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品芝麻官的電影台詞「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曾經廣為流傳,小小縣令七品官,在古代是最低一級政府官員,他們俸祿不高,職權很小,為皇帝治理一方百姓,殫精竭慮,那個清苦怎比得起當今的縣長,簡直如同天壤之別。很多人以為電影中的小縣令只是藝術的加工,其實,史書上這類縣令還真是不少。下面就是一個政德斐然的小人物--何縣令的事跡。
何縣令何許人
何縣令竟何人也,據《新唐書》記載,何縣令本名何易於,在唐朝時候,出任益昌(原昭化縣,今屬廣元市)縣令。何為人鯁直,為官清廉,一生就是個七品縣令。《新唐書》中只記些他的點滴宦績,而對其籍貫、出身、生死年月都沒有記述,也可能難以弄清。可見何縣令的德政享譽一方,傳播一時,《新唐書》的作者實在難以割捨才記錄點滴。
何縣令苦民所苦
何縣令一生常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苦民之所苦,真正替天行道,為人民做父母官。他任縣令時,常向縣裡鄉賢請教。民有死喪不能具葬者,他用自己的俸祿,勒吏為辦。老百姓發生毆打,前來告狀。他總是先問明情由,辨明是非,以教化為主,不輕易判處入獄,因此縣牢裡三年沒有囚犯。
何縣令以民為天毀詔
有一年皇帝下詔,要鹽鐵官兼營專賣茶利,各地都遵辦了,何易於不為了維護一己做官的私利而使百姓受苦,就拒絕執行,他說:「吾敢愛一身,移暴於民乎,亦不使罪爾曹」。把詔書焚燬了。上司知道後,姑念他是個賢能的下屬,沒有追究此事。可見上司也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也是唐朝那樣的清明盛世,官員才有這樣的德行,所謂上清下明,否則,毀詔書可是罪過不小,恐怕沒幾個人敢擔當。
何縣令替民拉縴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裡,利州(原廣元縣)刺史崔樸帶著賓客和家屬,乘坐樓船,沿嘉陵江而下,高歌飲酒。觀景賞春。船至益昌城下,水勢逆流,歸桌難返。崔樸即下令派當地民夫拉縴回船。何易於聞知此事,便徒步來到江邊,他把朝笏板插在腰帶上,脫掉官靴,挽起雙袖,接過纖繩準備下水。崔樸一見,驚問何故,何易於從容地答道:「現在是春耕季節,百姓正忙於耕種,婦女在養植蠶桑,只有我沒有多少事,可以代替他們充當這項勞役」。崔樸聽了,感到慚愧,只好騎著快馬,自回州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