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銀飾:用白銀寫的詩(圖)

作者:韓宗樹 發表:2010-04-18 18: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苗鄉俗語說:錦雞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銀飾。當你在苗鄉行走,無論是在人頭攢動的集市,或是在石板鋪路的村巷、山道,都會有三三兩兩的苗家阿雅(婦女)、黛帕(少女),穿著由花邊和銀飾鑲成的民族盛裝映入你的眼帘,特別是那滿身銀光閃閃、環珮丁當的銀飾,一定會令你的眼睛為之一亮。

苗族人的銀飾情

苗族人酷愛銀飾,不管在哪裡生息繁衍,服飾特別是銀飾都成為當地的亮點和人文景觀。據有關史料記載,自秦漢以來,苗族的銀飾文明得到一脈相承,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苗族金銀神話的詮釋。一個盛裝的苗家婦女,其銀飾重達一二十公斤。

苗家人一生中用銀處極多,尤其女性更勝,主要有三項:

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方銀鐲、耳環等做信物,而在正式出嫁時,如男方送不足一定銀兩則不能成婚。

二是日常家珍飾銀、存銀又是苗家富有的象徵。日常生活中,用銀子來進行饋贈也是常事。為求「長命富貴,驅鬼避邪」,苗人從少年乃至中年,在手、腳、耳等處均繫上適量的祀保銀釧。

三是給老年人祝壽或送葬都離不開銀子或銀飾物,常有些老人,生前將銀私藏,死後無人知曉。至今,湘黔邊區的苗族同胞用銀數量有增無減。總之,「以銀為結,以銀為彩,以銀為榮,以銀為貴」,成為苗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重要標誌。

種類及工藝流程

由於苗族在國內外散居很廣,其銀飾的品種也紛繁多樣,以貴州和湘西的苗族最有代表性,這主要是:銀冠、銀角、銀梳、銀耳環、銀耳柱、銀耳墜、銀項圈、銀項鏈、銀亞領、銀手鐲、銀戒指、銀腳環等等。在結構上有對稱式、均衡式、連接式和放射式。工藝方法有鑄煉、錘打、編結、刻花、雕紋等。圖案多是龍鳳花鳥等動植物構成,造型生動,玲瓏精美。銀飾種類最多的當首推貴州黔東南地區,其次是湘西地區。

湘黔邊地區一個盛裝的苗女,其全身裝飾的部位大致是這樣的:

1.頭上有鳳雀簪鏈、銀雀鳳冠、銀角銀梳、纏發銀鏈、插花銀雀。

2.額飾有銀馬羅漢、菩薩尊神、觀音貴子、銀簪抹額、頭沿響鈴等。

3.耳部有銀牌耳環、龍形耳環、針花耳環、爪子耳環、石榴耳環、銀絲耳環。

4.頸項有輪條項圈、扭絲項圈、扁組項圈、盤組項圈、各式項鏈等。

5.肩上有銀花披肩、布坯銀披、肩頭牌、吊肩銀鈴等。

6.胸腰有壓領銀塊、挂扣花鏈、掛鐘牙籤、銀鎖銀鏈、銀盾掛牌、綴衣銀花、圍腰銀蝶、腰間銀帶。

7.背部有泡片背牌、吊鈴墜盒;手臂有保命銀釧、富貴吉釧。

8.手腕有實心圓鐲、空心花鐲、龍頭方鐲、扭絲手鐲、盤花手鐲等。

9.手指有單股戒指、多股戒指、印章戒指等。

10.腳上有輪圈銀釧、套腳銀鏈、吊片響鈴等。

此外,還有各式銀紐扣絆、針筒棋盤、蝶雀貼片、花卉銀塊等。

銀匠及手工作坊

從古至今,苗族銀飾的工藝水平從粗糙不斷走向精美,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民間藝術奇葩,都是由銀飾工匠們手工製作的。

在苗鄉從事銀飾製作的藝人一般分為坐地銀匠和流動銀匠兩種。坐地銀匠農忙時種田,農閑時從藝,農藝結合,守妻教子,生活比一般農家富裕。流動銀匠多以中青年為主,其行頭並不複雜,往往一擔在肩,走村串寨,獲得人們款待。

貴州省雷山縣的控拜、麻料、烏高和臺江縣的九擺等村的流動銀匠最多,工藝最好,影響最大。僅控拜一村,現有202戶人家,銀匠達263名。從該村走出的銀匠足跡遍及貴州、廣西、湖南等省區,在省內外乃至北京、上海、大連等地均設點製作銀飾。

苗族銀飾豐富多彩,天成一韻,就像一首用白銀寫就的美麗詩篇,那麼純淨,那麼雋永,那麼令人回味無窮、百讀不厭。



来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