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遼契丹國寶遺珍 馬背上的金銀文化 多出自墓葬

作者:李建緯 發表:2010-03-08 00:3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遼代的物質文化中,金銀器是一項種類豐富且文化內涵複雜的文物。目前已發現的遼代金銀器雖已數百件,但較之陶瓷器卻顯得稀少。在人類歷史中,金銀價位一直居高不下,特別是黃金,因其稀少、外觀永不生鏽,且光芒似太陽,因此成為人們夢想擁有之寶。特別是歐亞草原上的遊牧民族,莫不以金銀器為貴─在此傳統下,契丹民族自然也喜愛金銀器。這種喜愛不只代表著契丹的審美品味,更反映著他們的文化內涵以及文化交流。

隨著中國考古發掘工作的進展,目前對遼的認識和過去不可同日而語。目前遼金銀器重要的發掘有遼早期吐爾基山墓和耶律羽之墓、遼中期陳國公主與駙馬墓以及遼晚期巴林右旗銀器窖藏。此次故宮展出的金銀器主要出自這些遺存。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遼貴族皆以隨葬金銀器為盛,造成了遼聖宗統和十年頒布「禁葬禮殺馬、及藏甲冑、金銀珍玩。」因此,遼前期和中期的金銀器大多是出自墓葬,而晚期則來自佛塔與窖藏。至遼代晚期的墓葬已少見金銀器,取而代之的是以三彩器陪葬之。

就遼代金銀器的工藝來看,主要有錘鍱、敲花、鏨花、鎏金與花絲工藝,特別是偏好鏨花與敲花工藝,造成器表光影層次感。在遼金銀容器上大量鏨刻圖案,線條流暢且一氣呵成,顯見當時金匠技術純熟,手藝高超。此外,過去學界認為遼並無焊珠工藝,但吐爾基山遼墓出土的一對金耳環顯示這種難度極高金銀工藝仍然持續使用。

關於遼金銀器的功能,主要可分為生活用品、喪葬用品、冠服佩飾、祭祀用品與馬具裝飾。在上述功能中,喪葬用具和祭祀用具系遼中期以後才出現,特別是喪葬功能是過去金銀器少見的。其實,《虜廷事實》已提及此事:「用金銀為面具,銅絲為絡手足。」在佩飾方面,遼代貴族不分男女皆以金飾身為時尚,特別是耶律羽之男性貴族和吐爾基山遼墓的女性貴族,皆佩戴項飾、摩羯魚耳飾、金鐲和盾形金戒。這些黃金佩件作工細膩,精彫細琢,部分還鑲嵌綠松石等材質,創造出豐富的顏色對比效果。進一步來說,要深入瞭解遼代金銀器的來龍去脈,需回溯中國北方金銀器的發展脈絡。



来源:中國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