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鏈緊張,加上以往定價過高,導致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都出現破發盛況。這邊廂銀行要補充資本金,那邊出現破發,監管層是否應該暫停新股發行?是不是該給超募嚴重的創業板降降溫,讓那些貪得無厭的民企無處圈錢?
暫停新股發行是個餿主意。以往屢次暫停新股發行並沒有解決新股發行的制度性漏洞,不過是給暫停之後發行的新股騰出了溢價發行的空間。如果因為超募而暫停新股發行,為銀行補充資本金鋪路,那將是個不可挽回的愚蠢錯誤。
中國缺的不是銀行間接融資渠道,而是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渠道;後危機時代缺的不是大型企業的做大做強,而是中小企業與中產階層的迅速流失。如果中國資本市場為銀行補充資本金的結果,就是讓銀行可以有濫發信貸的空間,那麼,中小企業就永無出頭之日。
中國的大型企業正在行政主導下加快重組,這種重組可能是錯誤的,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繼山西、山東等地對煤礦、鋼鐵進行行政重組之後,江西將參照上述經驗重組鋼鐵企業。天知道江西重組鋼鐵廠究竟是為了什麼?江西省地處內陸,在成本控制、物流、輻射半徑、技術等方面都不具備優勢,在粗鋼與精品鋼領域市場份額都不佔優勢,重組一個大型鋼廠就是為了不被其他鋼鐵企業吞併嗎?就是為了賣給江西本地的企業嗎?如此的「諸侯經濟」怎能建立起統一的國內市場?如果江西的銀行給這樣的整合項目大規模授信,毫無疑問是在濫用資金。
銀行應該向招商銀行學習,招商銀行的特立獨行建立在尊重本土市場的基礎之上,他們起碼證明了,不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仍然可以實現先進的本土市場化。而目前招商銀行正在二次轉型,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公開宣稱,在2010年第一季度完成向現有股東配股220億元之後,3年內不會尋求新的融資。此次轉型即打破銀行業大而不強的怪圈,實現低資本消耗型成長,業績靠存貸差、信貸靠通脹的模式一去不復返,以後招行將強調每1元錢究竟能產生多少利潤,而不再一味強調通過資本擴張實現盈利。
希望招行能夠成功,成為大型企業固定分紅的先行者,成為中國股市中的匯控大笨象,給中小投資者帶來一些信心。
如果中國的證券市場實行新股發行正常化,對優質上市公司是件大好事,那些魚目混珠的高市盈率發行的劣質企業才能脫離貨幣與行政的保護,暴露出圈錢真面目,被市場淘汰出局。而一些盈利能力頑強的企業則能夠脫穎而出,獲得市場的青睞。
通過新股破發,還可以斬斷新股發行即暴富的幻想,投資者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是哪些企業的大股東在市場瘋狂拋售,今年1月,大股東減持金額超過350億元,撇去泡沫之後市場才能完善。想想中小板,既有讓股民欣慰的成長股,也有泡沫破滅後一蹶不振的垃圾股。
新股破發說明投行的定價效率不高,他們或者與上市公司貓鼠同眠,抱著不圈白不圈的心態大鑽制度漏洞,獲得巨量資金。一旦新股發行進入常態,有破發的可能性,投行的定價能力才能顯露無遺,那些認為西電市盈率應該在40倍以上、讓投資者深套其中的投資銀行,就會成為面子裡子盡失的爛錦被,被證券市場拋棄。
新股發行不應該停止,尤其是創業板發行不應該停止,否則中國的高科技與民企發展就會成為無本之木。所謂中國信貸一半以上給予中小企業,不過是取樣偏差所造就的說法。我國有幾萬家民企需要得到融資機會,目前我國最有效率的企業選擇在風險投資市場,只有大力發展中小板與創業板,民企融資渠道才能滿盤皆活。就算第一批創業板發行市盈率極端高估,也應該看到,隨著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增加,發行市盈率在逐步下降,最終將恢復市場均衡。即便創業板有圈錢之垢,難道主板的圈錢就比創業板的圈錢更高尚一些?
唯一的要求是,政府必須出臺制度逼迫中小企業、高科技企業將資金投向實體經濟,而不是用於炒房炒礦斷送中國經濟的前景。
我國因為資金傾斜,導致經濟結構不合理;而美國則是資本市場無度擴展,導致中產階層的生活環境急轉直下。據從美國回來的學者說,美國的中產階層佔總人口比例已經從64%左右下降到53%左右。美國人類發展項目近期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人的貧富差距正在加大。2006年美國最為富有的1/5人群的平均家庭年收入為168170美元,幾乎是最低1/5人群11352美元年收入的15倍。最為富有的二成人的所得超過美國總體收入的半數。創業環境好轉,民企生存境況改善,中國中產階層才能成為城市化進程中的橄欖之核。
此次金融危機之後,我國利用外匯儲備參股、購礦、購廠、購房,不容諱言,沒有購來的是制度環境與核心技術。今年技術改良主要靠企業自身的努力,創業板正是在這一層面上,顯示出不可替代、不可動搖的支柱作用。
創業板不是花瓶,也不是中國證券市場進步輕飄飄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