坡地和濕地。在西南大旱中,可以看到許多乾涸的農田,都是本來就不應該開墾的山坡地。
砍伐森林、開墾山坡地,中國又回到老路上來了。人們忘了明朝盛世滅亡的原因。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二○一○年的大旱災的原因,除了自去年九月以來降雨偏少外,其餘都是由政策錯誤所造成的。如果照錯誤政策繼續走下去,中華大地上的最後一滴水將是我們的淚水。
来源:爭鳴雜誌2010年5月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