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文革時期、曾經入獄、親手埋葬外婆,父親病逝後,又逢母親投長江自殺,中國作家野夫說,自己的一生幾乎都在悲苦中度過,完成「江上的母親」就像害了一場大病。
野夫撰寫的「江上的母親」無法在中國出版,轉而在臺灣發行,在2010年臺北國際書展獲得「年度之書」大獎。他是首位獲此大獎的中國作家,他也將第1次出境獻給臺灣,今天特地到書展現場接受副總統蕭萬長的頒獎。
來自湖北的野夫是苗族人,本名鄭世平,他是名詩人,也身兼作家、電視劇與電影編劇等身份,還曾當過10年書商,目前大多數時間待在雲南大理從事創作。
他說,「江上的母親」碰觸太多敏感的政治話題,在中國一直苦無出版機會。但他迫切想讓大家認識文革時期的中國,他想從不同角度講述那一代的歷史,還原部分真相。
臺灣作家龍應臺知名作品「大江大海1949」,講述國民政府來臺之後,外省人經歷流亡遷徙及上一代的生死離散。野夫說,他和龍應臺講的其實是同一代人的故事,不同的是,他是從大陸人民的角度看大時代底下的悲劇;儘管遭遇或有出入,但承受的苦痛都是一樣。
1989年六四事件當晚,野夫得悉北京當局血腥鎮壓,即刻寫下抗議信、毅然辭去警職。後來在中國政府的追捕行動中,他為掩護昔日兄弟出海逃亡,自己反倒成了追捕對象,也開始逃亡生涯。1990年,他以反革命泄密罪,被判處6年徒刑。
野夫在1995年出獄,服刑期間,父親癌症去世;出獄之後,母親在無預警下投長江自殺。他和姊姊日以繼夜沿著長江搜尋母親屍首,歷時多日一無所獲。他的首部處女作散文集「江上的母親」,就是以這段生命史為背景。
母親自殺身亡,一直是野夫不敢碰觸的傷口,這段往事埋藏心中達10年之久後,才敢提筆記錄此事。他說,10年間不斷回想和母親的種種,就像心中壓著顆大石,每回決定要醞釀情緒書寫,就忍不住大哭一場。
直到10年之後,野夫決定要做個了結,花17、18個小時,一口氣完成「江上的母親」。他說,這不僅是完成對母親、也是對自己的一段回憶。創作過程淚流不止、字字血淚,「完成時就像害了一場大病」,不能動、不想說話、也不想吃喝。
長埋心中的大石,和對母親過世時未解的謎題,也隨著「江上的母親」書寫完成,紓解生命歷程中部分沉痛的折磨。
「江上的母親」散文集分為「塵世」與「輓歌」兩部分。野夫在上篇「輓歌」中刻劃文革時期,他與親友的血淚史,下筆精準、不浮誇的筆調,真實呈現一個個死亡的故事。下篇「塵世」主要描述他和朋友之間的患難情誼,以及對時事的暗諷評論。
「江上的母親」去年曾在北京獲得民間頒發「2009當代漢語貢獻獎」,但野夫的創作在大陸從來沒有受到任何官方的肯定。他說,這次能獲得蕭副總統親頒「年度之書」大獎殊榮,心存感激;但相較於在大陸的處境,他也百感交集。