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The Real Lessons from the Google-China Spat
譯文:谷歌與中國之爭帶給我們的真正教訓
作者:裴敏欣(Minxin Pei)
發表時間:2010-02-03發表於美國《外交官》(THE DIPLOMAT)雜誌
譯者:@jiangge09
校對:@freeman7777
對《卡薩布蘭卡》的影迷來說,谷歌與中國政府的對抗會讓人想起影片中雷諾警長對里克賭場裡的賭博感到震驚的場景。
儘管近來的一系列事件讓許多人忍不住講:「早就告訴過你了」,但是谷歌公司還是因與北京當局對立贏得了世界範圍內的普遍同情。任何珍視由無限制的谷歌搜索提供的信息自由並痛恨秘密警察侵入他們電子郵箱行為的人都會祝願谷歌好運。
然而,不管一個帶有政治報復觀念的專制政府與一個只有技術常識的美國公司之間的對抗結果如何,這段谷歌插曲對中國與西方的總體關係以及中國與那些在中國有著生意的西方公司的關係來說都可能是一個緊要的時刻 。
這並不意味著谷歌的反抗行動會在中國的「長城防火牆」上打開一個缺口。的確,短期來看,谷歌的對抗戰術將帶來負面影響,因為中國政府很有可能會加緊對信息流動的限制;北京當局很清楚對谷歌破例會鼓勵他人挑戰其政治控制。
令人悲哀的是,儘管谷歌站了出來,但它幾乎沒有得到其他西方公司的任何支援,它們中的大部分不是害怕北京方面的報復性措施,就是認為谷歌不給北京當局「面子」的舉動是一個可怕的錯誤。西方企業界令人失望的反應說明它們並不完全瞭解中國,尤其是中國對西方企業的政策背後帶有怎樣的政治算計。
在西方的商界領袖們眼中,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應當如何對待外國直接投資(FDI)的光輝榜樣。自1979年以來,中國實施的一系列有利於外國直接投資的政策,包括稅收優惠、環境與勞動保護的低標準,以及快速的審批,吸引了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的投資者們都從這樣的制度安排中獲得了巨大的收益,北京當局與外國商界之間的友好關係如此熱烈,以至於許多西方企業界領袖都會經常引證中國的低稅率、寬鬆的管制措施來教本國政府該如何管理經濟事務。而在他們變成北京當局的有力擁護者的過程中,人權問題被放到了一邊。對他們來說,在中國開展的生意才是嚴格意義上的生意 。
然而,事實卻完全不是這樣 。
對北京當局來說,生意不只與單純的生意相關,它還關係到政治 。這可以從北京當局對待民營資本與外國資本的方式中清楚地看到。中國起初歡迎外國投資是因為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急切需要資本、技術與管理經驗來恢復災難性的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瀕臨崩潰的經濟。在他們的政治算計中,西方私人資本比國內私人資本更受偏愛,因為一個強大的本土商界力量有可能會支持挑戰共產黨統治的社會力量及政治力量。結果就是北京當局對待外國資本比對待國內私人資本更加慷慨。許多重要的產業部門,如銀行業、金融業、石化行業、能源開發領域以及汽車製造業都向外國投資者敞開了大門而不向國內民營企業開放。
然而儘管喜歡外國資本勝過國內私人資本,北京當局仍然保持著它的底線:不允許外國公司在其認定的戰略行業內取得控制權或優勢地位,比如電信業、銀行業(外方充其量只是被動的少數派)以及能源行業。更有甚者,沒有任何私人資本——無論是外國的還是其他的 ——被允許進入對其政權安泰最具威脅的部門:傳媒業。
今天,擁有2.3萬億美元充足的硬通貨使中國不再那麼熱切的需要外國資本,中國政府已經開始對其相關的經濟政策進行調整。由於國有企業既是經濟領域的行業巨頭又是政治恩庇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共產黨用這些國有企業裡有油水的職位來獎賞它的忠臣們),北京當局如今的政策就是扶持他們來壓倒民營及外國資本。
而至於谷歌,它顯然造成了雙重的冒犯 。一方面,它的搜索技術對共產黨政權的安危造成了明顯與現實的威脅;另一方面,它在網際網路搜索領域的優勢地位又損害到了中國本土的行業巨頭百度(其雖然是私營資本,但更容易控制)。
谷歌的高級管理層可能通過這次令中國不愉快的突然襲擊學到了一些如何與一黨制政權打交道的經驗教訓。但是其他西方公司在這次谷歌的教訓中是否學到了什麼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