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仲連是齊國人,戰國末期著名辯士。他幫助趙國,促使了秦軍的撤退。秦軍撤退以後,趙國的平原君,打算封賞魯仲連。魯仲連再三推辭,始終沒有接受。無奈之下,平原君只得擺設酒宴來款待他。酒酣興起的時候,平原君親自走到魯仲連的面前,用千金作為謝禮,酬謝魯仲連。魯仲連笑著說:「一個被天下人看重的士人,最重要的是他能夠為別人排憂解難,而沒有任何的索取。索取回報,那是商人們才做的事情,我魯仲連決不會做這種事。」魯仲連始終沒有接受酬金,不久就離開了趙國,終生沒有再與平原君見面。
二十多年以後,燕將樂毅,率五國聯軍,橫掃齊國,半年之內,就攻下齊國七十餘城,除「莒」和「即墨」兩城外,齊國廣大地區,慘遭淪陷。
在田單的率領下,齊國軍民奮起反擊,開始收復失地。一個燕國將軍,攻取了齊國的聊城,聊城有個人跑到燕國去散播這位將軍的壞話。這位將軍害怕被燕王問罪、處死,便堅守聊城,不敢回國。田單率軍反擊到達聊城,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圍攻它,士卒死傷過半,但是卻始終沒有攻下來。齊軍的形勢,再次變得危急,國家命運讓人十分擔憂。
正在這時,魯仲連出山,打算為國效力,幫助齊軍拿下聊城。他告訴田單:停止硬攻,以免造成更大的傷亡。然後,魯仲連將自己寫的一封親筆信,繫在箭上,射進城內,傳給了燕國的那位將軍。他被圍困一年多,已經是身心交瘁、筋疲力盡了。繼續拚死的抵抗,只會招致齊國百姓的憎恨;玩命的堅守,也等不到燕國的援軍和燕王的褒獎。他不清楚這場戰爭有什麼意義,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什麼地方,他越發地迷惑、彷徨了。魯仲連分析、抓住了這位將軍的心理,在寫給他的信中,戳准了這一點,加重了這位將軍的憂思與痛苦。看過信以後,那位將軍放聲大哭了三天,依舊是猶豫不決,顧慮重重。最後,他長聲嘆息著說:「與其被別人殺死,還不如自盡。」說完,他便拔劍自殺了。他死後,聊城大亂,田單趁機攻破城防,順利的奪回了聊城。
田單勝利回朝的時候,向齊王報告了魯仲連的事跡,於是,齊王準備給他封地和官爵。魯仲連聞訊,連忙逃到海濱地區,隱居起來。他說:「與其為了榮華富貴而聽從於別人的擺佈,那我寧願選擇貧寒的生活。看淡世俗的榮辱,按照自己的想法,過清心寡慾的日子,那是多麼的快樂和自由啊!」
魯仲連不僅是聰慧過人、才智非凡的語言大師,不僅是善於排優解難、豪俠助人的及時雨和熱心腸,而且更是一個急公好義、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救民於水火的平民公道主持者和愛國者。同時,他還是一個淡泊名利,厭棄奢華,返樸守清的寧靜穩健、安貧樂道之人。
當代社會,是否正缺少著這樣明智而高潔的人呢?
現在,我們再把目光,移注到當今的社會形勢:中共惡黨內部,不知有多少人,明知在惡黨中「困獸猶斗」,毫無前途,面臨與「聊城燕將」同樣的命運,卻又不思幡然改悔,棄暗投明,便只能與惡黨一起,在「天滅中共」時,同舊於盡。這真是糊塗至極!
何不立捧「九評」,高聲誦讀;即行「三退」,以求自保呢?
(事據司馬遷《史記》)
http://bbs.secretchina.com/viewtopic.php?f=31&t=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